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重塑管理者------培养领导的艺术2003年10月目录1、观念篇6、资源篇2、感悟篇7、用人篇3、人文篇8、艺术篇4、角色篇9、学习篇5、变革10、结束语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是博古通今,既懂外国的经营管理,又懂中国《孙子兵法》,又懂《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我们要按照“以我为主,搏彩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吸收大家的优点,结合我们东方的特点和民族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管理道路。摘自---朱熔基在清华经营学院的讲话要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一切机构都必须进行变革,而机构的成员也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想法,规定和行为模式,建立有关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环境的新理论。我们必须学会重新塑造自己。《深刻变革----从改革中发现领导者》罗泊特.E奎因对以企业管理为职业的经理人来说,也许你不能改变整个国家,社会,但是你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并此次影响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有度量容忍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的事。自勉与共勉1.观念篇•问题的提出•思维与观念的误区•什么是重塑•重塑的实现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的变革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变革,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美)彼得。杜拉克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张瑞敏观念也是生产力。《理智时代》王志钢问题的提出客观性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核心人才的竞争变革的影响----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国内、其他)----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体制、规范、人员)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受教育者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及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中普遍缺乏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提倡。代际的因素由于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才结构“新层”观念已在管理层中呈现出来;不同年龄层的管理者具有各自的特征和缺陷。多无的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无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无化;全体社会成员共识并遵守的规则和价值观念尚未形成。主观性管理者对自身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管理者避免进入“因偶然而成功,因必然而失败”怪圈的必修课。管理者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思维与观念的误区管人与用人服从与服气老板与老师权利与魅力职位与品位体制与素质文凭与文化有形与无形技术与艺术奖励与激励经理与经理人管理与管理者价值与价值观方法与方法论什么是管理者的重塑它是一个由内向外、深入浅出、由此及彼、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它是管理者的观念,思维更新与转变,是管理者在新的环境中自觉进行的自我超越。它是管理者为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品格修养,掌握领导艺术而不断进行的反思和实践过程。重塑的实现审视自我,深刻反思以达到心灵的感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辨证的看问题。学习文、史、哲、艺术、宗教等人文科学知识。以陶冶情操并获得人文精神滋养。抑制自己的某些个性或培养某种本身并不具备的个性、增强自我修炼与修养意识以完善性格。尽管种种培养和发展人才的办法都说尽了,都做尽了,人才是否能够发展,还的靠管理者自身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所谓素质,却不是增强了技能便能达到的;也不是强调了任务的重要后便能达到。人的素质,有赖与性格的完整。摘自《杜拉克思想管理全书》一、思考与讨论1、反思个人工作或生活中比较重大的观念转变的历史和感受。2、如何评价“思维与观念误区”中罗列的现象,有无同感?3、作为管理者,你是否思考过包括自己在内的个人因素在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4、用哲学的观念分析“管理者管理”的理论基础。2.感悟篇•悟性浅谈•事在人为•事在为人•功夫在诗外悟性浅谈管理者的理性层面往往运用理性的数字和文字,而悟性层面则是根植于想象和管理者的总体感觉.实际上,管理必然存在两个层面,两个层面之间存在某种均衡.《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亨利5所谓“悟性”,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内,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自己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勤于学习,勤于调查研究,勤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停留在这一步,还必须思考、消化、总结升华,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出息,有成就。《睿语珍言》范敬宜“悟性”指的是一种学习、理解、明白的能力,而这个学习、理解,对象不是模本,不是规章,不表述为语言,而表现为不言之数,一种隐藏在现象里边的深层的规律,一种既非逻辑推理,也非实验证明的概念、要领、经验。没有任何学校给你讲授这门课程,它既不是靠读书,也不是靠苦思,而更多的是靠直觉、靠感觉、靠触类旁通,想象而得到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事在人为普通性---天下事有难易呼?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是通过“管理的人”得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应以“管理的人”为基础,从“人”做起,从“心”开始。事在为人君子与智者君子---品格修养,道德情操,价值观智者---辨证思维,创新思维,方法论内圣与外王内圣外王之道就是人“心的回归”“心”是指充满爱和诚以及和谐的真、善、美;用心去看,去听,去做去关怀-----即内养道德充实底蕴;外示信用担当责任,由修身到平天下。实践与思考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思故我在。理想与现实优秀的管理者既不天真也不世故,他们以一种更复杂、更深刻和更现实的观点为认识环境;他们又始终保持着激情和对信念的追求,从而不断地激励自己并影响他人。激情是成功者标准。我一直在我们选择的领导者中发掘工作激情,激情不是浮寿张扬、而是内心世界的东西,优秀企业家的标准是能够起员工的激情。(美)杰克.韦尔奇意识是专业的灵魂激情是职业的生命功夫在诗外企业文化---价值观---氛围---“场”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格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形成的氛围影响着企业中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无形的作用,就像物理学中的“场”张瑞敏高明地意识到,领导者职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文化的阐释和发展。他的看法清晰而有力;塑造文化是最重要的高层领导责任,而不是委托给人力资源部或其他一些部门的责任。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这个灵魂如果永远不衰竭,永保青春,企业就永远存在。《海尔.中国造》颜建华“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塑造一家企业的集体作风和风格,决非一两次报告,一两条标语或一两篇文章所能完成,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久而细密的过程,需要使用组织行为学的“纳米”技术—从每个员工抓起。《一切打破零规》马斯康.白金汉领导风范---影响力---榜样---“人”管理者以个人领导风范形成的非权力职力影响力,其树立的榜样应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紧跟其后的应是心悦诚服追随者;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即便走在前面也只是个孤独的散步者。权力影响力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以外推力的形式对被管理者发生作用,他可以帮助管理者发号施命推进计划。在它的作用下,被管理者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的服从,因而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有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管理者个人素质,品格魅力等凝聚而成的无形力量。它不是组织赋予的,而是管理者自我修养和以身作则形成的无声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以内推力的方式在被管理者心中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其影响是深刻内在、持久和强大的。非权力影响力产生和原因1、品格因素2、行为因素3、才能因素4、知识因素5、情感因素6、责任感因素非权力影响力和修炼信誉修炼---实现目标、履行承诺、言而有信胸怀修炼---厚人薄已、容人长短、承担责任学习修炼---总结经验、自我否定、善于倾听境界修炼---志向高远、行为高尚、举止高雅二、思考与讨论1、谈谈自己管理实践中的某些感情。2、做为管理者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如何运用,效果如何?3、在被管理者的位置上,你可曾感受过上级的非权力影响力?3、人文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的异同中国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哲学的任务与人生的境界企业家与人文精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人总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是一个知识和认识体系,这个知识和认识,越符合客观规律就越真,就越科学。科学精神就是实证精神、理性精神、逻辑精神,它追求客观性、普遍性、定量化、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可控制性。精神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人文精神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级关怀,是求善。人文不但是一个知识和认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这种知识、认识、价值、伦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具怀,表现为对人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追求人生的意义,人的。精神性和非功利的品格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像菲尔城神庙里惟一的碑铭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卢梭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人类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是指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中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存在价值与世俗欲求的肯定和尊重。然而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中西“人文”精神虽然都显示出“以人为中心”的特征,但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中华“人文”的精神在儒家文化中,“人文”寓意着道德教化的内涵,显露出人伦至上,道德经世的端倪。它强调将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放在“群体”利益的框架中予以考量,强调个人对“群体”生存,发展的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的人文精神的精华为华夏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塑造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受其熏陶,无数志士人仁为了振兴社稷国家,挽救民族危亡,不计个人名利,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西方“人文”精神在西方,“人文主义”缘起于“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则是源于表示人性,教养的拉丁文humanitas一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科”是指调整与神学并立的文学艺术、哲学、修辞学、语言学等学科,它们被认为是有益于人的文明素养与优化人的生活质量的学问。西方人文主义针对教会和基督教神学“上帝造人”的观念,主张人的高贵价值与人的自由、平等和世俗追求。它显示的是“个体本位”的底蕴,即一切以个人的意识,欲望和利益作为观察、思考与评判万事万物的价值风度,提倡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从而出文艺复兴这一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率先告别传统社会而步入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儒家人文精神中的“群体本位”深蕴着“人的依附关系”的思想底蕴,儒家人文精神必须要将人的欲望与行为纳入到封建等级依附制序和纲常伦理的轨道之中,因此扼制了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发展。而西方人文主义所彰显的那种“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带有马克思所指出的近代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人的“物化”或“异化”的醒目特征,因此而必然包含着赤裸的纵欲主义与拜金主义,这同时又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不良的精神因素。中国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1.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的结盟;2.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在每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中都得到进步和发展;3.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或过来同样促进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政治民主化进程;4.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平等、分享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物质,他们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紧密相联;5.优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忧前乐后意识等悲剧意识,构成中国人文精神最富有质感和最有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6.中国人性中的自私、狭隘、不团结和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致命弱点使中国人文精神实践往往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摘自《思想的灵光》文池主编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超越功利的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无不体现出这种责任感。忠-体现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孝-体
本文标题:领导者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8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