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读诗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太原。贞元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白居易是杜甫以后一位杰出的,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世称,与刘禹锡并称。今存诗作近三千首,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元白”“刘白”《长恨歌》、《琵琶行》二、写作背景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799)春,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饥馑十分严重。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7•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回首战乱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繁、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蓬。7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7孤单的诗人夜深难寐,举首遥望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引起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诗人在这里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抒发骨肉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背诗
本文标题:望月有感 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7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