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育学(黄济、劳凯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学活动、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英国学者培根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捷克的夸美纽斯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首创“班级授课制”。德国康德于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开设。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伦理学”“心理学”融入教育学,编成《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及学校”“从做中学”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4.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宗旨,打破“学在官府”的限制,推进了文化下移。5,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源”:教育实践;“流”:教育理论6: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传统教育。7.教育学的作用:a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b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c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法,勒图尔诺)、心理起源说(美,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模仿”,有区别在于还存在意识性和目的性、劳动起源说推演出人类劳动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教育的功能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3: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作用。4,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5,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6.按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A原始社会教育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7:以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划分教育:A传统教育B现代教育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A生产性B民主性C科学性D革新性(详见作业本)9.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A贯彻“三个面向”B实施科教兴国C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总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10,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11:我国学校的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12:义务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的,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13:教育的含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而狭义的教育就专指学校教育。14:儿童将发生的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有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有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15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A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B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C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1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A全民性B义务性C全面性第二章学校1.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2:学制: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它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3: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4: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单轨学制、双规学制、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5: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6:西欧12-13世纪有平民教育,我国20世纪才有教育。中国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葵卯学制”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沿用到新中国成立,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我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7: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设置目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8:学校公益性的2个表现: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9:学校文化从形式看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分为:传统。、仪式、规章)10: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由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组成。11::学校规章: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12: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13:沟通在学校管理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14: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15:沟通的三类障碍: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16:客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第一: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第二: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第三:选择最佳的沟通媒体。第四:注意信息的时效性。第五:重视信息的反馈17:学校绩效的含义: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18: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19: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20::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精神活动,很难以划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小学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试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教科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学校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因此具有法定约束力。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绝对评价方法。小学学生成绩评定分为学习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三类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小学教师职务逐步实行聘任制。2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2: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二: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三: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2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A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B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C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D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24: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A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B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小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C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的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E开展各种家庭服务25: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性、针对性、分类性、个别指导、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第三章学生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A遗传决定论(1基督教的“原罪说”2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3中国古代的儿童观——性善论、性恶论)B环境C辐合论(二因素论)——德,施太伦2:儿童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简述正确儿童发展观的主要内容):A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体因素为基础B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C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989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儿童发展权利”的问题和保障措施)D正确理解儿童发展观3:儿童发展的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互补的协调性(详见作业本)4:怎样正确理解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详见作业本)5:什么是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1:要要真实的了解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2:要正确理解社会生活,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真正反映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A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C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D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什么事儿童发展?如何理解儿童发展?含义: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第一: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第二: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第三: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7:教育过程中最终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德基本的原则:一、要尊重儿童的感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等)二、尊重儿童的选择(儿童发展的差别与儿童的充分发展,都与发展主体的选择性相关联。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就是给学生展现个性的和按个性特点进行发展的几会。)三、鼓励学生的创造(创造的实质是人对自身行为可能性的新发现、新尝试。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8:2001年教育局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宣布我过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实施新课程标准9:学生发展观的三点基本改变:第一:终身发展成为了主导价值;第二: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追求的发展目标;第三:学生个性发展的丰富性是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10.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提出了哪些新要求:A新课程改革在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时,将旧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清理出局,是内容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B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关联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现实,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出学校,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时间中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C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更新,将以往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转换为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敢于想象与创造的实践性学习和发展过程第四章教师1: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教师的社会作用:A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B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C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3:教师
本文标题:教育学(黄济、劳凯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1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