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智慧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科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商研究中心常务主任浙江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秘书长浙大城院杭州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旅游创意中心副主任叶加申Email:yejs@zucc.edu.cn联系方式:13958026420先问问大家几个问题:1、传统产业为什么会出现“天花板”现象?2、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什么选择在乌镇召开?3、发展区域经济有那些理论可以参考?4、如何寻找招商项目与招商引资机会?5、你知道诺基亚集团以前是做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被与微软收购?6、为什么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7、杭州发展智慧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给我们河北有什么启示?8、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一、智慧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体系(一)智慧事件1、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杭州代表与“智慧的城市”。3、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解释,专家组在全国寻找会址时,曾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二是最好能找一个小镇,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然后赋予它互联网的魅力;三是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专家们在很多地点中反复比较后一致认为,乌镇是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最佳选择地,可以作为永久会址。4、杭州市民卡。2004年组建,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是数字杭州重点工程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综合体现。建立杭州市个人信息交换系统,建立市民卡的服务和应用体系,以达到便于市民办理个人事务和商业应用、也便于政府管理的目的。实现:社会保障服务“一卡通”、城市交通“一卡通”、公共服务“一卡通”、商盟支付“一卡通”等。5、云计算。2010年,杭州成为国家云计算五大试点城市之一。云计算时代的5个预测:一是个人电脑将被淘汰;二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三是照片、视频将改存在云端;四是不再有病毒或木马;五是个人创业成本越来越低。(二)智慧经济知识经济与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济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智慧经济,是已有的知识经济的升华,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的新的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智慧经济的新的经营模式是策划。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对称。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目标是和谐。智慧区域基础网络系统绿色管理系统绿色服务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基础数据系统“十二五”规划,信息技术被确立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经济活动,现在大家讲的就是“智慧经济”。在技术层面上:分别是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产业转型服务体系科创服务(引知)人力资源服务(引智)金融服务(引资)物业服务(引平台)国际化服务(引模式)二、“习式思维”与“产业转型升级”(一)概念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也是习式重要思维方式。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014年5月,习近平到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特点之一: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特点之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模仿型、排浪型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特点之三: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凸显,企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小巨人)特征。特点之四: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市场竞争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以绿色低碳循环的思想发展经济;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特点之五:中国政治呈现新常态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打虎拍蝇”,刑可上常委;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公款→私款()特点之六:中国社会呈现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等。(二)打组合拳欧美人桥牌、日本人围棋、中国人搓麻将习式团队打组合拳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亚投行”。目前57个国家参加。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中国优势。3.从被动到主动(白皮书、发言人制度)……三、“克强经济学”与“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习惯思维: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我们改革的实践: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浙江民营企业机会。邓小平的理论:主要也是针对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2008年后的经济:从短缺型经济转向过剩型经济;而许多领导、企业还是在按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的操作方法。目前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马克思;有效需求不足-西方经济学家;过剩经济-中国经济学家;东西卖不出去-中国老百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思考,学者称其为“克强经济学”,主要是三大支柱、八大经济增长点,其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一是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二是去杠杆化(杠杆化: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三是推行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八大经济增长点:智慧经济、环保产业、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与精密产品制造业、旅游服务业、证券金融业等。四、区域经济理论与产业转型升级(一)招商与经济活动、产业发展有关。区位:指产业或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地理位置。研究产业或企业最佳布局场所的选择问题。区域经济:在微观经济活动层面上,企业或产业选择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层面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指与一定的区域空间相联系的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合作: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合作过程。有商品层面、生产要素层面和政策制度层面等不同层面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高形式,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功能一体化,指成员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成员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二是制度一体化,指成员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越地方,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二)理论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人佛朗索瓦·佩鲁提出。主要观点: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2、梯度转移理论美国人弗农·史密斯提出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即各种工业产品有生命周期,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日本小岛清“雁行模式”。主要观点: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过程通过多层次的城市扩展来实现。3、点轴开发理论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主要观点: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等)。强调交通干线的作用,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优势。4、网络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主要观点: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现象,即中心城镇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在各种网形成后,加强企业与产业,在生产要素之间增强更为广度和密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通过市场,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5、累积因果理论经济学家贡纳尔·缪尔达尔(瑞典)提出。主要观点: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回流效应: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扩散效应: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6、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劳尔·普雷维什(阿根廷)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阐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中心—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20世纪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将中心—外围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学。主要观点:任何国家的区域经济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经济竞争优势,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7、城市圈理论1957年,法国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理论。经过50多年的丰富和发展,“大都市圈”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观点:大都市经济区域是以经济中心(大都市)为核心,以经济网络为纽带,联结周边中小城市,构成一个经济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城市圈域分为三个部分:首位度高的城市经济中心;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三是中心城市与腹地或周边城镇之间所形成的“极化扩散”效应,并在经济上形成网络。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五、产业转型策划与发展智慧经济(一)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寻找产业转型机会1、新型城镇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城市化率1949年7.3%1978年17.9%2012年52.57%建制市1949年132个2012年658个新型城镇化概念从人口学角度看,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民变市民﹑城市人口适度增长的过程;从地理学角度看,就是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农村变城市﹑城市规模适度扩张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就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传播,城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取代农村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生产方式取代农村生产方式的过程。城市出现了毛病——城市病城市中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严重失调或冲突。我们所管理的城市充满了矛盾:我们登上了月球,却登不进对门邻居的家门;我们征服了太空,却征服不了自己的内心;我们学会了谋生,却不知如何生活
本文标题:智慧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9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