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doc
[科目]政治[文件]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doc[标题]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关键词]重点难点剖析[内容]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二、重点难点剖析(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是科学人生观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本课内容的理论基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依据。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首先,要把人性和人的本质属性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人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阶级性、民族性、能劳动、有意识、有理性、会思维等。人的属性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是相对非本质的东西而言。事物的本质不仅应该是该类事物的共性,而且还应该是区别它类事物的特性,并对该类事物的各种属性具有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因此,人的本质也应是人的各种共同属性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属性。其次,人的自然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然机体要服从生物发展规律,所以人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表明了人和动物的联系和共同点,而不能说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因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再次,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互相依赖性、伦理道德性等多种属性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本质的属性。当然,这是讲人类的本质,不是讲个人的本质;这不是讲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等等,而是本质特征。人类社会实践说明,人的自然性不是纯粹动物式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渗透着社会性,受人的意识指导,受社会性制约,具有丰富的社会色彩。人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还有保持健康、增强体力、完善智力的需要,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美食和享受的需要;人的两性关系不仅是生儿育女,还是双从思想感情、意志和谐的统一,是人生目的、价值观念的协调一致。由此可见,人的社会性制约和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使人的自然性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注入了社会的内容。总之,人的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并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二)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同学们一生中要不断遇到、而且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这对关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于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生产能动的影响,主要应弄清以下问题:第一,社会规律发生作用不同于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规律发生作用需要人的参与才能表现出来。社会规律只是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因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去推动的。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第二,个人活动对社会历史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性质上,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情况: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会起相反作用;在量上,有大小之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存在不同的情况。这是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等等不同,因此,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小,也就有所区别,乃至大相径庭。第三,个人活动之所以会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作为社会的人,具有能动性,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关于个人活动要受到社会条件与社会规律的制约,主要弄清以下两点:第一,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制约的表现。一、受到社会环境(包括生存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精神环境)的制约。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二、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的制约。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活,总是归属于一定的群体,从事一定的职业,它的活动自然会受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工作环境,人事关系等条件的限制。三、是最终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的的制约。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有目的地进行的,但这种动机、目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时,才能收到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将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第二,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制约的原因。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之所以会制约个人的活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作为一种物质现象,必然制约人的主观意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条件、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客观决定主观。(三)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首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没有无个人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孤立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总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解决个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人生课题,例如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理想、前途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处理,而这些问题无不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整个人生的经纬线。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二者关系中显示的。其次,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它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人生。它贯穿人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等矛盾中,人生就是面临这些矛盾并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只有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进行人生的选择。(四)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根本观点。这一观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好它能为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较好的基础。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人,一方面为社会尽责任、作贡献,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即从社会获得生活资料、财产、名誉、地位、权利等等。这样,人生价值就常常表现为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们因为贡献而索取,以贡献为索取之源泉,以索取作为贡献的保证。贡献和索取同时并存,不可偏度。我们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为什么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呢?对这个问题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从个人对社会作贡献的社会意义来看,个人对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取决于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社会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成员承担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并且要使自己的贡献大于索取。假如,贡献和索取等值,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都被索取,那么,无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自身的生产,都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不能扩大再生产,更不能有社会的进步;如索取超过贡献,社会就会面临崩溃。只有贡献大于索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次,从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来看,个人只有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具有社会意义;个人只有为社会作贡献,自身的内在品质、知识和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得到社会的承认,具有社会意义;个人只有为社会作贡献,个人的需要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自己的人格与才能会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由此可见,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贡献居于主导地位,只有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人一生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贡献。对社会贡献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五)如何对待精神贡献如何看待精神贡献是本课的难点。在现实生活中,物质贡献容易看得见,为人们所承认。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但难以计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学习中主要弄清什么是精神贡献,精神贡献的作用。第一,精神贡献是指个人为社会创造的有益的精神产品,以及为社会作贡献时的思想境界、劳动态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精神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高尚思想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课文中列举的历史上以及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几个优秀人物精神贡献的事例,说明一切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精神能汇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因为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有益的精神产品、优秀人物作贡献时的崇高思想,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特殊的持久的作用,一旦转化为群体意识,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物质力量。因此,我们在衡量人生价值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忽视精神方面的贡献。我们不同意“精神万能”,但精神的力量是决不能低估的。(六)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这个问题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课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在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没有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无所作为,虚度人生;而有的人则实现了正确的人生价值,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同,自身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不同。懂得主观条件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性,对同学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重要意义。学习教材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主观能动性,主观条件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外因辩证关系中加以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这里,社会条件是人生实现价值的外因,自身素质,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是内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条件,在实现人生价值中起关键作用。第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即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来分析、对待人生问题。这样,才能正确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自己的人生选择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不致迷失方向;才能较好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全面地、辩证地对待人生。提高道德素质,既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当代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不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自己,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好的劳动者;而真才实学又是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提高心理素质,对于我们有特殊意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就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的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提高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有能力去创造人生价值。因此,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实现人生价值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落脚点。良好的个人素质只表明一个人具有创造人生价值的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根本途径就是在实践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这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事情做起,俗说话,伟大出于平凡,平凡孕育着伟大。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是成就了一件大事,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异乎寻常的贡献,但是不到一克的镭,那是她从无数吨沥青中提炼出来的,为此,她要自己动手操作,长时间从事平凡单调的繁重劳动,否则她的辉煌成就就无从谈起。有的青年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想一干就干出惊人的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一个人要真正有出息,就应不怕辛劳,埋头苦干,勇于创新,“从小事做起”,这样既能实现个人的人
本文标题: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8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