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包括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又有消闲性、考察性、游学性、商贸性等多种类型,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均有关系。单就审美而言,它是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故从人文角度看,旅游具有多元性文化意义。本文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旅游与人的爱美天性、人类文明、人才成长、精神需求、身心健康等方面论述旅游的文化意义。人是离不开大自然的。人之依存大自然而生存、发展,除了向自然索取不可须臾离开的动植物与空气、阳光、水等物质资料外,还常从自然美中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食粮。马克思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人比动物愈具有普遍性,他靠来过活的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愈普遍。在认识领域里,例如植物、动物、矿石、空气、光线之类组成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时而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时而作为艺术的对象,它们就组成人的精神方面的无机自然界,即精神食粮。”大自然作为物质资料,只给人生命生存的条件,而作为精神食粮,则给人生命的美的升华,让人获得“极视听之娱”,以愉悦身心的美的享受,获得摇荡性情、产生艺术灵感的心灵激动。它有如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形象美、诗歌的意境美,绘人以意味无穷的美感。以它纯真朴实而丰姿多彩的美给人无限的快乐,使人获得生命的和谐。欣赏自然美,还能得到美的巨大感染力。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忘忧去烦,消除杂念,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恩格斯在这方面有过真切的体验与启人深思的精壁见解:“你抓住船头桅杆的缆索,望一望那被龙骨冲开的波浪,它们溅起白色的泡沫,远远地飞过你的头上。你再望一望远方的碧绿的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烁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限里,碧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熔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你就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2)的确,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超乎鬼斧神工般的美的形象、美的神魄、美的风格,能使人为之心胸开阔,品性崇高,心灵纯洁,养成美的情操。范仲淹写的见“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刘禹锡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都是表现美景感人性情的明证。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游赏美,是美化心灵与激发艺术灵感的一大乐事。人的爱美的天性与自然美的和谐合拍,这就是自然美产生怡情作用的本质所在。所谓爱美天性,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形成的本性。旅游活动日兴,旅游人数剧增。旅游正是从外出经济消费中获得精神愉快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旅游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丰富内容。它以旅游风景为中心,广涉奇丽的山光水色、花木虫鱼、日月云雾等自然风光,亭台楼阁、寺院宝塔,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雕刻绘画、诗词楹联等文学艺术,民情风俗、集市、建设等社会风貌……从多方面获得美感。旅游还在吃、住、行、购、娱诸方面获得生活乐趣,实在是综合性的审美享受。旅游是宏扬民族文化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饰等,都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文物古迹直接展示出历史文化。作为旅游流动资源的民情风俗,有关景物的诗文与神话传说等旅游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观赏这些旅游审美对象,自然会接受民族立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这是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深厚土壤。香港作家华莎在《母女浪游中国》一书中写到:“我要踏着祖先的足迹,细味五千年文化的灿烂辉煌,我要凭身上‘传人’的胎记,拜认金色的矫龙,古老的东方。”这表明反映着历史文化、凝聚着先人精神性格与聪明才智的旅游景观,会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与文化艺术的营养.人才成长与自然山水有密切的关系。自然山水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人是在自然中生存和表现自己的,因此,浪迹山水的旅游,自然会促使人形成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才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成才的事实与道理,是广为人们认识的。“行万里路”的旅游,实质上是读天地间一部无比生动丰富的巨著,古人说:“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旅游读天地之书,更能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说:“旅游对象是我乐干阅读的一部内容广阔的活书,它能够意外地丰富我,也就是我在被动中求主动地创造我自身。”(《意料之外》)这说明旅游观赏能充实自我,塑造自我。吴越清风,秦陇劲气,燕赵豪情,皆吞吐于胸;民间的质朴人情,古迹的历史幽思,都市的现代气息,都引来撞击心灵,人的心胸,思想就会有高效率的积累,嬗变,升华,据高智慧,增长才干,成长为改造世界的人才。旅游极益于培养艺术人才。艺术创作,好些要直接取材于山水,或者是受染于山光水色而产生艺术灵感。创作的才情与山水灵性是相通的。清代李渔曾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使山水与才情判然无涉,则司马子长何所取于名山大川,而能扩其文思、雄其史笔也哉?”这是说审美创作的情思由山川激活,笔墨风格受山川气势的影响。刘勰直称“山林皋壤”为“文思奥俯”,说作家的“风骚之情”不可离开“江山之助”(《文心雕龙》)。在纵情山水中“目师造化”、”师法自然”,必然会才智猛增,因为自然物的对称、节奏、韵律、有机统一等美的形式,能使人产生理的悟性与情的激动、艺术灵感的沟通。至于山川风物中掺和着的文化精神、艺术创造等,更能直接哺育艺术天才。司马迁就是一个范例。他文章的气盛力足,确实是得助于取天下奇观之神魄而灌注笔下的。苏轼有赞语:“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上枢密韩太尉书》)文学家应该学司马迁壮游成才的成功经验。“用墨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这是古人作文、书法中“目师造化”的经验之谈。唐代书法家怀素在揣摩笔划走势时,从飞鸟入林、惊蛇入草的自然情状中领悟出神魄活力,获得草书飞笔走墨的神韵。郑板桥是先有“眼中之竹”,然后才有“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的。贝多芬永不衰竭的创造力,来源于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天籁之声,来源于倾听出青山绿水韵律节奏的艺术通感。可见,游山玩水是生长艺术天才的广阔天地。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等,也少不了在专业旅行考察中增长见识和才干。旅游学习确是一条广阔的成才之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自然景物的天然美,是无功利性、无社会差别的共同美。旅游中最直接最普遍的就是青山绿水给人的精神愉悦之美。人类对自然美的热爱,犹如母爱、性爱那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所以旅游赏美是人所共乐的事。大自然以它的鲜色、乐声、美态,以它的节奏、和谐、完整,以它的活力、风彩、性格等多姿多彩的美,给人以符合生理快感、符合心理需求的美的享受。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到了遍地杜鹃花开的云南山野,“只见大自然抖开了丝绸,甩开了锦缎,大幅大幅地铺在中国大地上。它们复盖起一座一座山峰,使整座整座山峰都如穿上了剪裁合身的最时新的艳丽的衬衫和裙子。”这美景使他“美学的灵魂”一下被“唤醒了”。(徐迟《生命之树常绿》)、这就是大自然美感熏陶的魅力对爱美之心的极大的满足。旅游的精神需求不仅在于被美景陶醉,还体现在通过纵观古今,博览万类,以得到充实心灵、完善自我的心理满足。知识、智慧、思想,都会在旅游的广闻博览中得到较快的丰富和发展,使人感到一种精神丰收的胜利感与自豪感。走到风景名胜、园林佳景中,随处可见新奇绝美的自然风光,举目皆是不同种类风格的建筑、文物古迹、宗教文化、诗词楹联、绘画雕刻、神话传说等,包含了自然、地理、历史、艺术诸多丰富的知识,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历史与新鲜事物,也会奔来旅游者的眼底,给人以百科全书般的综合知识,使人有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充实美的精神享受。可见,旅游观光,只要勤于视听,定会满载而归,倍感心灵充实之美。欣赏自然美,在发现与自己意识相适应的东西时获得的精神满足是最有价值和最为彻底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哲理悟性,至今还启示着人们。第一个用花比喻美人的,第一个发现松树志士精神的,第一个体会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就是从自然美中获得精神财富的鉴赏家。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它在旅游欣赏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建设更加完美高尚的精神文明。人的思想、生活是有社会性的,人的身体、生命却是自然生物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与身心健康是离不开自然的。说人是自然的主人,是就兴利除弊、改造自然而言的。但人还应做自然的朋友,尊重自然,若随意破坏生态平衡,会自食恶果。从依存往来看,人还是自然的儿子,必须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求得温饱和母爱般的抚慰。“人猿相揖别”以来,从构木为巢、编叶为衣、钻木取火到狩猎与农牧生活,人类无不以自然为家来维系生命,发展身心,求得生命节律的和谐。人和自然处在二律背反的矛盾统一中,一方面要摆脱自然的限制给予改造利用,另方面又有所侵夺而酿成灾害。一方面逃离自然的粗野而走进室内文明,另方面又需要回归自然获得原始美的生命需求。屋外要绿化环境,屋内要搬进自然界的花香鸟语,要置放仿造林中空气的负离子发生器,人类实在是需要回到自然的故乡获得生命摇蓝的享受,获得如鱼得水般的生命活力与精神自由。外出旅游,确实能在爽心悦目的自然美中消除体力与精神疲劳。在人造的固定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住久了,会感到单调乏味,疲惫,气闷,若能到青山绿水处换个清新的环境,作精神放松的自由消遣,确能顿觉身心舒畅,神情清爽。旅游中得到购物、美食、娱乐、交友等人情物欲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调节了心理平衡,和谐了生命节律,能产生净化心灵,健美心灵的神妙作用。白居易体验过身居庐山风景区时“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的审美快感。这种特殊的审美效应,使人摆脱精神重负而获得轻松自由,它是治愈心力衰竭、精力疲乏的自然疗法,是富有美的快感的享受疗法。这种“文明其精神”的方式,是最易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旅游的“野蛮其体魄”,是指在旅游中增进健康,强壮体魄。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受惠于自然的日光、空气、水、气温等,二是利用特殊的自然条件进行医疗、健身的活动,三是在爬山涉水中经受锻炼。绿色空间防病强体对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的功效是较为明显的。多在旅游中接触绿色世界的空气,观花闻香,进行日光浴,是极益于健身强体的。旅游中多参加些与自然接触的游乐活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在海滨进行海水浴,不仅凉爽轻快,还能锻炼心脏功能。游泳冲浪能强健体魄与增添心理抗压能力。进行温泉浴,水中的许多矿物元素有治疗作用。在沙漠中双腿埋入热沙能治疗腰腿疼痛。参加狩猎游、登山游、滑雪游、划船游、漂流游、骑马游等,能强身健心。
本文标题:旅游的文化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