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福建农林大学: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其它说明1本教案按76学时教学大纲编写,讲课70学时,实验课6学时,一个学期讲完,适用于相应学时要求的专业.2大纲中所列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表示教学的范围及其深度,至于其讲授顺序则可根据不同情况作适当变动.3分析讨论课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分析讨论和适当的习题演算,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4主要参考文献(以后不再全部重复出现)(1)干光瑜,秦惠民.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郝桐生.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范钦珊,施燮琴.工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上海化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工程力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BeerFP,JohnstonER&DewolfJT.MechanicsofMaterials(Third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NashWA.TheoryandProblemsofStrenthofMaterials(Fourth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范钦珊.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苏翼林.材料力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0)孙训方.材料力学(I、II)(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陈建桥.材料力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张少实.新编材料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武建华.材料力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4)薛明德.力学与工程技术的进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赵志岗.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提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001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绪论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力学的组成2.熟悉: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3.了解:理论力学的地位和研究方法: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各专业中起桥梁作用其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1力学的组成(各分支的内容、历史、未来的前景)2理论力学的内容: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运动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几何特征;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力之间关系的科学。3理论力学的地位: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各专业中起桥梁作用。4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5力学发展简史:牛顿等力学科学家等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1956-1973)丹麦年轻的建筑师伍重设计的)6本门课的特点及学习要求(1)学习方法(2)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70%;(3)作业20%,平时小测及期中考试占10%;教学方式、手段、媒介: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以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3)以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平时成绩激励策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良好养成教育。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专题空气动力学粘性、非粘性板书设计:主板书绪论1力学的组成(各分支的内容、历史、未来的前景)2理论力学的内容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3理论力学的地位4研究方法5力学发展简史牛顿等力学科学家等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1956-1973)丹麦年轻的建筑师伍重设计的)6本门课的特点及学习要求(1)学习方法(2)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70%;(3)作业20%,平时小测及期中考试占10%;7.参考书目介绍副板书(注意事项)例题:讨论、思考题、作业:1.理论力学与大学物理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参考书目:1.重庆建筑大学编.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一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王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郝桐生.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范钦珊,施燮琴.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刘明威.工程力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教师姓名:冯辉荣职称:副教授2007年9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002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章静力学基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刚体的概念;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加减平衡力系原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自由体与非自由体;约束与约束反力。熟悉:判定约束反力方向的原则;光滑接触约束及其约束反力;柔索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固定铰支座、滚动铰支座约束及其约束反力;链杆约束、链杆支座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内力与外力的概念。能熟练地画出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了解:力的概念;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第1章静力学基础一、学习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力、刚体、平衡的概念;了解各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各类约束反力;能熟练地画出指定物体或物体系的受力图。二、*重点内容:1、了解力的概念,在受力分析中会正确地应用力的概念。2、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能熟练地画出其约束反力。3、能熟练地画出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三、#难点内容:1、能了解并识别链杆(二力杆)约束,并能正确地画出其约束反力。2、能熟练地画出指定物体或物体系的受力图。受力分析中正确应用力的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以及内力与外力的概念。教学方式、手段、媒介: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以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3)以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平时成绩激励策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良好养成教育。板书设计:主板书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力,力系二、刚体三、平衡第二节静力学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重点)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副板书(注意事项)例题:讨论、思考题、作业1讨论:二力构件的力是否一定要通过物体中心?2思考题:P161-1,1-2,1-3,1-43作业:P16-17:1-1(d),(g)1-2(b),(g),(h)。参考书目:1.重庆建筑大学编.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一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王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郝桐生.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范钦珊,施燮琴.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刘明威.工程力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其它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等。教师姓名:冯辉荣职称:副教授2007年9月05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003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确定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在物体受力分析中的应用,自由体与非自由体;约束与约束反力。熟悉:能熟练地画出约束反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了解: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能熟练地画出其约束反力。判定约束反力方向的原则;光滑接触约束及其约束反力;柔索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固定铰支座、滚动铰支座约束及其约束反力;链杆约束、链杆支座约束及其约束反力;内力与外力的概念。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反力(*重点?疑点)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重点)教学方式、手段、媒介: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以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3)以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平时成绩激励策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良好养成教育。板书设计:主板书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确定一、约束:自由体主动力约束力二、几种常见的简单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1.柔索2.光滑接触面3.光滑圆柱铰链(固定铰支座)4.可动铰支座5.球形铰支座6.导向轴承7.止推轴承8.链杆9.固定端约束(*重点、#难点)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重点#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2.分离体:3.受力图4.受力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1)(2)(3)(4)副板书典型例题例1例2讨论、思考题、作业:1讨论:内力与外力的概念2思考题:受力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3作业:P21:1-1(C)、(e)(f);1-2(a)、(b)、(e)、(f)、(i)参考书目(同上)教师姓名:冯辉荣职称:副教授2007年9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004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多边形、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封闭力多边形;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熟悉:三力平衡定理;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解析法。了解: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几何法,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重点)#难点三、平面汇力系的平衡条件1.几何条件2.解析条件教学方式、手段、媒介: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以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3)以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平时成绩激励策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良好养成教育。板书设计:主板书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1.两个汇交力的合成2.任意个共点力的合成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重点)#难点1.力的分解、力在轴上的投影2.力在正交的轴上的投影3.合力投影定理(#难点)4.平面力系合成的解析法三、平面汇力系的平衡条件1.几何条件2.解析条件副板书(注意事项)典型例题:(1至2题)例1:例2:讨论、思考题、作业:1讨论:力在轴上的投影和力在正交的轴上的投影的异同2思考题: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法的步骤是什么?3作业:见教学计划表参
本文标题:福建农林大学: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0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