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立新•恩格斯:“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优势。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这个优势。•起家—看家—兴家政治坚定与理论清醒•习近平: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就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只有理论清醒,政治才能坚定。理论无信仰则空,信仰无理论则盲。讲政治,必须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主要成果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我在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只有极小的部分属于我。”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客观条件:时代需要•理论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导致生产力发展,出现两极分化。•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变革和工人运动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使工人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马克思: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事物都走向自己反面:工人创造财富,却陷入了贫困;人发明了机器,却被沦为机器;人拥有了智慧,却丧失了自由。•狄更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人们正在踏进天堂,也正在走进地狱。主观条件:价值立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著名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是革命家:为人民代言恩格斯:“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的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马克思是思想家:两大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两大发现”,结束了以往的“黑暗中摸索”,一下子“豁然开朗”,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三大批判”与“三大理论成果”。第一、哲学批判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主要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他把西方近代哲学推上了高峰。•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从历史唯心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大学期间,“我所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从法学转向哲学。“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于是我就心安理得投入哲学的怀抱。”马克思投入到黑格尔的怀抱。•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遇到苦恼问题:法律——物质。怀疑、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利益决定思想观念马克思坚信,“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第二、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产关系本体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六大分册”,第一分册是资本批判。•《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大成果。•肯定了资本主义的革命作用: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带来经济全球化,生产世界化。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中世纪,是神学崇拜;资本主义,资本崇拜: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货币崇拜,颠覆了一切:“货币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我是丑的,但我能买到最美的女人;我是一个邪恶的人,但我作为货币占有者,却受尊敬;我没有头脑,但我凭借货币,能支配有头脑的人。”•马克思揭示资本本质:“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表面上看是物,实质上是资本统治劳动的关系。•资本之所以能致富,在于资本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资本家的口袋里装的是社会权力。”•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50%利润,铤而走险;100%利润,践踏人间法律;300%利润,冒绞首的危险。由于资本的贪婪导致了资本对人的统治。在资本的统治下,“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只有消灭资本,消灭资本统治劳动的关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确立劳动人民主体地位。恩格斯对《资本论》给予高度评价:“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说明。马克思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下面的山景一样,把对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看得明白而清楚。”这就是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本体论。第三、意识形态批判与人类解放理论•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资产阶级宣扬自由,旨在消除神对人的统治,自由主义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宣扬自由主义,并没有给所有的人带来自由。它消除神对人的统治,确立资本对人的统治。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主义,表面看人人有自由。实质上是少数人的自由,不是多数人的自由;是资本家的自由,不是劳动者的自由。•马克思主张,既要摆脱神对人的统治,也要摆脱资本对人的统治,才能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我们所说的自由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不是形式的,是实质的;不是少数人的,而是多数人的。•无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必须改善物质条件。无产阶级的解放,首先是在经济上的解放。“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人的解放,必须消除无产者不拥有财产的状况。“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才能自由劳动;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不属于自己,而是被别人支配。马克思主张,未来社会是一种崭新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不是剥夺个人占有财产的权力,而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是人类解放的标志。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当代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而且表现为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即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内部生长。•与此相联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分化: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既然影响深刻,为何信仰危机?•一些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不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曲解误读(以苏解马),极大伤害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若有在天之灵他会怒吼:“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如果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我宁愿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返本开新: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一旦走进马克思,我们发现,马克思当年批判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不同程度存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破坏——资本贪婪。•为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提供了不朽的思想。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与马克思“相遇”。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与我们同在,我们不能没有马克思。•邓小平:“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浩如烟海,思想博大精深。•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学习经典著作,把握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意义。•大道至简,基本管用。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经常讲。•实践的观点,思想路线,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生产力观点,基本路线,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群众的观点,群众路线,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而唯心主义:否认客观性。•马克思的超越是:既承认能动性,又承认规律性,主张人的能动性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辩证法也是主客体辩证法,正确处理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一方面,我们面对客观规律,并不是无所作为。只有认识和驾驭规律,才能实现人的目的。•另方面,我们强调发挥能动性,不是否认规律。如果为所欲为,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受到惩罚。•毛泽东《论持久战》强调,自觉能动性是人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能动性。(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什么是真正的实际?第一种: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表象;第二种:通过理性思维获得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实际出发,不是从表象出发,而是从客观规律出发。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毛泽东:“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改革的深化,都要靠实事求是。(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要做到实事求是,关键在主体。•英国某制鞋公司的两名推销员,来到非洲开拓市场。两个人看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第一个人说:这里没有市场;第二个人说:这里有巨大的市场。•实现主客统一,必须提高主体能力;必须提升主体定力。把“是”和“事”统一起来。求本原,找规律,成大事。(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主客统一,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停留在书本,把个别论断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经验主义:满足于经验,企图用以往经验解决当下问题。•毛泽东:主观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打倒主观主义,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专门阐述了“实事求是”。•1941年7月,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题作报告。•1941年冬,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并题词。(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一)坚持实践观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实事求是难在哪里?•难在认识:把握规律难。•难在立场:无私才能无畏。•难在制度:制度影响行为。(二)坚持生产力观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二)坚持生产力观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德意志意识形态》(二)坚持生产力观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0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