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xwb)
三国归晋晋惠帝司马衷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两晋南北朝时期(280—589年)一、北朝与南朝(又称南北朝)1、三国之后,西晋实现短暂统一全国,随即陷于分裂。(280-316年)2、东晋十六国时期(1)北方:匈奴、鲜卑、氐、羯、羌5个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纷纷建立政权,其中重要的有16国,史称“五胡十六国”。(2)南方:东晋的重建。(317年—420年)维持了半壁江山的统治,相对北方的战火频仍、社会动荡,境内比较安定。3、南北朝时期。(1)北魏的建立。鲜卑族拓拔部原为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后向西南迁移,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此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势力日益强盛,陆续攻灭诸国,统一北方。“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问题1: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问题2: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嘎仙洞的发现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颠之东麓,是一天然石洞,洞内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人来此祭祖,现在祝文仍镌刻于石壁上。嘎仙洞遗址(2)北魏统一北方,北方进入北朝时期。(439—589年)a、北魏统治北方的局面持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以后东魏与西魏又被北齐与北周取代。b、历史上将统一北方后的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北朝”。(3)南朝更替。(420—589年)a、南方的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粱、陈三朝相继更替,定都建康,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朝”。b、南方的经济进一步发展。C、民族融合加强。活动于南方山区的一些少数比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二、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新的高潮(2)目的:决心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政策。(1)两个阶段:冯太后临朝听政时期与孝文帝亲政时期(3)措施:(a)迁都:为摆脱保守势力影响,将都城南迁至洛阳。(b)语言与服装: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c)汉姓: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d)政令: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e)通婚:并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f)道德: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4)影响:a、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b、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2、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1)经济上: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2)生活习俗: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a、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b、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3)文化艺术: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3、民族融合的意义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标题: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xw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6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