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向陈西南五省的旱灾还未结束,青海玉树的地震又接踵而至,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我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真的可以完全控制自然吗?自然正在报复人类的掠夺与破坏吗?零星的思索,没有次序,没有尽头。在同学处偶见一本小册子,题名《自然的控制》,想着或可借此理顺近日之思,便借来一读。威廉·莱斯在此书中对“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意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揭示了这一观念的内在矛盾,阐明了环境问题是一种更深刻的困境——人对人的控制的征兆。控制自然和控制人这两方面在其全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控制的真正对象是人。他认为,自然主义的崇拜自然和工业主义的征服自然都应加以扬弃。控制自然应重新解释为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控制。这些观点,我在学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曾有初步接触,但那仅仅是蜻蜓点水似的浅尝,在威廉·莱斯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这些观点逐渐清晰,即使是泛读,我也体会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严谨与厚重。这让我真正明白,学习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听课或读简史是不够的,还必须研读原著,要通过原著触摸作者的灵魂。首先吸引我的是此书的切入角度。威廉·莱斯从西方文化传统入手,分析了控制自然的根源。他认为,西方基督教阐发的“上帝创世”教义中蕴含着人类对地球的派生统治权,即只有人类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因而人类比其他任何动物的结构都要完美,这使“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公平地行使一种对自然界统治权的思想就成了统治西方文明伦理意识的学说的一个突出特征”①。这种追溯文化传统的分析方式,使本书更有底蕴,也更具趣味性,不像一般哲学著作那般艰涩难读,反而给读者一种听故事的快感。想到我国,我们没有“上帝创世”的教义,但却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娘娘和上帝一样,也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我们相信精卫能填海,愚公能移山。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老庄思想毕竟不是显学,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喊着“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也许,正因为我们也有控制自然的思想文化传统,我们才会有围湖造田的决策,才会一度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吧。威廉·莱斯对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的探讨非常深入,也十分独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样,他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运用的必然性,但除了像其他学者那样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原则,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经济功能两个方面对这种必然性进行论证外,他还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社会政治功能出发,深度剖析了这种必然性。在威廉·莱斯看来,技术既是控制自然的手段,同时也是控制人的手段。这是因为,一方面控制自然“意味着由个人或社会集团完全支配一特殊范围内的现有资源,并且部分或全部排除其他个人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必要的生存”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总是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快速扩张和高度集中紧密相连的,这既意味着生产决策和管理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人们不得不屈从于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也意味着不断扩张和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有限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势必日益紧张,最终体现为生态危机。我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属于国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与威廉·莱斯的论述相似的问题。例如,我的家乡原本是一个宜居的江南水乡,一条小河横贯村子,仿佛银河之水天上来,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鱼湖点缀在乡间。宛如伴着银河的点点繁星。因为有河,村子里总是生机勃勃,因为有湖,乡间总有那么一股灵动之气。几年前,一个浙江商人来到村里,看中了村中的小河,将它承包下来饲养珍珠。开始只是放养一两只,小河一切如故。一年后,这位商人开始人工投入饲料,大规模养殖珍珠,小河的水质逐渐变差,但小河已经承包出去,村民只能自己打井解决饮水问题。由于商人支付了打井的费用,朴实的村民反而对他充满感激。商人获利后引进了更新的珍珠品种和饲料,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村民见出租自家鱼湖比自己养鱼利润高,纷纷同意租出鱼湖,于是,全村的水源都集中到珍珠商手中。短短几年,村里的小河和全部的鱼湖都被珍珠占据,直到水质差到不再适宜养珍珠,珍珠商才撤出村子。如今,昔日银河已成臭水沟,鱼湖更是惨不忍睹。水源的污染严重威胁到村民的健康,早已在村里消声灭迹的血吸虫又死灰复燃,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感染血吸虫病。资本和养殖技术就这样毁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村落。商人带着利润离开了,灾难却留给了无辜的村民,留给了乡村的现在和未来。但愿这样的生态危机不要再重演,但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但愿我们的社会早日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认为,此书的落脚点在于重建一种新的技术伦理,这种新的技术伦理要求重新赋予“控制自然”新的内涵,即“控制自然”不应理解为通过技术革新和运用使“自然”服从人的非理性的物质需要,而应理解为把人的非理性欲望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使其主旨集中于“伦理的或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科学技术的革新”③。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这本书的书名不是“控制自然”而是“自然的控制”吧。自然的控制,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伦理的控制呢?与法律相比,道德缺乏强制性,但是,道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因为除去强制,便是人性的力量。我想,通过教育来激发这种人性的力量是必要的,因为教育可以使人实现“对人性的逐步自我理解和自我训导”④。比如,如今的孩子的确比从前的儿童更懂得保护环境。以前,我读小学时,每年元旦都要和小伙伴们互赠很多贺卡,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却改送电子贺卡了,他们会告诉你,老师说少买一张贺卡就能起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即使其中的原理表述不清,他们起码能够隐约明白,放弃购买心爱的卡片是一种对环境保护的责任。这便是教化的功效。如今,低碳生活的宣传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对于生态保护无疑是有利的,即使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能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性,让人性从非理性的疯狂物欲中转身,回归平和,回归理性,从而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问题在全球都有愈演愈烈之势,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相信,威廉·莱斯的思想将日益深入人心,这本《自然的控制》也值得一读再读。注释:①[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中译本,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②[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中译本,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③[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中译本,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④[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中译本,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本文标题:读《自然的控制》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4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