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朝阳矿雨季专项督察专项汇报
新泰市朝阳煤矿技术改造矿井雨季专项督查情况汇报材料2008年7月15日新泰煤炭工业局对朝阳煤矿进行技改矿井雨季专项督查,督查情况如下:一、朝阳煤矿概况1、矿井概况⑴井田位置新泰市朝阳煤矿井田位于新汶煤田最东部边缘,井口位置西北距新泰市12km,西距磁窑65km,工业广场建在新泰市汶南镇政府驻地东南3km,行政区划属新泰市汶南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4′30″至117°48′16″,北纬35°47′41″至35°51′15″。⑵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情况新泰市朝阳煤矿始建于1984年,隶属汶南镇,原设计能力1万t/a,1985年投产并达产,1991、2001年,该矿自筹资金500多万元,先后两次进行了矿井改扩建设计,更换主斜井提升绞车;年设计能力提高到6万t,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t/a;2005年12月朝阳煤矿资源整合原蒙阴县曹庄煤矿,进行了第三次在的技术改造,年设计能力提高到15万t,现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主要产品为肥煤煤炭。企业共有职工630名,隶属新泰市恒丰矿业有限公司,属地方国有煤矿。⑶自然地理、交通条件井田地处莲花山与蒙山山脉两条分水岭之间的凹陷地带,属半缓阶地型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为山间向斜半缓阶丘陵地型,呈东西条带状分布,地面标高+205~+225m,向斜中部地势较平坦,两翼起伏较大。矿井主井井口标高为+206.4m,工业广场地面标高约为+205.8m,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地势较高,西北部较低。井田南部为煤层露头区,位于淞河北沿,含煤地层大部为冲积层所掩盖,只在溪沟中略有出露,淞河南岸为石灰岩丘陵构造地带,地面为低洼带延至红土丘陵,整个井田主要被农田和少数村庄所覆盖。奥陶系石灰岩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丘陵地带。只有二条季节性河流自井田穿过,为主要地表水系,河南岸上游2km处有重兴庄水库,蓄水量较小。本区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2℃。一月份最低,平均为-3.3℃,历年最低为-21℃,七月最高,平均26℃,历年最高为39.5℃(1958年6月27日);一般初始结冰期为10月下旬,最早为10月15日(1962年),最晚为11月12日(1964年)。根据新泰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25mm,最大降水量为1395.4mm(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450.2mm(1989年),年降水量68%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尤其是7月,仅一个月就占全年降水量的38%。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3%,冬季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历年平均降水量779.4mm,大降水量1395.4mm(1964年),最小降水量450.9mm(1968年),历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837.5mm,为降水量的2.4倍,蒸发量最大的是6月,平均290.7mm,为该月降水量的3.3倍。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一年中7、8月份湿度最大,为80%,1~5月份湿度最小,平均为57%,比较干燥。全年盛吹东南风,此外,春季多西南风,夏季多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4m/s,最大风速为14.3m/s(1957年4月9日)。朝阳煤矿西北距新泰市15km,西至磁莱铁路东都站6km,南距京沪高速公路2km,北距蒙馆公路1km,东邻博徐高速公路,区内铁路、公路运输方便。磁莱铁路西至磁窑与津浦铁路接轨,可畅达全国各地。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可通井田周围城镇,井田北部有磁窑至蒙阴、临沂的公路,还有直通泰安的一级公路,南部为京沪高速公路,东部有博徐高速公路,由新汶亦可直达济南、青岛等地。2、矿井开采情况⑴煤层赋存条件朝阳煤矿煤系地层平均厚度128.38m,共含煤8层(11层~18层),煤层总厚平均5.85m,含煤系数4.5%。可采煤层4层(11、13、15、17层),平均总厚3.90m,可采系数3.0%。本区煤系地层沉积规律明显,可采煤层层位、间距比较稳定,变化不大。4个可采煤层中,其中,11层、13层、15层煤由于受红层侵蚀,赋存面积较小,17层全区可采,较薄,一部分不可采。现将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1层煤平均厚度1.53m,中间含有夹石1~2层,厚度在0.13~0.25m,结构较简单,埋藏稳定。顶板为粉砂岩,局部粉细砂岩互层,厚9.95~23.5m,平均16.05m,层理节理发育,易冒落并填满采空区,好管理。底板为粉砂岩、砂岩,一般发育一层0.1~0.3m的粘土岩伪底,遇水发粘膨胀,但厚度较小,影响不大。目前朝阳煤矿11层煤已采完。13层煤平均厚度1.32m,中间含1~3层不规则的炭质岩和石灰岩结核,厚0.10~0.55m,煤层有益厚度1.03m。结构较复杂,埋藏较稳定,距11层煤平均厚35.4m。顶板为第四层石灰岩,平均厚6.41m,坚硬、稳固,属难冒落顶板。底板为砂质粘土岩或粘土质砂岩,团块状,无层理,吸水膨胀性小,一般不会引起巷道底鼓。目前矿井采用垒砌矸石带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15层煤平均厚1.45m,中间为厚度0.5~1.0m的夹矸,将15层煤分成上、下两分层,结构简单,埋藏较稳定,煤层有益厚度0.65m。上距13层煤平均厚12.5m。顶板为0.3~1.0m的泥灰岩,平均厚0.6m,坚硬、稳固,与老顶泥岩构成坚硬稳定的顶板,不易冒落。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或粘土岩,厚1.1~3.2m,吸水膨胀性较小。目前矿井采用垒砌矸石带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17层煤0.38m-0.62m,平均厚度0.44m,结构较简单,埋藏较稳定,赋存可靠。顶板为3.0m以上的粉砂岩或砂岩,坚硬,不易冒落。底板为2~4m的粘土岩,较松软。17层煤顶板硬,底板软的地质特征,对煤层开采十分有利,顶底板较好管理。⑵开采方式方法本矿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爆破落煤,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13煤层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工作面采用人工攉煤,刮板输送机运输,平巷内采用矿车运输;15层煤已基本采完,朝阳煤矿暂无回采工作面;17层煤工作面采用金层摩擦支柱配合矸石充填法支护,工作面采用人工攉煤,塑料溜槽下滑运输,平巷内采用矿车运输。二、雨季专项督查情况1、朝阳煤矿是资源整合矿井,三矿合一(朝阳煤矿、曹庄煤矿、淞河煤矿),2006年11月份整合曹庄煤矿,2008年6月份整合淞河煤矿,整合的两个矿井的开采情况已经查清,技术资料详细齐全。2、原淞河煤矿井田内有一古井,将此列为朝阳煤矿防治水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自2008年3月18日开工至4月10日竣工,经验收符合设计质量要求,被定为优良工程。3、淞河治理工程是朝阳煤矿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该工程自2008年3月1日开工至5月30日竣工,经验收符合质量标准,被定为优良工程。4、曹庄村小井注浆堵水工程也是朝阳煤矿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自2008年3月4日开工至4月19日竣工。截止5月底朝阳煤矿2008年的三个防治水重点工程均已完成,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矿井的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原曹庄煤矿井下的采掘工程,经详细调查以及实际揭露,并且在上部+35水平和下部-130水平均与东井贯通,贯通前,该矿制订了详细的通风系统调整计划;贯通后根据通风系统调整计划,现场进行了严格的施工调整,达到了系统合理,风量充足,不存在安全隐患。原淞河煤矿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与曹庄煤矿经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双方均按设计规定留设了边界煤柱,朝阳煤矿未进行采掘活动。6、该矿对矿井井下的采空区泄水点及地面淞河河床的治理、古井的回填、地面积水坑等进行了详细的隐患排查,并建立了地面河流、古井等巡查制度,规定正常天气由保卫科负责每天巡查1次,大雨、暴雨天气每天巡查6次,并做好详细记录。7、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独立完整、运行可靠,无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等。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各用风地点的风量达到规程要求。主进、回风巷质量达到规程要求,西井采用两进一回,即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两台4-7211No16B型/55Kw的离心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东井主斜井进风,立井回风,两台4-7211No16B型/37Kw的离心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综合防尘、防爆设置齐全,净化水幕、装车点喷雾、隔爆水棚均按一通三防实施细则设置,运行正常可靠。8、朝阳煤矿整合后,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各施工地点的安全技术措施到位。9、签定了生产调度坐台调度员授权书,遇灾害性天气或井下发生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特殊情况时,生产调度坐台调度员有权做出立即停产撤人决定,并将所有受威胁人员撤至安全地点的授权书。
本文标题:朝阳矿雨季专项督察专项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6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