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四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
第十四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研究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三、习得性无助四、控制点怎样利用将来自动物实验室的信息来解决社会问题?本章要讨论四个问题:第一,性别角色是如何塑造和约束自己行为的。第二,当今社会存在诸多暴力问题,心理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攻击性榜样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三,把动物研究结果作用于人类,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典型特点。习得性无助是这一应用的显著成果之一。最后,探讨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性别角色行为,是在性别角色认同的基础上,个体接受社会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色要求,并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的不同性别个体的一种学习和培养过程,要通过教育和具体实践才能逐渐达到。对性别角色行为规范的学习,将终身影响个体的活动。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1、男性化—女性化早期用于测量男性化—女性化概念的量表基于两个假设:第一,假定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第二个假设是,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越健康。2、双性化双性化模型首先反对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同处于一个连续体的对立面上,而认为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对独立的特质。双性化模型还反对适应良好的人是性别角色与性别类型相匹配的人这一假设。相反,他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同时具备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人,即双性化的人。3、性别角色研究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应该用更具体的、不夹杂情感的术语代替男性化和女性化这两个术语。许多研究者特别提出了“能动性”和“交际性”。能动性指独立、果断、控制,与男性特征基本相似。交际性指从属、合作、个体间的联系,与女性特征相似。(1)性别类型和心理适应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根据这些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第一,几乎没有研究支持一致性模型。第二,一些不一致的研究发现可能反映了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的测量方法。(2)性别类型和人际关系男性化风格强调控制、自我调节和自制,而女性化则寻求主动的情感表达和交往带来的温暖。幸福感来自女性化特征,即当被试的配偶是女性化或双性化的,那么这个人将对他们的夫妻关系非常满意。为什么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人会成为人们偏爱的恋人?研究表明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女性化的人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别人的感情。第二,双性化的人更能意识到爱意,并表达出来。第三,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人可以很好地交流。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被广泛研究的内容,即攻击性榜样模仿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这些悲剧事件中。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人们如何观察榜样学习各种行为,而且对许多媒体中所描述的攻击行为提出了严重质疑。1、班杜拉的四阶段模型经过研究证明,观察过攻击榜样的人通常会模仿攻击行为。为什么人们有时会模仿攻击行为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这样做?班杜拉为我们做了解释,即观察学习和攻击行为由相联系的四个过程组成。首先,注意榜样的明显特征。其次,记住榜样的有关信息。第三阶段是表现。最后,预期攻击行为将带来奖励还是招致惩罚。这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2、媒体中的攻击性和攻击行为观察攻击行为增加了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短时间内。经常观看电视上的攻击榜样会增加短期或长期的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许多研究表明,被试的攻击行为和影片中榜样的行为不同,即经常看攻击性的电视节目增加了攻击行为,但表现出的攻击行为不一定和电视中的一样。为了解释这一结果,研究者指出攻击性节目中的暴力线索表征启动了攻击性记忆。三、习得性无助无助感的习得人类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应用老年人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和心理障碍1、无助感的习得•习得性无助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归因:个体把控制力缺失归因于:(1)永久性而不是暂时性(2)自己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3)渗透到生活中多方面。易倾向于产生习得性无助。2、人类的习得性无助大量实验证明,人和动物一样都容易受习得性无助的影响。人们在最初的不受控制的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还不能从这种关系中解脱出来。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2.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3.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4.消极的定势:“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3、习得性无助的应用(1)老年人的习得性无助(2)习得性无助和心理障碍证明了人类有习得性无助后,研究者注意到有无助感的被试和抑郁的人非常相似。临床心理医生,抑郁病人对于支配自己遇到的事情表现出无助的样子。控制点(Locus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的朱利安·洛特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四、控制点洛特认为,我们只能依靠对于自身能力的泛化的信念来影响事件。如果你认为,身体好是因为能照顾好自己,孤独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赢了比赛是因为努力的作用,那么你就是一个内控的人。你的泛化预期是,人可以影响将要发生的事情,无论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但如果你认为健康取决于运气,孤独是环境造成的,赢了比赛是因为交了好运气,那么在控制点的维度上,你就落入外控一端。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显然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控制点理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外语学习控制点的认知由外控观逐步向内控观转变,以提高学生自身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外语学习的坚持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了解学生对自己控制点的认知,因材施教2.对学生学习行为做正确评价3.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挫折感要正确引导4.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结果多做努力归因5.直接把对控制点的正确认知告知学生6.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关控制点认知的训练7.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正确认知1、控制点和幸福感心理障碍一般来讲,有心理障碍的人一般都倾向于外控。成就心理治疗由于外控和心理障碍有关,所以研究发现,患者通过成功的心理治疗变得更内控了。最有效的心理治疗过程是和患者的控制点相匹配的。2、控制点和健康•研究表明外控者确信他们对于改善身体状况或者避免疾病是无能为力的。他们是否生病是不可控的,当他们生病时,则会依靠医生恢复健康。•而内控者有更好的健康习惯。•根据洛特的理论,那些认为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的人以及认为自己能控制身体健康的人就会注意饮食、经常锻炼、定期做身体检查。五、小结•1、本章的四个主题都涉及到社会问题和生活方式的程度。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性别角色、攻击性、抑郁、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方面的大量知识。•2、人从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化压力,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男孩的表现更像男孩,女孩则更像女孩。•3、研究发现,观察攻击性榜样会增加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4、和行为主义的很多研究一样,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开始于实验室中对动物的研究。•5、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研究最广泛的内容是泛化的期望的个体差异,即控制点的个体差异。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四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6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