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03-小组动力(三)角色扮演
小组动力(三)﹕角色扮演九九年二月二日何翰庭整理﹕柯子明游戏﹕假设现时要将大专部的办公室要迁离现时二楼的位置﹐而你们要讨论下面三个选择﹐并决定大专部办公室最终要到搬到哪儿。(每人是代表自己所属的部门)1.到三楼的会议室﹔2.到太古批发部及出版部的新办公室﹐那儿有一千觔的地方﹔3.在山林道租一个八百觔的单位﹐但每月的租金连管理费共一万五千元。一﹑角色的定义Arolemaybedefinedasthesetofbehaviorsperformedbyamemberinlightoftheexpectationsofothermembersholdtowardthosebehaviors.角色的定义主要有两方面的重点﹕一﹑角色本身是一套的行为﹐例如在家庭中﹐父母有各自不同的行为﹔二﹑这些行为是来自其他人或自己的期望。二﹑角色的性质1.角色是社教化(socialization)的基本的单位。有些基督徒要求对人的表现实彻一致﹐故此很难接受在不同的组合中﹐有不同的表现。他们觉得这是带着面具及虚假的表现。但在不同的组合中有不同表现﹐其实是因着在这些组合的特性﹐使我们有不同的角色﹔每个组合中均有不同的社教化及规范﹐故此角色扮演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亦无需要太负面去看待面具这回事。杜尼尔(PaulTournier)在《角色与真我》(PersonandthePersonality)一书中指出在不同的场合中﹐角色扮演是必须的﹐而他在书中尝试去探讨究竟在纭纭角色中﹐那一个才是真我﹖究竟有没有真我的存在﹖2.角色扮演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表现一套角色所指定的行为。角色扮演是与舞台(或场合)有关的。不同的场合﹐自然要求不同的行为表现﹐正如相应某些角色而有的行为﹐亦只会出现在某种舞台中。3.每个组员在组内均有其角色﹐以致可以将自己跟其他的组员分别出来。每个人均会在组中找一个独特的角色﹐透过这个角色去找到自己的身份。在小组内有成员不断扮演某一种角色﹐可能是因为在组内不断有强化(reinforcement)﹐例如在位置上或架构上设有奖励。当然﹐角色扮演有时是因着别人的期望﹐有时亦是源于自己的要求。4.在小组不同的过程中﹐每个组员的角色是不断转变的。每个组员在组内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转变的﹐因为该小组亦是不断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小组的沟通模式﹑规范﹑目标及取向等均变化中﹐这影响了每个人角色的扮演。5.个人在不同的组别中角色是不同的。每个人是带着不同的角色进入小组﹐故此他在某一个组别的角色﹐会影响他在其他小组的表现。例如一个在机构中负责训练的人﹐他可能被角色塑造得很深﹐以致他到了另一个场合仍会扮演这个角色﹐而这就会出现角色冲突的问题。6.在每一个小组内有甚么角色﹐是视乎这个小组本身的性质﹐例如在成长小组及查经小组内所有的角色是不同的。7.每个人在小组的位置(Status)会影响其角色﹐但小组的位置跟角色是不同的﹐而且是可以分开的。例如在家庭中﹐亲生父亲跟父亲角色是不同的﹐父亲只有一人﹐但他可能不是扮演父亲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由其他人替代的﹐例如母亲(所谓母兼父职)﹑兄长。又例如在校园团契中的职员会﹐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实际领导的并不是团长﹐而是其他职员。位置是包含权力﹑技巧(或能力)﹑职位等﹐相对于角色而言﹐是较稳定的。8.当扮演某一角色时﹐别人的要求可能会令该组员深感压力时﹐这就出现「角色张力」(RoleStrain)。9.「角色冲突」(RoleConflict)是指该组员所扮演的角色﹐是与以下其中一项不相称﹕与他在其他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例如他以往在其他小组中扮演跟随者的角色﹐但现时却要他作领袖﹔与他在同一小组内其他要扮演的角色有冲突﹐例如在一个小组内同时扮演牧养及领导的角色﹔与该组员过往的经验不相配﹐例如以往做领袖的经验并不愉快﹔与该组员的性格不相配﹐例如读神学与当教会领袖所需要的气质并不相同﹐所以读完神学后并不代表可以作牧会的工作。「角色张力」跟「角色冲突」的分别是﹐前者发生在单一个角色上﹐且是由其他人加诸的﹔而后者则涉及其他角色﹐在较为内在的。三﹑小组角色的分析1.互动历程分析(InteractiveProcessAnalysis,IPA)IPA主要分为两个分析的向度﹐就是工作及情绪。工作的向度主要是询问与给予(Ask&Give﹐详见附表)﹐一般的领袖会肩担起第4至6项的角色﹐但聪明的领袖则会扮演第7至9的角色﹐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单给予所有的东西﹐亦会谘询组员的意见。在带领工作坊时﹐我们不单要扮演第4至6项的角色﹐亦同时要作第7至9的工作﹐让学生发表意见﹐给予机会让他们去发掘。不过有时学生会对我们所带领工作坊感到不足﹐觉得这些工作坊无结论﹐这是因为他们期望我们作为一个给予者﹐与我们本身的不同(我们通常是发问者)。现时我们主领工作坊时﹐需要多些时候给予答案学生﹐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情绪向度则分为正面及负面。在小组中﹐在讨论的时候是较多涉及工作的向度﹐但一进入作出决定时﹐则同时会牵涉组员的情绪﹐甚至到后期可能完全由情绪所主导。故此当小组发生冲突时﹐则可能是由情绪层面影响至工作层面。2.SYMLOGSYMLOG是由IPA改良而成﹐IPA本身较为描述性﹐而SYMLOG则较为科学化及工具性。SYMLOG主要有三个向度﹕上下向度﹕主导或跟随(DominantorSubmissive)。主导及跟随本身并没有任何负面意味﹐有些时候甚至是必须﹐需要视乎小组的处境而定﹔前后向度﹕工作主导或情绪表达(InstrumentallyControlledorEmotionallyExpressive)。前者是朝向工作或小组目标﹐后者则是放下工作﹐让大家有舒缓彼此情绪的机会。这是十分重要的﹐倘若不去处理这些情绪时﹐这些情绪则会积压起来﹐影响小组的运作。正负向度﹕友善或敌对(FriendlyorUnfriendly)。前者是给予者﹐后者则是不断发问及挑战。这些分析工具的重点并不是去分辨谁是DNB﹐谁是UNB﹐而是给予我们几个向度去描述组员。我们其实是可以用其他比喻去形容组员的角色﹐例如球队﹐而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及分析小组的情况。3.角色分析与学生工作有这些分析工具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小组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其实会好容易将别人的表现归结在那人的性格上﹐例如某人在小组内少说话﹐我们会归结这是由于他性格内向﹐但有时情况并不是这样﹐可能是他将在其他小组的角色带进小组内﹐以致他有这样的表现。做过小组分析后﹐我们便可以针对小组的情况作出回应。例如校园团契的职员会中出现冲突﹐很多时我们以为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但实际上是因为情绪问题。故此要帮助他们﹐应从情绪入手﹐而不是在工作上纠缠。坊间的基督教书籍会提及不少带组技巧﹐以及不少帮助小组运作的建议﹐但在运用这些技巧及建议时﹐应先知道为甚么要用这技巧﹐并先分析小组现时的情况。例如不少小组书籍均提及组长要民主﹐但倘若小组出现混乱的情况时﹐组长是需要主导一点﹐而民主的组长并不是万应万灵的。小组角色的分析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去考虑「学生主导」这个事工哲学。在一个小组中﹐有时并不是要扮演某个角色就可以扮演﹐在组内其实有不少限制的。例如不少学生对同工有很高的期望﹐故此他们并不接受学生主导这一套﹐亦不满足于现时同工所扮演的角色。以上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现况﹐然后再厘定策略。在面对小组时﹐我不想太快给予一个价值判断。以父子关系为例﹐一个顺服的孩子﹐在西方人眼中会认为他没有个性﹐但东方人却认为听话。当我们有了以下分析工具后﹐我们值得去探讨圣经是如何看领导﹐以及圣经中的小组模式。
本文标题:03-小组动力(三)角色扮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2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