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1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预备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18个男生,12个女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好的是()。A.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组内自行推举小组长,最后把名单交给教师B.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成绩顺序来分,好的一组,中等的一组,差的一组C.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学号的顺序来分D.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2.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A.连续B.发展变化C.现实D.具体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方面的特性。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4.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5.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6.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的基层组织。A.中国儿童先锋队B.社会少年先锋队C.中国少年先锋队D.国际少年先锋队7.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的领导方式。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迁就型9.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0.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当出面解决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11.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B.满足优生需要,对其他学生适当放低要求C.按全班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选取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适当进行补充-2-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12.根据对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下描述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A.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B.课堂活动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思维的独创性C.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应该按照课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D.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可以让他们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13.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A.规范B.舆论C.课堂气氛D.凝聚性14.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15.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6.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A.顺序性B.层次性C.自主性D.广泛性17.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18.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A.合作B.交流C.探究D.实践19.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能力分组制20.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2.简述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5.简述组织班级活动的具体方法。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3-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问题: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试分析两教法并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2.《看月亮》教学片断画月亮师: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都举起了手)师: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生:行!)师: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明白了吗?(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明白了)师: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生动笔画)说月亮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能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师: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扁扁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师: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排月亮师: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师: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师: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的变化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看月亮师: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根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生:做实验!师:怎么做?是模拟实验还是……生:实际看一看。师:好,大家再讨论讨论:怎么看?晚上出来看月亮不害怕?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看多长时间?能不能坚持到底?怎么记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问题: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4-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设计题材料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2一24页]材料二:“一去二三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材料三:“分数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一62页]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进行分组教学时,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相结合,A项符合要求,故本题选A。2.B【解析】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现状和趋势,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长。3.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持续的时间。可见,注意的稳定性即为注意的时间方面的特性,本题正确答案为C。4.D【解析】“教育家”主要从事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以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5.B【解析】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本题选B。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6.C【解析】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层组织。7.D【解析】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8.B【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采用权威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9.C【解析】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教育自己,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渐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几个因素。10.B【解析】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1)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对于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该引导家长解决,而不能出面解决。故本题选B。11.D【解析】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优生的发展,也要注重差生的发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5-12.C【解析】A、B、D三项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提出的要求;C项强调的是按照课本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故本题选C。13.C【解析】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关系等。14.C【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因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因素,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因素。15.B【解析】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16.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1)发展的顺序性;(2)发展的阶段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互补性;(5)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故本题选A。17.B【解析】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18.C【解析】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学生主要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所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19.B【解析】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它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0.C【解析】A项错误,课堂教学方案有必要事前准备;B项错
本文标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9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