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04广州排水管理策略与海绵城市建设王少林20150625
1王少林824096629@qq.com广州市水务局2015年6月25日广州排水管理策略与海绵城市建设目录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国家新政策要求3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排水策略及海绵城市建设4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山水城田海山区河道感潮河网1.1排水体系概况六脉渠三级排水体系管网系统,现有排水管网11000km河涌系统,1355条河涌。中心城区231条河涌,长913公里珠江,珠江属感潮河段,为不规则半日潮。水系:北部:山区型河道南部:河网型,属感潮河道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2排水体系建设1.1.1发展历程1985年前,合流制管网建设时期1985-2000年:分流制建设,涌口截污;2001-2007年:分流制建设,河涌截污;2008-现在:分流制,管网、河涌截污一起建设。1.1.2建设标准排水管网:2011年前:旧的雨水公式,一般排水管网,P=1年,重要地方或大排水渠,P=2年;2011年后:新的雨水公式,新建地区P=5年,改造或重建地方P=2-3年,重要地方P=10年;截污倍数:2011年前,n=1-3,2011年后,n=3-5,并考虑初雨的截留;污水按3倍旱流污水量进行复核。河涌: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水利20年一遇暴雨的设计雨量和排水管网5年重现期的设计值相当)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1.3调洪湖1958年,为解决广州市城内排水问题,兴建了东山、荔湾、流花、蔍湖四大人工湖;1989年建设澳口排涝泵站,2004年建设澳口第二排涝泵站,解决司马涌流域的排涝问题,设计流量56m3/s;1998年建设东濠涌排涝泵站,解决东濠涌的排涝问题,设计流量52m3/s;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亚运期间,广州投资约340亿建设排水管网、河涌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了海珠湖、白云湖等调蓄湖。1.3排水体系规划1987年编制完成《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1995年编制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规划》2007年编制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2009年完成《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的修编,同时开展《广州市雨水排水规划》、《广州市排涝规划》和《广州市排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4排水体系管理1.4.1完善管理体制。2008年水务改革水利、供水、排水珠江、河涌、管网市、区两级管理市属排水管理部门-负责年度排水计划的安排区级排水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排水管网的清疏养护,建设井盖、防护网管道清疏站闸管理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4排水体系管理1.4.2建设监控系统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市级及区级监控中心实施河、湖、库、堤、路及管网的实时在线监控市级视频道路监控区级视频水库监控河流监控公安、安防联网人工湖监控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4排水体系管理1.4.3法规建设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广州市地表径流控制管理办法地块开发后地表径流不大于开发前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1.4排水体系管理1.4.4队伍建设健全市级及区级管网养护队伍;成立应急抢险队伍,高标准配备完善应急抢险设装备。抢险指挥部三防信息平台各点抢险队伍1各点抢险队伍2各点抢险队伍3队伍….市级中心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水位预警启动电子预案群发短息布防调阅现场视频群发短信调度现场抢险一雨一报雨情发布1.4.5应急管理1.广州排水管理现状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我在水中伫立水华事件污染的河流化工废水北京7.21“水多”----水浸街“水脏”----水污染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涝问题常有发生。城区先后于2010年5月7日、5月14日、2011年10月13-14日、2012年5月5日,多次遭遇较严重内涝。2010年“5.7”暴雨广州大道中2.1、“水多”中山大道天河立交2010年“5.14”暴雨“10.13”涝情2012共出现13次大暴雨2013受台风“尤特”的影响,广州出现19处水浸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多”的原因2.2.1、雨水下渗和调蓄能力持续下降径流量增大: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面硬底化,雨水下渗和调蓄能力降低,径流系数增大;调蓄能力持续下降。水库、湖泊等自然水体周边地区过度开发,湖泊和水库的调节容量大为降低,如磨刀坑水库等。以猎德涌为例,1995年流域调蓄容量83万立方米,2010年调蓄容量只有8万立方米,20年一遇洪水量从103立方米/秒增大到157立方米/秒。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2、雨水口堵塞、不足或管道被破坏。2.2、“水多”原因野蛮施工影响河道、破坏排水设施,施工无证排水、堵塞、填埋排水设施的现象。在“迎亚运”环境整治、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和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中有480处排水设施损坏。BRT华师站施工破坏排水设施,至今仍未修复,导致内涝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3、河道排涝能力降低。受已有桥梁、建筑的影响,不达标河道拓宽困难管道排水和河涌排水标准不匹配猎德涌桥涵建设致使河道过水断面缩窄1/3。桥梁建设的影响2.1“水多”原因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1.4、极端超标暴雨增多90年代平均每年出现暴雨7.3天,2000-2009年平均达8.7天,2012年出现13天根据广州市已有60年暴雨统计资料,近20年来广州暴雨强度增大9.14%0.7503618.427(1+0.438LgP)q=(t+11.259)新修订的暴雨强度公式2.1、“水多”原因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1.5、污水截污工程及其溢流堰的实施降低了原有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污水厂运行水位和设计水位存在差异防污水溢流措施抬高雨水出水水位河涌截污后,污水管道运行水位长期居高不下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6、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欠账仍较多满足1年重现期的管道占83%,满足2重现期管道占9%,其余低于1年重现期。管道长度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现有管道11000公里,按规划还需1100公里。国内城市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及相应的暴雨强度城市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mm/hr)P=1年P=3年P=5年P=10年广州市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重建改造的区域按5年一遇重现期标准建设,特别重要地区(含立交桥)按1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其他区域随“雨污分流”改造按2~3年一遇改造。55697585北京3~5年,特殊地区10年36505665上海1年,特殊地区3年36505664台北5~20年--7990香港2~20年--90103重现期为1年83%重现期为2年9%其他8%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1.7、相关城市规划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的地面高程规划。广州以自排为主的排水系统。排水标高一般要在2.8米以上。珠江最高潮位约2.02m,暴雨遇到珠江高潮时排水受影响;老城区地势平坦,发生水浸的地方标高约在2.6米以下,个别地方只有1.8米(珠基高程)。部分城区地势低洼,无强排设施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1.8、原有自排系统部分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新港东低洼地段荔湾区西濠涌沿线广州市排水系统以重力自排为主,强排为辅,这种体制不能防御高潮位的不利影响,如西濠涌、猎德涌、荔枝湾涌等流域。珠江前航道年均最高潮位为2.02米市区高程在3.0米以下的面积为582KM2,占城区总面积的40.3%;中心区街道高程低于2.0米的有402条,低于2.5米的有483条。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011年“10.13”内涝原因之一是:特大暴雨降临恰逢外江潮水涨潮。城区水浸时间与外江潮水顶托时间长短基本相对应。中大站10月13日至14日潮位过程线-1-0.500.511.5210-130:0010-136:0010-1312:0010-1318:0010-140:0010-146:0010-1412:00中大站2.1.9、珠江涨潮影响排水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1.10、养护经费不足,影响设施养护质量需年养护经费约5亿元,实际只有1亿多元。广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点分析统计一览表行政区水浸原因合计管网堵塞城市建设河道受阻/河水顶托管网缺乏/标准偏低地势低洼其他天河区7063014158越秀区033107023荔湾区54594128海珠区2783816273白云区2954406690黄埔区32040312萝岗区002101013合计46212814148132972.1、“水多”原因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现象內涌市内河涌众多,中心城区231条,河涌水质已受到严重的污染2.2“水脏”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现象48480万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现象內涌荔湾涌石井河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现象內涌车陂涌棠下涌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原因•涌边房屋密集、征拆困难,部分支涌采取引水口等临时截污措施;•溢流堰和截污闸具有行洪和截污双重功能,受到潮水、径流水和降雨影响,难以很好运行;•在局部节点为避免拆迁,截污管远离涌边铺设,部分较小的排污口未能截流。覆盖段现状2.2.1部分河涌截污丌彻底,导致严重污染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原因人口超规划,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建设密度使得城市污染负荷迅速加大,合流制地区截污管道截流倍数偏低,CSO溢流严重。年份人口(人)数据来源2010127008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99430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9966560500广州市统计年鉴19906300000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污水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按远期分流制、近期1.0倍的截流倍数进行规划建设,导致污水管道管径偏小,旱季超负荷运行,雨季溢流严重。2.2.2、人口超规划,CSO溢流严重二、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原因雨季溢流污染•合流制地区的溢流污染(CSO);•分流制地区的初雨径流污染(国内普遍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初雨和溢流污染可达到水体污染的30~40%。2.2.3、雨季溢流污染未得到充分重视2、城市面临主要水问题2.2“水脏”国家新政策要求33.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大截流倍数。控制地表径流。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提高城市建设维护资金。3、国家新政策要求3.1、国家新政策要求3.1.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提高标准。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30年、20年一遇的暴雨。径流系数。一般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3.1.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2013年9月6日许可审批依据。,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下凹式绿地植物依据。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3、国家新政策要求3.1.4、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加快城市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除干旱地区外,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3、国家新政策要求3.1.6、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1月3日发布实施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方
本文标题:04广州排水管理策略与海绵城市建设王少林201506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5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