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信息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心态来表现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其次,当信息做为物理载体,按一定方式排练成信号序连,是必须有一地定意义的。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征:A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C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D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E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同时,通过传播,体现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既保持了既有的社会关系有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社会传播也是具有系统性的。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开放性系统B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C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D自我创造自我完善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4。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是指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1)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在现代传播学当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的差异。2.论述精神生产的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关系发应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3.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第二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拉人类的语言?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劳动中的相互合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2.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1)语言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互连网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文字符号其意义大大加速拉人类利用体外媒介系统的进程。3.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学的影响。印刷术的发明使人们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快界。第三节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美国传播学家哈特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为三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3.什么是信息社会?他有那些特点?信息化社会就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息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标志。他的特点是:1)以信息和知识产业为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依靠信用。4)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4.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功能分化和多样性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要新系统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功能分化。从媒介而言,又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人造卫星等多样化。而90年代以来,各种媒介功能又出现了融合的现象,迎来了重新综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大飞跃,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第三章第一节1.简述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1)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是人工符号2)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3)通过学习来继续的4)可自由创造的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体态符号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二节1.什么是意义?如何产生的?意义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的由于有哪些分类?1)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3.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意义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意义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以及传播情景所形成的意义等第三节1.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的行为,是通过使用0象征符来传递象征意义实现的。而象征符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所以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2.谈谈共同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共通意义空间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纽带,随着意义交换的活跃化和持续进行,共通意义空间则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共通意义空间越大,传授双方的了解程度和相互理解能力就越强,更有利于传播的实现。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充满了象征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视觉的、听觉的、甚至触觉的符号包围中。现代人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中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现代生活空间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第四章第一节1.传播过程与哪些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区别是什么?直线模式即单向直线模式,他单考虑了受传者的反映,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不能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循环模式将传授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强调了社会传播的的互动性,参加传播过程中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3.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1)动态性2)序连性3)结构性第二节1.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每一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种传播过程,除了受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机的综合体系。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过程理论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3.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有什么特点?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1)能量交往,2)物质交往,3)符号交往。4.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2)考察信息传播就须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4)传播学不只狭义的信息“交流”,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的第五章第一节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的和特点: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他的本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或要素.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对事物感性信息属性的综合认知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活动3.简述米德的“自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4.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上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第二节1.什么是人际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体系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人际传播的特点是: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自我的认识,而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的媒体。而人际传播的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所以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4.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些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第六章第一节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群体传播有助与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群体意识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的过
本文标题: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2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