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一)北京的春节(节选)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请你在文段中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3.作者在写这个片段进采用了()的段落结构。4.从文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北京的春节有()个高潮,一是(),二是(),三是()。5.文段中作者从()和()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6.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高潮——()淘气——()美好——()8.作者说“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用“”画出来。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有什么作用?包含着什么意思?2参考答案:1.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2.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吃元宵3.总——分——总4.3除夕正月初一元宵5.数量多种类多6.排比句略7.极限顽皮美满8.略9.使文章结构严谨,意味着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潮了。(二)北京的春节(节选)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土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元宵节指的是_________(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_________,小孩子们_________,大家还必须_________。2.①句中加粗的“又”表示_________,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________和_______。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__的段落结构。3.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④看,望;⑤商店开业。张灯结彩()虚张声势()东张西望()一张一弛()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3,。6.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7.从上面文段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参考答案:1.正月十五赏花灯买各种花炮燃放吃元宵2.再一个开头结尾总分总3.形状种类4.②③④①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不唯一)6.这的确不能不说是美好快乐的日子。7.赏花灯吃元宵(三)北京的春节(节选)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4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1.这个片断主要写: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3.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4.“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大人孩子们忙着为过年做准备。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3.(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4.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食物。(四)北京的春节(节选)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5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1.段落中从哪两个方面体会到除夕真热闹?2.“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3.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分别属于详写和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4.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的特点。参考答案:1.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2.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3.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4.热闹、隆重(五)腊八粥沈从文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6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⑩“是呀!孥(nú)孥说得对。”○1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12“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13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14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15“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16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17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7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18“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19“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20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21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1.第○1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赏析句子“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3.文中的八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4.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像,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爱。3.天真、可爱、聪明。84.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一切工作进行得特别吃力。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我的小木栅或围墙建筑好。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何况筑完围墙,又有什么其他工作可做呢?至少我一时还没有想到要做其他什么事情,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而已。这是我每天多多少少都要做的一件事。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所处的境遇和环境,并把每天的经历用笔详细地记录下来。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以使自己知足安命。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祸与害: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唯我独存,孤苦伶仃,困苦万状。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福与利: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在全体船员中,我独免一死;上帝既然以其神力救我一命,也必然会救我脱离目前的困境。小岛虽荒凉,但我尚有粮食,不至饿死。1.鲁滨逊在荒岛上为了生存还做了其他事情,请联系全书的其他内容,选择你知道的两件事情简要概括出来。(6分)2.从鲁滨逊所列的“账单”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93.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示例:鲁滨逊在山岩下搭了一个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3分)鲁滨逊寻找陶土,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但终于烧制成能够耐火烧水的陶器。(3分)2.(4分)言之成理即可。如害与利都是相对的,再艰难的环境,只要怀着乐观的态度总能找到有利的因素。或者: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考虑,福与祸总是相辅相依的,只有从两个方面冷静分析,看问题才不会偏激,才不会自满自得或绝望无助。3.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七)匆匆(节选)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2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