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石狮子广场上的石狮子李尚朝不是说简单的事情就可以复略不是说重复的事情就成为累赘我是一次一次走过一次一次张望这两个凝固的动物它们望着我,一丝不苟从不把任何细节放过包括我走路时的倾斜张惶地回头这两个动物,它们并排着生活得多么认真狮子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这种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狮子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有髦毛,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于非洲、印度。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这在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就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石狮子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的习俗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其坊门制成牌楼式,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等动物,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后,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开始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基本上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唐朝皇陵中的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明清时期石狮子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甚至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龙应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从石狮子出发”一文里说道:“中国没有活生生的狮子,所以庙前画里、锣鼓阵中的狮子是走了样的狮子。然而走了样的狮子并不是谎言,因为它是图腾,既是图腾,当然就无所谓走样不走样……。”•北京狮•献钱狮•网球狮•港币狮分类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石狮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它不畏寒风烈日,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地守护;它高贵、尊严,极具王者风范;它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无论历史变迁、无论何时何地,它始终守护人们吉祥平安,而这恰恰能给我们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共鸣。民间石狮的形态和传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却都和吉祥、喜庆紧紧相连。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去观察和了解。
本文标题:石狮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5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