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工厂设计第一节基本建设程序•为了使建设项目按其基本规律有序地进行,制订了一套必须遵循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程序,规定了顺序完成的各项工作。根据基本建设的特点,基本建设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阶段•通常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安全与评价;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报告;设计文件编制。政府对于投资项目的管理分为审批、核准和备案三种方式。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则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首先由建设单位或工业企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与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经政府审批或核准或备案。(二)施工阶段包括内容:1.建设准备;2.组织施工。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才能施工,设计人员驻到现场,介绍设计内容和意图,协助筹建部门和施工部门协调处理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发现和修正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错误。施工结束后参加试运转、试生产并总结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三)竣工投产阶段包括内容:1.生产准备;2.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对环境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评价报告是项目申请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应当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项目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1.建设单位依据拟建项目,按规定的审批权限送交相应的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根据项目的规模及其对环境影响程度,确定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提出编制意见。•2.建设单位委托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书并核准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材料之一。•3.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建设地点和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写出评价大纲,在与建设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前,经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开展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批•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或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则上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三节可行性研究•一、可行性研究的作用•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从企业内部角度,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研究项目的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这些都是属于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内部事项。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项目总论。•2.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3.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4.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5.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6.设计方案。•7.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8.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计划。•9.工程实施进度建议。•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1.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评价。•12.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四节项目申请报告•作用•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内容•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要求•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一、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按照“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规定,包括如下章节内容:•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第五节厂址选择•厂址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厂速度、建设投资、产品成本、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厂址选择是工业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厂址选择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即选择建厂的地区位置和选择建厂的具体厂址。建厂的地区位置根据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工厂的所在地区或几个大概的地点,并且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加以注明。工厂的具体厂址则由设计单位会同该企业所属的工业部门和主管机关的代表或建设单位共同选定。•一、建厂地区的选择•水泥、陶瓷、玻璃等建材产品附加值低,不适宜远销,而且其对原、燃料及动力等有较高要求,工厂最好尽可能靠近销售地区和原料基地,并应考虑到有良好的燃料供应和电力来源。•在确定建厂地区时还应考虑整体的工业布局,以满足各个地区的需要。在规划地区的工业布局时,应考虑建厂的规模。但工厂应具有相当的规模,以保证规模效益。•二、建厂厂址的选择•厂址选择的基木要求:•(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2)利用城镇设施,节约投资;•(3)满足环境卫生与交通运输要求;•(4)不淹不涝,靠水近电;•(5)地质可靠,少挖少填;•(6)利于协作;•(7)避开古墓、文物、航空站、高压输电线路和城市工程管道等;•三、工作程序•厂址选择的工作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预备阶段•(二)现场阶段•1.对初步选定的厂址进行实地察看,察看的厂址数量和范围按实际需要决定。•2.收集建厂区域的技术经济和设计基础资料。为了了解地质条件,对合适的厂址,需要进行初步勘测。•3.分析研究厂址的优缺点、合理性,了解和解决与建厂有关的问题。•4.取得建厂有关的各种协议或证明文件。•(三)结束阶段•本阶段应对所选的几个厂区进行优缺点分析和技术经济对比,确定最经济合理的厂址,编写选厂报告,送上级机关审批。•1.选厂报告内容•(1)概述选厂依据、主要原则、人员组成和工作过程,几个厂址简述,推荐其中一个作为厂址;•(2)主要选厂指标;•(3)区域位置及厂址概况;•(4)占地及迁民情况;•(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6)地震及洪水情况;•(7)气象资料;•(8)交通运输;•(9)给水排水;•(10)供电及通讯;•(11)原材料和燃料供应;•(12)施工条件;•(13)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14)方案比较;•(15)厂址鉴定意见•(16)附件:•①厂址区域位置图(1:50000—1:100000)。•②总平面规划示意图(1:2000—1:5000)。•③当地领导部门同意在该地建厂的文件或会议纪要等。•④有关单位的同意文件、证明材料或协议文件。第六节设计资料•1.设计依据资料•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文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与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厂址选择报告、征用土地等文件;原燃料供应协议;供电、供水协议;交通、公用福利设施协作协议等。•2.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测量、交通运输资料等。•3.设计技术资料•如,总图运输、工艺设备、公用工程、建筑结构、技术经济等专业技术参数、数据、图样、样本等资料;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的样本资料、概预算定额、指标、价格等;现行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规定,施工作业、建设条件等。•一、气象•气象资料可向中央或当地气象台取得。一般取近期20年,如条件限制可取近期10年的资料。少于10年时需取得附近地区的气象资料供参考。•二、地质、地震•三、地形地貌•四、交通运输•五、水文和水源•六、原材料、燃料•七、动力供应•八、通讯九、厂区附近情况十一、概、预算十二、技术经济十三、改建、扩建工程十四、协议及证明文件第七节设计步骤和设计阶段•一、设计步骤•1.各专业对计划任务书和各项建厂原始资料作详细研究;•2.按计划任务书要求、资源勘察报告和工艺试验报告确定配方组成、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3.按照生产纲领和生产流程进行物料平衡和设备选型计算;•4.按照计划任务书要求、厂地基础资料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总图和运输设计;•5.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计算结果进行车间工艺布置设计;•6.工艺提供资料和要求后先进行土建设计;•7.工艺和土建提供资料和要求后再进行电力、动力、卫生工程和技术经济等专业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必须互相协调,紧密配合,服从大局,从整体出发,共同努力完成设计任务。•二、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一)初步设计•最后成果包括说明书、图纸、职工人员表、设备明细表、主要材料表和工程总概算等。初步设计的成品图纸包括厂区位置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工厂鸟瞰图,各车间的工艺、建筑平面、立面图,全厂供电、供水系统图等。初步设计说明书着重表达各项建厂条件、设计依据、设计原则、方案选择、装备水平、生产过程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说明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部分:•(1)总论:•(2)总平面、运输:•(3)生产工艺:•(4)土建:•(5)电气及控制测量仪表:•(6)给水排水:•(7)采暖通风:•(8)动力:•(9)环境保护:•(10)劳动安全:•(11)技术经济:(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上必需确定所有设备、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的确切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尺寸,施工图的深度应能满足建筑厂房、安装设备、修筑通路和敷设管线等各项施工要求。•1.施工图内容•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成果是施工图纸,内容如下:•①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并要注明地下管线;•②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立面和结构详图,并附有材料明细表。••③工艺平面图和剖面图(比例:1:50,1:100和l:200):并附有设备和材料明细表。••图上应注明柱网、设备的定位尺寸、地坑、地面、楼板、平台、烟囱顶、轨道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标高。车间内每层平面的设备及其基础的布置尺寸。检修孔和设备、管线及非标准件穿过楼板、隔墙和屋面的孔洞位置及大小,保安栏杆、门窗、楼梯、走道和平台的位置,检修用起重设备和吊钩并注明起重量,大型设备如窑、磨和干燥机等的名称和规格,非标准件名称和外形尺寸。所有的设备、电机和非标准件均须按流程和主次进行编号,并附有设备一览表及备注;•④工艺设备安装图(比例:1:5、1:l0、1:20和1:50):凡工艺平面图、剖面图不能表达清楚的部分均应给出局部基础图、设备安装图、非标准件与设备连接图和仓口位置图等;•⑤室内管线汇总图(比例:1:50、1:100、1:200):比例尺寸应与工艺平面图一致,可直接绘制在工艺平面图上,也可单独绘制管线图。图上需表示出管线的规格、定位尺寸、管线系统起止点、弯头角度和半径、架设固定方法等;•⑥非标准件图:例如料仓、连接管和支架等的施工图;•⑦热工构筑物施
本文标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0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