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纲要(5课打包・名校精品)(人教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五单元21、风筝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背景材料《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锋芒灼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当时有的文学青年说:“我所喜欢的是《野草》的《语丝》,是同传统思想,同黑暗势力,同虚伪绅士奋斗的《语丝》。”词语积累☆正音辨别丫杈.(chà)伶仃.(dīng)寂寞.(mò)憔.悴(qiáo)嫌.恶(xián)什.物(shí)瑟.缩(sè)虐.杀(nüè)苦心孤诣.(yì)蟹(xiè)堕(duò)☆词语释义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嫌恶:嫌弃厌恶。课文里指厌恶的意思。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抖动。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思路结构风筝喜爱嫌恶弟弟鲁迅偷做毁坏文章主旨这篇散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启发人们的思考。写作分析1、意蕴丰富,构思精巧,思想深刻。2、语言精当,言简意深,用词精练传神。3、使用对比手法及环境烘托。风亲情矛盾冲突自省筝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精读品析☆妙句涵咏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的悲哀。[评点]故乡的风筝时节,应是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对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里放风筝感到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将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评点]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评点]柳枝、山桃、喧闹的孩子、天上的风筝,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唤起我们联想。这与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相对比,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使作品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可以看出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是儿童美好心灵的象征。4、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评点]照应文章开头。“无可把握的悲哀”是指“我”要讨弟弟宽恕,抚平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永远失去了补过的机会,因而心情沉重而悲哀,再也无法摆脱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也指心头的悲凉。☆佳段欣赏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评点]这两段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感情色彩的确挺复杂。鲁迅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观照当年的情景,但是写的又是当年自以为是的行为,所以褒贬的色彩挺复杂。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而“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一脸严冬般的肃杀,连看看风筝,连惊呼跳跃都加以鄙弃。鲁迅把这样的压制写得多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写小兄弟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而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褒扬与同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小兄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而自己则是冷酷无情,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问题探究1、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叙写弟弟的身体的?有什么作用?[解答]作者主要写出了弟弟的瘦弱、多病、孤独和怯懦。正因为如此,这个风筝对他来说才格外的重要,,因为这是他惟一的快乐。可是,我却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意儿,残忍地破坏了它,而且自以为胜利,傲然走出。写出了我对弟弟的无情,饱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的意思,同时也为后文做铺垫。2、“我”在发现小兄弟做风筝后表现得非常激动和生气,我为什么会对小兄弟做风筝那么生气呢?[解答]我在破获了小兄弟的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儿。作为兄长的“我”受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毒害,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这种专横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3、作者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解答]这要跟前面“惩罚”一词联系起来理解。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尽到了兄长的职责,现在看到了外国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心灵受到了惩罚,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习题指津一、[思维点拨]本题除练习朗读之外,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题要联系上下文,分别思考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第2小题主要练习概括。第3小题较难,要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参考答案]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二、[思维点拨]本题练习口语表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买的,主要说说是怎样一个玩具,怎样玩法,怎样好玩,怎样开心。[参考答案]略体验对话师问:“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童年时在“游戏”或“玩具”中获得了什么?请从这二者中选取一个方面谈谈。[思维点拨]“游戏”中可以获得很多,有的培养儿童的天性,有的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的激发儿童动手能力,学会做人等等。甲、乙、丙三位学生都是通过亲生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有道理,都正确。22羚羊木雕知能新视窗课文解读作家作品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教材解读本文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普通事情。“我”把爸爸送给“我”丙生:我选取“游戏”,在“游戏”中,我可以获得动手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因为“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动手能力。甲生:我选取“游戏”,在“游戏”中我能获得儿童的活泼、健康、聪明,因为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乙生:我选取“游戏”,在“游戏”中,我获得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因为“游戏”能够培养儿童能力。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的珍贵物品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知道后,硬逼着“我”去要回来,“我”迫于无奈,只好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父母的不理解和对自己的出尔反尔的做法感到极度伤心。本文是描述少年儿童心灵世界的一部杰作,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对刚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词语积累☆正音辨形抹.眼泪(mǒ)犄.角(jī)怦.怦(pēng)脸颊.(jiá)攥.着(zuàn)树杈.(chà)逮.着(dǎi)寒颤.(zhàn)☆词语释义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处;棱角。怦怦:象声词,形容心跳。树杈:植物的分枝。逮着玩:捉着玩。寒颤:受冷(受凉)后身体发抖。思路结构羚羊木雕文章主旨文章通过“我”赠送与被迫讨回羚羊木雕的叙述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写作分析1、全文故事情节集中、紧凑。“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全文内容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采用顺叙的记叙方法,层次清楚、结构严谨。2、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幽雅冷静的环境描写是本文写作的一大亮色。品读金钥匙名师导学精读品析☆妙句涵咏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
本文标题:人教社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纲要(5课打包・名校精品)(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1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