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长相思――纳兰性德★五星级课件★
白城一分主讲刘鑫.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明珠之子。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时人誉: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纳兰性德,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这首诗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评定云南,出关东巡,告奉祖陵,时年27岁的纳兰性德随扈从出关。出山海关之时,身为贵族的他有感于塞上苦寒,在营中卧听帐外风雪吼叫,不禁动了思乡之念,写下了这首萧壮的《长相思》。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长相思这一短捍的小巧灵描摹透了边塞封过,既写出了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极其精道地点出自己的故园之思。实属边塞佳作“”字: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是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字: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又“”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又“”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是为了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故“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的自然转换。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1、切入点非常巧妙。“夜深”,前为白天,后为晚上,结构上颇具章法。2、全用白描,景物皆出,四个“一”,形成连环画面,而“榆关”则为这些景物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使山、水、风、雪都落到实处,并留下想象的余地。3、情景互衬,对比鲜明。如风、雪与乡心、故园。山水象征着征途羁旅之苦,风雪象征着怀乡思归之情。作者用山,水,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在这里,纳兰性德选取了“灯”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灯”常常与“孤”字相连,灯下的情景也是相聚的少,离散的多。“灯”因此成为了词人表达相思离别之情的最好意象,人们常用它来抒发幽怨之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长恨歌》积雪欺茅屋,孤灯照锦囊。——《山中忆兄弟》一路翻过高山,越过江河,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行帐中都亮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我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
本文标题:长相思――纳兰性德★五星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0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