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沪科版-物理-2012初中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要求西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赵保钢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要求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的简要回顾二、课程标准修订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的简要回顾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的简要回顾•实施•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全国38个国家级试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修订•2003年教育部组织开展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17个试验区)•2007年教育部再次组织开展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29个省)•2007年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展课程的修订工作修订依据1、新课程实施调查研究教育部2003年、2007年调研,课程标准修订组访谈与调研2、国际比较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相应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3、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修订思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已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重点修订科学内容,完善、规范对科学内容的要求和表述•适当增加案例•调整“实施建议”关注重点1、深化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注重巩固和强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继续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2、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课程内容”中。3、关注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注重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对“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和“教科书编写建议”进行了修订。二、课程标准修订(一)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课程基本理念老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新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二、课程标准修订(二)内容标准解读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1、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要素与要求的修订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修订•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与假设•修订•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修订•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认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修订•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证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分析与论证•修订•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评估•修订•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交流与合作•修订•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原来•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1)科学探究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2)科学探究是一项学习内容3)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一)正确认识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结论:支持假设结论:不支持假设分析论证进行实验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提出假设1)科学探究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要求2)科学探究是一项学习目标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例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01年7月3)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方式例:课程标准二)讨论探究能力培养与探究式教学•------探究能力培养与探究式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授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仅仅依靠传授式教学是不够的。•------探究式学习既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7个要素还是7个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三)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学不同类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强学生自主性弱引导式菜单式自主式弱教师参与性强弱教材指导性强1级2级3级4级5级提出问题教师教师教师教师教师猜想假设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制定计划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分析论证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探究式教学的自主度物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科学内容(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基本特征:物质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能压缩,能流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压缩,可以流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是液体温度计•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应能了解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会正确操作,能判断那些是错误的操作。物质的形态和变化(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对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更加明确物质的形态和变化(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1.1.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物质的属性(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在标准正文中明确要求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物质的属性(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作具体要求,在例中给予建议新材料及其应用(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运动和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科学内容(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
本文标题:沪科版-物理-2012初中课标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8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