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明到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影响)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原因、概念、影响)唐朝中期:节度使(概念、影响)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经济元朝:行省制(概念、影响)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史记》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政权初建,避免孤立,分封同姓王加强全国统治。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影响)西汉前期同姓王封国示意图中央人口:约450万王国人口:约850万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贾谊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确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问题?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影响)(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汉书》材料中陛下采用了什么建议解决王国问题?最终结果如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原因、概念、影响)“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⑴原因:特点: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2)问题: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3)解决: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小结:汉朝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问题来源:唐玄宗广设节度使节度使概念:藩镇长官叫节度使,掌握财、政、军权,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影响:安史之乱,中央集权被削弱,唐朝由盛而衰,造成五代十国中国政权更替频繁。2唐朝:节度使制度材料1: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2)①军事上:削夺兵权,削减节度使权力,守内虚外,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财政上: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1)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地方权力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威胁中央;武将、权臣权力过大危及皇权。②北宋统一,巩固统治需要。(3)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弊: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原因、措施、影响)4、元朝的行省制度概念:中央设立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可知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割据C.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D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秦汉初武帝唐宋元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汉武帝尚书令侍中中朝三公九卿外朝1、调整原因:2、过程3、结果: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执行1、西汉: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非国家正式行政机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三省皇帝三省六部制1、源流:2、运作程序3、影响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②对后世:标志着中央管制的成熟,以后历朝基本沿袭。2、唐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百答百中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皇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3、北宋: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4、元朝实行“一省二院”制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新发展,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非常重视,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朝代措施影响汉隋唐北宋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削弱相权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①标准:②选官权:③选择方式: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B、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评价科举制:•积极: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官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重教传统形成;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近现代中外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消极:考试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造成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就国家的前途而言,将政权置于规范的制度化运行中,与将其交与个人的独裁统治相比,无论如何,都具有更多的合理性,都更能实现理性为政的原则,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高翔积极:较为发达合理的政治分工;权力制衡;以及选拔人才的操作方式。局限:均属技术手段和操作措施,本质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强化,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政治制度演变的启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制度演变特点①②本课小结: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背书目录说明汉朝、唐朝、宋朝、元朝中央集权的情况如何,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分别是?有何特点?发展趋势如何?说明汉朝、唐朝、宋朝、元朝君主专制的发展情况,采取了何种措施?三省六部有何影响?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存在的朝代、选官标准、途径如何?科举制有何意义?
本文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89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