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一,选择或填空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3、学校的产生: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4、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5、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正规教育,也是指具有乘此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7、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8、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他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9、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10、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夏代。11、《孟子》中说“设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着射也。……”1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为:礼(孝)、乐、射、御、书、数。13、古代印度,以婆罗门的《吠陀》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14、古代埃及最早出现的是宫廷教学,之后是职官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15、在西欧中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其次是骑士教育。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神学、七艺和教区学校。16、古代学校的教育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17、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1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越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20、墨家认为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补充: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21、柏拉图的《理想国》2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每一个公民”是不包括奴隶的,他主张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教育,一部分人即奴隶则是不可受教育的。亚里斯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23、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新的科学教育内容的增加,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4、启蒙时期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早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作品《爱弥尔》补充: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25、英国哲学家洛克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2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始于康德。27、对后世影响力最大,最明确提出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传统教育学代表】28、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学生发现真理的两个方法:智慧、探究。对方法、教育目的的批判、教育目的外铄性的批判。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心地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儿童中心主义,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体系。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杜威。29、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方面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二、简答或论述1、近代教育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2、简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或填空1、受经济制度制约的是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比例构成。(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19世纪中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4、网络教育、网络学校5、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7、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课程亚文化、活动亚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情感、价值、理想。8、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简答或论述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成相应的教学进度,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4、学校文化的特征。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缩影5、学生文化的成因答: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选择或填空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工作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指作为复杂的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4、内发论代表: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5、外铄论的概念: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身心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两个方面的示例: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期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后。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9、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0、成熟的概念: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1、格赛尔根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1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1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的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4、人的价值的含义: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15、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吧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育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16、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17、少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的阶段性特征:身体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二、简答或论述1、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答: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要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就我国教育的多数情况来说,是重视共同性有余,而重视差别性不足。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四章教育的目的一、选择或填空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而言之,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中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3、教学目标的概念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二、简答或论述1、简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答: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
本文标题: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9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