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1页共7页《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及命题的概念与构成,并能通过证明或举反例判定命题的真假;2.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3.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3.反例: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够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就可以说明这一命题是假命题,这种例子通常称为反例.要点诠释:(1)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3)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公理.(4)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定理.3.证明: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就是证明.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2页共7页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要点诠释:(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典型例题】类型一、定义、命题及证明1.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答案与解析】解:是一个命题,例如“对顶角相等”条件结论互换就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总结升华】如果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则得到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但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①如果△A1B1C1∽△A2B2C2,△A2B2C2∽△A3B3C3,那么△A1B1C1∽△A3B3C3;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③如果242xx=0,那么x=±2;④如果a==b,那么a3=b3.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3页共7页2.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射线OC、OD在AB的两侧,且∠AOC=∠BOD,试证明∠AOC与∠BOD是对顶角.【答案】证明:因为∠AOC+∠COB=180°(平角定义),又因为∠AOC=∠BOD(已知),所以∠BOD+∠COB=180°,即∠COD=180°.所以C、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角定义),即直线AB、CD相交于点O,所以∠AOC与∠BOD是对顶角(对顶角定义).【总结升华】证三点共线的方法,通常采用证这三点组成的角为平角,即∠COD=180°.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403105经典例题4】【变式】已知:如图,∠1=∠B,∠2=∠3,EF⊥AB于F,求证:CD⊥AB.【答案】证明:∵∠1=∠B,∴M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2=∠3(已知),∴∠3=∠BCD.∴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EF⊥AB(已知),∴CD⊥AB.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b;②b∥c;③a⊥b;④a⊥c,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如果,那么.(只填序号即可)【思路点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找出符合要求的正确的命题即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4页共7页【答案】③④,②.【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现给出一种答案:解: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如果③a⊥b,④a⊥c,那么②b∥c,故答案为:③④,②.【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性质.4.如图所示,AB∥CD,∠1=∠B,∠2=∠D,试说明BE⊥DE.【思路点拨】这是初学几何时较为复杂的题目,通常是过“拐点”(拐角处的顶点)作平行线为辅助线,把一个大角分成两个角,分别与两个已知角建立起了联系.【答案与解析】解:过E点作EF∥AB,因为AB∥CD(已知),所以EF∥CD.所以∠4=∠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D=∠2(已知),所以∠4=∠2(等量代换).同理,由EF∥AB,∠1=∠B,可得∠3=∠1.因为∠1+∠2+∠3+∠4=180°(平角定义),所以∠1+∠2=∠3+∠4=90°,即∠BED=90°.故BE⊥DE.【总结升华】解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构造平行关系,即过哪一点作哪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逐步达到熟练解题的目的.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A.∠BED=∠ABE+∠CDE或∠BED=∠ABE-∠CDEB.∠BED=∠ABE-∠CDEC.∠BED=∠CDE-∠ABE或∠BED=∠ABE-∠CDED.∠BED=∠CDE-∠ABE【答案】C(提示:过点E作EF∥AB)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5页共7页【变式2】已知:如图,∠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求证:AB∥DC.【答案】证明:∵∠ABC=∠ADC,∴11ABCADC22=(等式性质).又∵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1=ABC21,∠2=ADC21(角平分线的定义).∴∠1=∠2(等量代换).又∵∠1=∠3(已知),∴∠2=∠3(等量代换).∴AB∥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型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5.如图,P是△ABC内一点,请用量角器量出∠ABP.∠ACP.∠A和∠BPC的大小,再计算一下,∠ABP+∠ACP+∠A是多少度?这三个角的和与∠BPC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能判断∠BPC和∠A的大小吗?【答案与解析】解:∠ABP+∠ACP+∠A=∠BPC,∠BPC>∠A。证明:如下图,延长BP到D,则∠PDC=∠A+∠∠ABP,∠PDC∠A.同理,∠BPC=∠PDC+∠ACP,∠BPC∠PDC.所以∠BPC=∠ABP+∠ACP+∠A,∠BPC>∠A.ABCPD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6页共7页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ABC的两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易证∠P=90°-12∠A;△ABC两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Q,易证∠BQC=90°+12∠A;那么△ABC的内角平分线BM与外角平分CM的夹角∠M=_____∠A.MQPCBA【答案】12【变式2】如图,E是BC延长线上的点,∠1=∠2.求证:∠BAC∠B.【答案】证明:∵∠2=∠B+∠D∴∠B=∠2-∠D又∵∠BAC=∠1+∠D∠1=∠2∴∠BAC∠B类型四、实际应用6.手工制作课上,老师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那样,若折痕与一条边BC的夹角∠EFB=30°,你能说出∠EGF的度数吗?【思路点拨】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AD∥BC,可得∠DEF=∠EFG=30°,又因为折后重合部分相等,所以∠GEF=∠DEF=30°,所以∠DEG=2∠DEF=60°,又因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EGC=180°-∠DEG,问题可解.【答案与解析】解:因为AD∥BC(已知),所以∠DEF=∠EFG=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GEF=∠DEF=30°(对折后重合部分相等),21EDCBA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第7页共7页所以∠DEG=2∠DEF=60°.所以∠EGC=180°-∠DEG=180°-60°=12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总结升华】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山东滨州)如图,把—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个角.为了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刀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A.60°B.30°C.45°D.90°【答案】C
本文标题:《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8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