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网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与网络有着频繁接触的学生必然要受到其双重影响。1.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是上网频次较高的群体。网络:深得学生关注和喜爱查表明,有99.6%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触过网络,网络对学生有着深刻实际的影响。有41.3%的学生非常喜欢上网,有94.3%的学生对于网络是能够接纳的。网络已经浸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浸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网络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2.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沟通。20.70%39.20%40.10%上网学习上网沟通上网娱乐网络聊天: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交流,而学生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则是网络聊天学生并没有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而且相对电话联系方式来说,网络确实不失为与朋友联系的一种既快捷又经济的沟通方式。1学生上网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和朋友进行联系。2学生上网聊天最主要的内容是交流对生活的感受3学生对“网络聊天”的态度比较清醒和理性。调查显示,学生上网聊天主要是为了交流对生活的感受,起到放松身心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交流的话题往往随心而至。62%22%16%随便聊聊网上和现实一样不是真的朋友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无规范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表现为不可预测性。人们往往在纪律约束下和有人监督时能按要求去做,但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放松,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学生上网的时候往往是个体行为,缺少约束和监督,日常生活中被抑制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大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很可能波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文明上网。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文明上网是非常认同的,对网上骂人、盗用他人账号等不文明现象深恶痛绝。少数学生在网上的言行随意放纵。在调查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曾经用非法手段进入或者攻击他人网站的占6.4%,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的占2.4%,在聊天室中骂过人的占7.8%。也就是说,上网不文明行为确实存在,少数学生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非法入侵和攻击他人的网站、散布电脑病毒等需要较高的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因而这种有违于道德与法律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即便如此,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创办他们喜闻乐见的网站、网页,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专题。通过这些途径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繁荣校园文化上来。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特别应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上网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给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积极引导使广大学生网民做到自我塑造、自我约束,最终做到文明上网。开设《网络交际》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根据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学生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的信息,融言语表达、信息知识、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文标题:文明上网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5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