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煤矿防治水规范(讨论稿)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包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煤矿安全规程》(2005年版)《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试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3防治水组织机构及管理3.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负责解决矿井防治水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副职是防治水工作的主要责任者,负责矿井防治水工程计划的组织实施;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组织审查防治水工程设计、地质说明书、与防治水有关技术措施、工程总结报告等,并组织现场实施,负责组织对受水威胁地点的水情水患排查预报,要定期组织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保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负责。3.2矿井必须有负责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保证正常工作的装备。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配备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以上矿井不少于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具备专门的探放水人员,配2备至少2套性能完好的探放水设备。3.3防治水部门必须具备以下规章制度科、组的职责范围及个人岗位责任制;防治水岗位责任制;生产安全联系制度;水害隐患排查、预报、跟踪管理、检查制度;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防治水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奖罚制度;防治水资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防治水设备、仪器、工具使用、管理、发放及报废制度;明确责任,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4水文地质基础工作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区(井)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的需要,不断地提供水情资料和年、季、月水害情况预报。4.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观测工作。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报和防探水。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3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4.2地面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当矿区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单项、多项或全面的地面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工作,内容包括:气象资料:搜集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及其历年月平均值和两极值。地貌调查:调查由开采和地下水活动而引起的滑坡、塌陷、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和岩溶发育矿区的各种岩溶地貌形态。地质调查: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基岩露头,应基本查明其分布、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出露等,并划分出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地质构造应基本查明其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破碎带(范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等。地表水调查:调查与搜集矿区河流、渠道、湖泊、积水区、山塘、水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砂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水层的关系等。井泉调查: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水温、有无气体溢出、流出类型及其补给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平面图、剖面图。4古井老窑调查: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停采原因等情况,察看地面塌陷地形,圈出采空区,并估算积水量。小煤矿调查:调查小煤矿的位置、范围、开采煤层、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与大矿的空间关系,并搜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对已报废小井的资料,必须存档备查。对于生产小煤矿,还应调查其生产安排、排水能力、井巷出水层位、水质、涌水量、充水因素、与大矿之间的水害关系。地面岩溶调查: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范围。对地下水运动有明显影响的进水口、出水口和通道,应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要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的渗漏情况,估算地下径流量。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还应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工作。4.3地面水文地质观测气象观测: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区(井),应设立气象观测站。距气象台(站)较近的矿区(井),可只建立雨量观测站。矿区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地下水动态观测:复杂性和极复杂性矿区(矿井),应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观测网布孔设点前,必须有专门设计。观测点应建立在下列地段: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5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构造破碎带);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利联系的含水层;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在开采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工作在开采前一个水文年开始进行,采掘过程中,必须坚持观测。在未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前,每5~7天观测一次,随后每月观测1~3次,雨季或遇有异常时,需增加观测次数。观测工作一般要求同步进行,每次必须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在最短时间测完。否则,应全部重新观测。4.4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凡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都要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当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应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对含水层裂隙,应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6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对岩溶,应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充填物及充填物成分、充水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对断裂构造,应测定其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出水情况。对褶曲,应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突水点的观测及编录:应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含砂量等,同时,应观测附近的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主要突水点可作为动态观测点,并要编制卡片、附平面图和素描图。4.5矿井涌水量观测:一般应分矿井水平设站观测。每月观测1~3次。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分煤层、分地区、分主要出水点设站进行观测,每月不小于3次。受降水影响的矿井,雨季观测次数应适当增加。对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每天观测一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含水层、穿过与富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窑积水区时,应每天观测充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7新凿立井、斜井,垂深每延深10m,观测一次涌水量。掘至新的含水层时,虽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观测一次涌水量。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应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要求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它先进的测水方法。测量工具要定期校验,以减少人为误差。井下疏水降压(或疏放老空水)钻孔涌水量、水压观测。在涌水量、水压稳定前,应每小时观测1~2次,涌水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正常观测要求进行。4.6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6.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经采掘揭露,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或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出特殊要求;各种井巷工程穿过富含水层时,施工需要;补充供水需寻找新的水源。4.6.2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基本要求必须编制补充勘探设计,并按规定报批。设计要依据充分、目的明确、工程布置针对性强,要充分利用矿井有利条件,做到井上下结合。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完成后,必须及时提交成果报告或资料。水文地质钻孔和各种试验的施工技术要求,除按本规程规定有关条文8执行外,其它应参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有关规程的规定执行。4.6.3井下水文地质勘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复杂型或极复杂性矿井,采用地面水文地质勘探难以查清问题时,需在井下进行放水试验或连通试验;煤层顶底板有含水砂层或岩溶含水层时,需进行疏水开采试验;受地表水和地形限制或受开采塌陷影响,地面无施工条件;孔深过大或地下水位过深,地面无法进行水文地质试验;需要在井下寻找供水水源;4.6.4井下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要求:必须有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钻孔施工设计,内容包括对钻孔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掘凿并加固钻窝,保证正常的工作条件。钻机必须安装牢固,钻孔必须首先下好空口管,并做耐压试验,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安装孔口闸阀,以保证控制放水,在揭露含水层前,必须安装好孔口防喷装置。必须按设计施工,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连通试验不得选用污染水源的示踪剂。停用或报废的钻孔,要及时封堵,并提出封孔报告。4.6.5放水试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在试放水的基础上,编制放水试验设计,规定试验方法、各次降深值和放水量。做好放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固定人员,检验校正观测仪器和工具,9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放水路线。放水前,必须在同一时间对井上下观测孔和出水点进行一次水位水压、涌水量、水温水质的观测(测定)。放水试验延续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涌水量、水位难以稳定时,试验延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15天,选取观测时间间隔应考虑到非稳定流计算的需要。中心水位或水压必须与涌水量同步观测。观测数据应及时登入台账,并绘制涌水量—水位历时曲线图。放水试验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资料整理。4.6.6受大水威胁的矿井,用通常水文地质勘探方法难以进行开采评价时,可根据条件采用穿层石门或专门凿井进行相似疏干开采试验,其主要要求是:必须有专门的施工设计,要预计最大涌水量必须建立能保证排出最大涌水量的排水系统。应选择适当位置建筑防水闸门。要做好钻孔超前探水和放水降压工作。要做好井上下水位、水压、涌水量的观测工作。4.7台账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气象资料台帐;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10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矿井突水点台帐;井下水文地质钻孔台帐;水质分析成果台帐;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帐;水源井(孔)台帐;封孔不良钻孔台帐;老空水管理、探放台账;相邻矿井积水情况台帐;水闸门(墙)观测台帐。4.8图纸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5水情水害分析排查治理煤矿企业必须根据矿井实际逐年进行矿井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预测,并纳入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必须制订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搜集、调查和核对矿区范围内现正开采的小煤矿和废弃的老窑及11相邻煤矿情况,并将小煤矿和老窑的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及相邻矿井100m以内的采掘工程和积水情况标绘在本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等有关图纸上。每年雨季前必须编制雨季“三防”计划,确定雨季“三防”重点工程和实施方案,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洪抢险物资。煤矿必须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患排查,对排查出的水患必须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5.1地面防治水煤矿企业
本文标题:煤矿防治水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