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简约有效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简约有效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文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简要介绍了构建简约有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两种模型。详细地阐述了在建立简约有效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和问题,最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套相对简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有效模式建构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被普遍接受,但是在实践中,采用讲授式、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教师依然很多。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概念难以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轻学,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每天面对的课堂只有40分钟,怎样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有效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教学模式,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成为教学实践的终极目标。这给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一个无法回避,并且要努力探索的问题:怎样构建一堂简约又高效的课?一、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钱梦龙老师的“导读四式”、李敬尧老师的“导学六步”、洪镇涛老师的“五步教学法”等等。马赫穆托夫(原苏联)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由于不少老师过多地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凯洛夫(原苏联教育家)“组、复、新、巩、布”模式之后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盲目化、自由化。对课堂40分钟缺乏通盘考虑,导致课堂结构松散,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的艺术性是附丽于教学的科学性的,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内部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一种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一套精妙的武功,不仅需要内功,也需要招式。这就像我们有些老师只是功底深厚,解题能力极强,但他就是讲不懂学生,教学成绩也不好,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茶壶里装汤圆——倒不出来。这与他们上课有无“招式”大有关系。如果掌握一种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形。二、怎样构建简约有效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诸多因素: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基础、情感因素等互相联系构成的结构。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稳定的、规范的、按一定程序排列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包括六个构成因素:理论基础、主题、目的、程序、策略、评价。而建立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应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完整性、个性、简明性、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的过程。一般说,其出发点有二:一个是从原有的经验出发,从成功提炼理性的东西,形成新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原型——模式——原型”。另一个是从问题出发建模,概括为“问题——模式——求解”。在学校层面,提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究学科特点,研究自身的特长、个性、气质,形成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构建简约有效型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明确几个要义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对于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目标又不能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既要避免教师自己因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产生失落和烦躁情绪,又要避免丧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才有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中学了什么。才可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落实教学方式的应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的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不一定就能教的好。很显然,如果你的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基础、思维习惯等。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是上就有了保障。3.“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谈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数学来源于生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应该注意的是“情境”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如果说“问题情境”回应了这一要求,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问题”可以来自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当然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通俗地说也就是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计算时,本人就很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更多时候则是通过对复习算式中某些数的改变,既揭示新知,又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益。4.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简单地讲就是40分钟)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诚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很多教师在操作中也能注意到运用的火候,数学课堂不要过分追求“观赏价值”,但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并不表示完全不要,换句话说:适度的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5.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有效生成”的问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6.注重提问、讨论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对话式的、互动式得、学生自己学习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讨论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注意有效性,克服随意性。如果课堂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教师事先准备不充分、设计部得当,就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失控,导致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7.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强。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简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下简约有效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为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2.引导探索: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形式化得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数学,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演示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组织交流:数学学习需要交流,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听,而且需要自己做和说,有机会探究观察,交流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形成过程和答案。在充满交流氛围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主动建构效果更加良好。4.变式训练:学生在探究、交流中获得的初步概念与技能,只有通过深化和熟练,才能切实掌握和应用,变式训练就是使之深化的环节。5.归纳小结:本环节是对已经得到的新知识或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概括、归纳和强化。即通过必要地见解或设问引导对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施归纳出带有一般性的结论,使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或对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改造、扩充、提高,使之包容它们,从而建构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6.反馈调节:针对硬件设施配置不同的学校,反馈调节可以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课堂巡视、课内练习等途径及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二是学生通过网络教师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偏差,弥补知识缺陷,提高学习效果。以上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调整。我们必须明白: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我们建立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最终是为了超越教学模式,追求高超艺术性的教学境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信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探索》,《考试周刊》2009年第45期,作者:许细妹2.《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索》,《科教新时代》2011第12期,作者:方京泉3.《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扈中平
本文标题:简约有效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8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