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综合探究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徐晓芸
《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警世之语》一位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从一位成年人回忆高中学习生活的经历中时这样写到“我当中学生的时候,虽然记忆能力差,但却会想出一些小窍门来帮助自己记忆老师强调的那些所谓“标准答案”。比如在英文“thankyou”之下,标上一行“三克油”的中文,“howdoyoudo”就标上“好大油肚”之类。历史课上学到的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我会把他想象成一个有趣的场景“瞧的馍,吃的多”,一次性就把他记住了,而且是终生难忘。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时间是1851年1月11日,我们历史老师把它形容成一个“爹打儿子”的镜头——“(爹)一巴(掌打过去),(儿子)捂一(下),(疼地喊)呀,呀呀!”我嫌历史老师这个主意笨,因为我有更省劲的——“金田起义一把?我要,要要要!”至于要的是“一把”什么东西,任凭你自个儿随便想去吧。上了三年高中,我净玩这种游戏了。要说我那三年长了啥本事,大概就是记忆能力了。若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哪儿去了,我告诉你,全跑应付考试那一块儿了……”1、我们的教育教学究竟为了什么?2、我们的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3、我们的学生到底该怎样进行学习?——教育目的——价值观——教学内容——课程观——学习方式——策略观一、综合探究的理性思考教育本质教师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育是一种力量,它能直击人们的心智。教育是一种责任,它该让师生共同成长。寻求这种力量,并运用这种力量的人,是教师。知晓这种责任,并承担这种责任的人,是教师。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对教师价值的认同使思想政治课成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最具价值的课程之一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关心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这就必须为全部的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全部着想。我的教师价值观政治思想素质目标陈述性知识目标身心发展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程序性知识目标素质教育目标能力目标策略性知识目标科学文化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劳动技术素质目标“残缺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健全的受教育者”的我的教学目标观终极目标——培养有教养、有智慧、会做人,会做事的人。现实目标——使学生喜欢学习(我、政治课)、学会学习、学以至用。“哲学承载的是历史的积淀,哲学蕴涵的是人类的财富,哲学宣扬的是智慧的迸发,哲学创造的是理性的鲜花。”我的教学目标观我们的教学应该教学生“学而有用、学以至用、终身受用”的东西。我的教学课程观综合教学:教师运用知识、能力、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政治,我们还应该“教”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我们还应该“教”学生提升能力、培养感情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还应该“教”学生学会生活(做人做事)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关爱学生我的教学策略观包括:学生观、教师观、资源观等我的教学策略观——学生观我们认为:学生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我们教师可以恩赐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质的潜能,并不是“聪明”学生的专利;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学生的潜能是隐藏的,并不会自然就得以突显的。因此:我们不要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总是“越俎代庖”。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再就是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条件。我的教学策略观——资源观我认为:“过程”是一笔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料,学生中蕴涵着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过程”和学生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如:要舍得花时间,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模式)激发、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去争执;去……。如:要善于开发、积累、运用学生的资源我的教学策略观——教师观我认为: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中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化生;更不是支配学生左右的主宰,而是与学生“等高”“等距”,给学生“等爱”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陪伴学生走向未来的人”。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的飞翔创设一片天空,并陪伴在他们身边。当他们还不会飞的时候,示范、训练他们;当他们飞错方向的时候,引导、指点他们;当他们飞累的时候,搀扶、鼓励他们;当他们飞的又好又快的时候,肯定、激励他们飞向远方、飞向未来!《新课程环境下政治课教师角色新探》引子“徐老师就是这样,她并不是神话中的人物,所以她必须和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她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她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的美丽与多情!”这是学生对教学地位、教学关系、教学生命的一种期盼,更是学生对教师角色的一种诠释。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以空闲来消化学问,并且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学问,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学习新课程目标实现教育本质教师责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理性的分析实践的验证?二、综合探究的实践验证学生更加喜欢愿学习——“快乐在其中”实践的验证学生更加懂事会做人——“升华在其中”学生更加能干会做事——“进步在其中”学生更加明智会发展——“信赖在其中”三、综合探究的教学策略综合探究的教学策略应该是、也一定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情感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不是现成得到的结论,而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的△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基本流程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学生践行(一)基于新课的探究教学策略新课开始案例引入案例:中国申奥的法码_中国文化理念: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特征以及文艺、科技的特点理念:中华文化的巨大成就(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特点)理念: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理念: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示: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技术实例展示:东西方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表现展示:《狼图腾》对草原文化的描述展示:石窟文学舞蹈体育等不同的民族特性和共同的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有怎样的特点?探究: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探究:比较吴越、滇黔、家乡文化有什么差异探究: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怎样的关系?践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更加辉煌而努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一单元: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为就业和自主创业作准备第三单元: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沙龙式”教学策略“辩论式”教学策略“演讲式”教学策略“总结语”教学策略“课题式”教学策略“调研式”教学策略“常规式”教学策略等(二)《经济生活》综合探究教学策略《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依据]本单元综合探究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1.1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教材以正确认识货币和正确对待货币为主旨,从“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如何获得?金钱该怎样使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获取金钱的正当手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生对待金钱是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的金钱观又有多样性。《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对货币本质和货币基本职能的认识;理解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辩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与合作。《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策略]根据探究目标,如选择“辩论式”教学策略。《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准备]1、在学习了神奇的货币一课以后就可以告知辩题,如正方:金钱是万能的与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拾金不昧应当索要回报与拾金不昧不该索要回报;中学生需要学会理财与中学生不需要学会理财等。2、学生自报辩题,教师根据自报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收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如古今中外的人对金钱的看法;有关金钱的故事或案例;了解中西方中学生理财情况;走访当地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等。3、小组同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取辩题的有效信息,有条理、有逻辑的整理信息并加以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4、小组同学进行辩手分工,根据自己承担的辩论任务撰写主要辩词。《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实施]1、教师宣布辩论的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2、辩题双方按正规的辩论赛规则和程序开展辩论。3、教师要随时纠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探究评价]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依据]本单元综合探究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4.14规定的“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结合教材提供的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学生对该领域涉及较少,认识肤浅、参与甚少的特点,展开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进一步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目标和积极作用;理解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策略和原则。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经济全球化中的各种经济案例;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际(本地域),针对具体问题,综合各种信息,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领学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的责任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策略]根据探究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可以选择“常规式”的教学策略。[探究准备]1、教师在开始学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课就可以布置学生小组去收集一些关于国际并购、世贸争端和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以及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知识。2、教师将学生收集的有效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运用到探究教学中。《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探究实施]1、来自生活的报告——展示生活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可以请学生介绍)学生或教师收集的有关案例,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如一则典型的世贸争端——“反倾销案”2、师生互动合作探讨——理解生活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案例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相关小组的同学代表发言(2)其它组同学进行思想碰撞(3)教师点评归纳3、模拟情境判断运用——走进生活学生“模拟解决世贸争端”——起诉、应诉、解决[探究评价](略)四、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与问题1、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要求: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能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要求:严格按照教学指导意见,学会放弃3、教学形式穿新(鞋)走老(路)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的
本文标题:综合探究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徐晓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