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许昌鄢陵陈店一中刘会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上的逐步开放,结婚与离婚已经成为男性与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利;而社会生活中的快餐式、闪电式的婚姻也屡见不鲜,由此导致离婚率不断上升,而加上一些不可测的原因,使得社会中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心理学、教育学乃至于社会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的一部分,而且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表现为基础,来分析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原因与带来的后果,并联系其所处的现实与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孩子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往往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一、关于单亲家庭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在社会上已经是异军突起。单亲学生教育已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已达到1500万个以上;如果按每个家庭一个学生计算,我国就有1500个学生生活在只有父亲或母亲的残缺的家庭里。那么该怎样给单亲家庭下一个定义呢?顾名思义,就是指父母一方缺失,而孩子得到不健全不完备的爱的家庭;其中,父母一方缺失包括很多方面,一是指父母离异,孩子跟一方生活,只得到一方的爱;二是指在意外事故或在一些不可测的原因下,父母一方去世;三是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下,一些父母因家庭贫穷所迫,不得不实行“一家两制”,父母一方远离亲人,离乡背井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单亲家庭。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一)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第一,“金钱万能式”教育俗话说:“千万元不算宝,百万元满地跑,十万元知多少,万元像根草。”这形象地表明了当前人们的经济状况,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在话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学生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为了让学生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塞给孩子,以满足学生在用钱方面的需要,也是为了向自己的孩子证明父(母)还是爱他们的。把父(母)本人“培养”成了要钱必给,要五十给一百的“良好习惯”,有可能导致孩子长大以后没有自理能力,依赖心理很强。第二,“有求必应式”教育古人常常告诫我们“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离异单亲家庭中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补偿。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学生将来犯罪的温床;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第三,“棍棒下面出孝子式”教育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因为伴侣的死亡或自己的离婚而开始不学好,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相当多的离异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孩子做不好,他们甚至棍棒相加,认为棍棒下面总出孝子,出人才的。第四,“家庭主妇式”教育在单亲家庭中,学生往往是做家务的机器,承担着各种家务劳动。离婚后的父(母)亲,由于长时间生活孤独、苦闷、烦恼,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甚至情绪不稳定,大发脾气,让学生从事更多的家务劳动。本来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学生就缺少一种父(母)爱,精神上难以承受感情上的贫乏,身体上更加承担不了繁重的体力付出。第五,“圈地式”教育在心理学中,我们曾经学到过这样的一个试验:美国有位科学家曾经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神经失常,精神崩溃。这个例子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第六,“放羊式”教育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学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单亲家庭也不例外,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推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但是,由于父(母)亲离婚后,把以前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因而对学生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式教育,对学生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学生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印象;如果对学生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学生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学生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学生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了条件。(二)与监护人关系单亲家庭中与监护人关系失调在离异单亲家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由于家庭的破裂,孩子在一定的方面已经缺乏了安全感,而有些家长对孩子指来喝去的,让孩子感觉父(母)不再爱他们了,从而在心理上感觉有家没家都那样的情绪,渐渐的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第二,忽略孩子,缺乏温暖和爱护。由于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而作为孩子,当他们看到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也不敢贸然地与父母交流,这势必会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包袱”,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对孩子极端的暴力,以至于有可能是自己亲手把孩子送上了犯罪的道路。第三,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离异的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讲配偶的坏话,相互诋毁,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因此,在离异家庭中,孩子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得到的多是反面经验,他们看到的是父母之间的讨价还价和相互敌视,这种现象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他们也变得难以相信别人,这种不信任会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伴随着这种心理而长大的儿童,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离婚虽然是可以理解,但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儿童,必然也会在内心深处习染上这种观念,加之他们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离异,因此,家庭的缺损特别是父母离异这种人为因素的出现,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压力,许多儿童难以承受,更无力调整和摆脱,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四)自我调试能力的缺失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父母离异或先逝、家庭破碎这些家庭生活的变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冲击。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应对冲击,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容忍力。冲击情境的产生,对于容忍力较强的子女来说,一般尚能度过。而对于那些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为冲击情境所困扰,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样面对家庭的缺损,因为抗冲击能力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缺乏安全感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并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与心理健康发展。三、应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产生的对策(一)从单亲家庭子女自身第一,努力接受现实,面对现实首先,单亲家庭孩子自己本身就应该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不能因为父母的离异而过度的放纵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孩子、没人要的孩子。既然是已定的事实,自己无法改变的了的,就要让自己努力的去接受现实,面对现实。父母的婚姻问题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甚至与伤害自己幼小的心灵,而自己本身又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只有接受,并让自己更好的生活,才是对自己命运的最有效的反抗.第二,不断培养与提高自身的自理与自控能力一个完整的家庭在孩子们的眼中就那样的破裂了,给他们自身也带来了很大的伤痛,特别是内心,由一个完整的家到一个单亲家庭,他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去适应一个没用双全的爱的家庭。这也在无形中给为他们压力,要他们不得不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自理与自控能力,毕竟以后的生活还要他们自己来面对,没用一定的自理与自控能力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且,面对一个破裂的家庭,他们也需要这样的能力去调适自己,适应这种生活,笑对人生。(二)从家庭内部出发第一,父母要重拾信心,为孩子树立榜样。单亲家庭面对离异或亡故的痛苦,难以自拔和振作,忽视孩子的存在,无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粗暴抹杀孩子稚嫩的情感,这些都是做父亲或母亲自我意识的丧失。家长要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为孩子创立一个家长应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现实,振作的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第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人世界变成两人世界,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总觉得对不起孩子,用更多的爱来满足孩子,作为补偿,对孩子关怀备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差。通常单亲家长都会有一种负疚心理,因此许多家长对单亲子女百般照顾,使单亲子女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孩子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其后果是单亲子女一旦离开家长,便不知道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因此,家长能为单亲子女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第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拥有自信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唤起他们的进取心。对他们,家长尤其应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当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时,哪怕见解不一定对,或者进步只是一点点,家长也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借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三)从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看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团总支书记头上,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第二,加强爱心教育,消除消极情绪单亲家庭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的特别幸运,而且对于他们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与安全感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单亲家庭孩子消除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第三,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除此之外,要积极
本文标题: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6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