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2
02011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纲要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在教育学中又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广义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者相互联系。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教育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3)教育的起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2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4.古代西教育形态4.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教育的变化,变化表现在: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C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20世纪以后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与原始社会和古代学校相比,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特点)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2)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特别强调要使所有儿童都进入学校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3)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处于社会不处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等。(4)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6.教育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3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道家是主张“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礼记》中的《学民》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学记》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我国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所著《论演说家的教育》。(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需要提到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柏拉图把人分成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著作是《政治学》。(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A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捷克的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道路的第一人。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在自然的怀抱里,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英国洛克,他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B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为标志。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增长,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4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特别是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社会劳动与教育相结合。l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思考题:简答1: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简答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述1: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论述2:试论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论述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梳理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目的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出人力资本理论。有知识人、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3.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
本文标题: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9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