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辑领导者与领导班子建设重点:1、领导者的职责权利2、领导者素质及领导模式3、领导班子的结构4、领导班子的战斗力难点:领导模式及领导班子的结构内容导读: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在相应的岗位上,要正确处理好领导者职责权利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要塑造好领导素质,选择合适的领导模式,讲究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领导班子在组织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班子必须是一个结构合理的班子,必须是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必须是一个素质好、能力强的班子。一、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关于主体问题,前几年在学术界还引起过不小的争论,有三种观点,即认为领导者是主体;认为人民群众是主体;认为领导者和人民群众都是主体。后二种观点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一认识出发,过分强调了人民群众在领导过程中的能动性。显然,这种否认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无视领导活动是领导者的一种特定活动的观点,最终会导致领导主体的虚化,人人都是领导行为的实施者,都对领导行为负责,结果谁都不负其责。明确领导者的主体性,就是要明确领导者在一定职位上的责权利关系,做到在其位,行其权,谋其政,获其利。(一)领导者的职、责职是指领导者所担任的职务、职位。责是指领导者在规定的职位上行事必须履行的责任、完成的任务。权是指领导者在规定职位上行事所享有的权力,利是指领导者完成任务后应得的报酬。领导者职、责、权、利必须对等相称。1、职、责相称在任何一个领导岗位上,其职位必须与其责任相称,做到因事设职位、设机构,反对虚设机构、虚设职位,形成有职无责的闲官,在一个组织里,闲官的存在,不仅使机构庞大,增加了行政费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组织运行效率,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因为一方面,闲官的示范作用,使本来干事的官儿也躺下来不干了,另一方面,闲官多了碍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帕金森对此作过研究,写过一本书,叫《官场病》,中间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政府部门原有一个主管,叫A君,有一天他感觉到一个人干这些事挺吃亏的,决定安排助手,本来安排一个就足够了,但他觉得安排二个好,因为单独一个助手会给他带来威胁,而二个则相互牵制,他可以高枕无忧,于是安排了C、D两助手,有一天,C君觉得很累,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使他身心交瘁,希望配备助手,A君根据经验给C君配备了E、F两助手,为求平衡,同时给D君配备了G、H两助手,这样原来只有一个人的部门,一下子变成了7个人的组织,整整多了6个闲官,一个人干的活7个人来干,效率是否提高了呢?不然,由于里面关系极其复杂,互相拆台,互不买帐,组织运行阻力重重,效率十分低下。后人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帕金森定律”。机构里闲官多了,精简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街区,区内有一条小河,给居民带来不便,便修了一座小桥,并委派一人管理,同时需要配备出纳、会计和头头,有一天,美国国会决定削减行政开支,街区认为管桥的人太多,要精简,大家一致认为,把管理员精简掉才是合理的,结果做事的人被裁掉,不做事人的却留下来。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应该坚持因责设职,不设闲官。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干出一番事业来,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反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庸官意识,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新观点,无功便是失职。有些领导在工作中总是能躲就躲,能推则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根本一条是怕字当头,不敢担担子,不敢负责任。是的,什么事情都会有风险,但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敢冒风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以天下大任为己任,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朱熔基同志就任总理后,面对政府工作目标的诸多困难,曾斩钉截铁地说:“不管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充分体现了一个领导人的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日本某家企业的人事管理中,有一条原则是:在工作上从来没有犯过善意性错误的人永不提拔和重用,因为这样的人终究是成不了大事的。一个领导在工作中有各种风险,犯点错误是完全可能的,只要领导是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犯点错误,群众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如果领导在其位,不谋其政,即使工作没有过失,下属和群众也绝对不会原谅他的。2、权、责对等领导者的责任一旦明确下来,就必须获得相应的权力,因为权力是履行责任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对组织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号召力,领导工作就难以开展。领导者要干一番事业,必须有职有权,且权、责对等。权、责对等是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在我们一切工作之中,为什么在国有企业中,要用厂长(经理)负责制取代长期以来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除了克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等缺陷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理顺权责关系,实现权责对等,因为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规定党委拥有决策权,厂长只有执行权,按权责对等原则,党委必须对决策负责,但党委是一班人,表决时每人都举手,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形成决议,如果决策失误,企业生产经营遭到重大损失,名义上责任由党委负责,但这个集体的同志们究竟怎么个负法,谁应多负,谁应少负,从来无人追究,由党委一挡了事。因此,这个责任是从来无人负责的。厂长负责制能克服这种无人负责的状态,明确规定厂长有决策权、厂长对经营决策全面负责。权、责从此对等。权、责对等首先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消除那种有权的不干事,干事的没有权的现象。常常有人诉苦,要干点事真难,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要人没人,常常磨破嘴皮跑断腿。衙门拜了几十个,就是办不成事,这就是想办事而又没有权的人。而另外一些人手中有权,却不干事,不干正事,专干歪事,单位正常工作他不关心,好人好事好干部不感兴趣,专门对人家的工作评头品足,所谓“看的”琢磨“干的”,一旦人家工作出出失误,他便异常兴奋,揪住不放,将人家一顿乱批,这样的人,告状、打小报告是一把好手,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显然,有权不干事的人误事,干事又没有权的人难以成事,必须让那些无所事事又喜搬弄是非的人交出权力,还给那些干事的人。其次,权责对等要求领导者在自己责权范围内用好自己的权,行好自己的事,做到各用其权,各行其是,各司其职。《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文帝曾询问右丞相周勃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一年有多少盗贼被关在监狱中”?一是“全国一年的财政与粮食收支是多少”?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流浃背,汉文帝转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告诉文帝,这两件事各有所司,第一件事可以问廷尉(相当于司法部长),第二件事可以问治原内史(相当于财政部长)。汉文帝听后很怀疑地问陈平:“既然众人各司其职,各用其权,还要丞相干什么?”陈平从容回答:丞相必须协助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协调群臣关系,使他们安心而有效的工作,群臣有群臣的工作,丞相有丞相的工作,丞相不能代替群臣做任何事。陈平的话说得很好,这就好比一个农民种责任田,保证这块地丰收是他的责任,地里种什么,种多少是他的权力,他绝对不会把庄稼种到别家田里去,也决不允许别人把庄稼种到自家田里来,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有些领导确实种错了地头,上级对下级的事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充当婆婆角色,老领导对年轻干部放心不下,不是放手让他们工作,锻炼其才干,而是事事设框框,处处定条条,画地为牢,缚之束之,凡事统管,习惯发号施令,副职无所适从,感到很委屈,一位在机关担任副职的朋友向我诉苦,说他现在不需要脑袋了,脑袋领导长着,凡事正职拿主意,说了算,不用思考任何问题,嘴巴也要去掉一半,用剩下一半去打打电话,传传信息,上传下达,上边呼一呼,下边应一应就行了。这都是领导不小心站到了别家田里,叫人家无所适从,工作就很难以做好。(二)领导者的权、利一位行政领导者的权利来源是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法定权利是行政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利,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在领导者的权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是领导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罚权。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领导力理解成为一种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理解成比一般群众更辛苦更忙碌的角色。其实,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不在于日常工作多么繁忙,时间多么的紧张,而是在于对周围的环境和所带团队的成长表现出多大的影响力。所以领导的本质要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所以有人说“领导就是影响他人并使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这里主要强调了两点:一个是说领导的行为过程是一种种影响力;第二,这种影响力表现在帮助指导影响下属实现组织目标。所以,谋划目标并领导和推动团队实现目标,就是领导者的意志得以表现和实践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领导就是领导影响力,就是让队伍把事情办成。领导作为一种影响力,主要表现为谋划目标的力量,指挥队伍的力量,组织协调的力量。它往往是四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思想影响力,一个是职权影响力,一个是专长影响力,一个是人格影响力。我们把他们称之为领导影响力四要素。领导思想的影响力是指一定要比别人站的高看的远,具有远见卓越的战略思维的能力,能为组织规划未来,能为事业提供思想,能为工作提供目标,能为下属提供动力,所以领导说到底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远见卓越和战略谋划来推动事业前进的过程。所以说,领导的影响力第一因素表现在思想的影响力。例如,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就应该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明确部门的工作职责。思考和谋划履行职责的资格和能力、方案,从而制定计划,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领导职权的影响力。很明显,领导首先意味着权利,领导就是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统一体。权利是一种资格的能力,责任是一种义务的归宿,所以当领导就是行使权利,同时也就是在履行职责。因此,地位越高,权利越重,支配的资源越多,影响范围越广、领导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所以职务权利构成了领导影响力的主要部分。领导专长影响力。这是领导者具备胜任领导工作的基本素质。当领导的人必须是一个懂业务、会管理、有理论、懂政策的人,尤其要懂的自己所管理的工作,还要了解事业的发展规律、发展前景、改革导向和资源配置。领导只有自己熟悉业务,把握规律,了解虚实,严谨规范,才能对下属产生敬佩感和约束力。反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的影响力就不大,容易被下属所蒙骗,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领导人格的影响力。领导活动的过程,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领导者是从事活动的主体,那么领导者的人格修养成为影响力内在的源泉。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高度、做人的层次。我们平时讲“其身正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这就是说领导者不仅要提高工作水平的业务能力,而且特别注重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要求群众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能够用高屋建瓴的理论水平说服群众,鼓动群众,能够用宏伟的蓝图和可行的目标激励下属。所以领导的人格表现在领导形象。好的领导形象就象组织的符号,是下属信息的源泉。如果一个人自身讲原则,讲政治,讲艺术,讲人文,大家对他就会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追随的心理,就会主动思考主动工作,激发潜能,贡献才智。所以领导应该是一种人格修养。二、成功的领导者简单地说,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要有优良的素质,工作上要高效率,并采用有效的领导模式。(一)塑造好领导素质拿破仑曾说过一句话:“狮子领导的绵羊部队,能打破绵羊领导的狮子部队,”这里,狮子比喻勇猛,强有力;绵羊比喻弱小无能。意思是战斗力弱小的部队若由强有力的领导者领导,必能打败由无能的人统帅的强大的部队,领导能改变两支部队战斗力的对比关系,这足以说明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性,提高领导者的能力,首先必须造就良好的素质。领导者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素质古人曾将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者为圣人;有德无才者为贤人;有才无德者为恶人;无德无才者为蠢人。认为有德之人皆为圣贤,无德之人为小人。可见,中华民族历来都很重视一个“德”字,领导者“德”性修养好坏,取决于其政治素质的高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A、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领导者是群众的带头人
本文标题: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