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1.绪论2.原核微生物3.真核微生物4.非细胞生物——病毒5.微生物的营养6.微生物的代谢7.微生物的生长繁殖8.微生物的生态9.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0.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11.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12.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13.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应用14.生物修复技7.微生物的生长繁殖7.1概述7.2微生物的分纯与培养7.3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7.4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7.5微生物的连续培养7.6微生物的同步培养7.7作业7.1概述P122生长和繁殖统称为发育。当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后,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使菌体的重量增加,菌体体积长大,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分裂,这种菌体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繁殖。生长是繁殖的基础,繁殖是生长的结果。生长和繁殖虽有区别,但关系十分密切。7.2微生物的分纯与培养7.2.1纯培养的概念P122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菌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群体称为纯培养物。由二种及两种以上细菌培养得到的群体则称为混合纯培养物。7.2.2细菌分纯方法P122-123(1)稀释倒平皿法P122(2)划线法P122(3)单细胞挑取法P123(4)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P123不同分纯方法的适用条件P123表7.1方法适用范围稀释倒平皿法即可定性,又可定量,用途广泛划线法方法简便,多用于分离细菌单细胞挑取法局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研究选择培养基分离法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的微生物7.3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P123微生物群体在生长过程中,个体的细胞体积和重量变化不易被察觉,所以,常以细胞数量的增加或以细胞群体重量的增加作为生长繁殖的指标。7.3.1测定微生物的数量(P124)(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采用计数器,染色或直接观察(2)平板计数法:培养后计数菌落(3)薄膜过滤技术法:培养后计数菌落(4)比浊法:采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OD),测试前需作标准曲线。7.3.2测定微生物的重量(P124)(1)即称重法,是测定生物量较为直接而可靠的方法,但只适用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而且要求样品中不含菌体以外的其他干物质。(2)在活性污泥法中常采用干重法来测定活性污泥的重量,以近似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量,这一指标称为活性污泥浓度(MLSS)。由于污水处理系统中成分比较复杂,测得的MLSS中含有其它非生命的固体物质再所难免。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活性污泥中活性微生物的量,一般采用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LVSS。在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MLVSS/MLSS的比值比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约为0.75。这一参数可以作为判断活性污泥活性的一个指标在工程应用中,还常采用综合指标SVI指导生产。SVISVI=1L混合液30min静沉形成的活性污泥体积1L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SV(mL/L)MLSS(g/L)=SVI值反映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性能,一般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缺乏活性;SVI值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且已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7.3.3其它测定微生物量的方法(1)测定含氮量:含氮量×6.25=蛋白质量(2)DNA含量的测定:可排出生物以外因素的干扰(3)ATP含量的测定:可准确测定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量7.4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要研究微生物的发育过程,一般须从研究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方面着手。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研究,一般有细菌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两个方面7.4.1细菌纯培养的生长规律(1)纯培养生长曲线的作出现在参见教材P125-126(2)纯培养群体生长各时期的特点根据细菌纯培养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可将其划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微生物的生长在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现在参见教材P126-127
本文标题:7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7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