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CN2017209406518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公开号207175704U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1720940651.8(22)申请日2017.07.31(73)专利权人中环宏程(厦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址361000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台东路68号1504单元(72)发明人黄建忠 张欣 (51)Int.Cl.C02F9/1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包括外壳等,进水管、布水槽、出水槽和出水管都位于外壳顶部,进水管与一个布水槽连通,出水槽与出水管连通,污泥泵、放空阀都位于外壳底部,外壳的中间设有导流筒,导流筒与振流板连接,固液分离器位于导流筒的外侧,外壳一侧设有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潜水曝气器气管与潜水曝气器连接,缺氧池和接触氧化池中都设有高效填料,缺氧池、污泥池、接触氧化池都由布水槽、集水槽分割形成,布水槽、出水管都与出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整体结构,各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极高。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207175704U2018.04.03CN207175704U1.一种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污泥泵、放空阀、振流板、固液分离器、导流筒、进水管、布水槽、缺氧池、污泥池、出水槽、出水管、接触氧化池、高效沉淀池、集水槽,进水管、布水槽、出水槽和出水管都位于外壳顶部,进水管与一个布水槽连通,出水槽与出水管连通,污泥泵、放空阀都位于外壳底部,外壳的中间设有导流筒,导流筒与振流板连接,固液分离器位于导流筒的外侧,外壳一侧设有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潜水曝气器气管与潜水曝气器连接,缺氧池和接触氧化池中都设有高效填料,缺氧池、污泥池、接触氧化池都由布水槽、集水槽分割形成,布水槽、出水管都与出水槽连通,高效沉淀池位于出水槽内,集水槽部分位于出水管的侧面,集水槽的一端位于高效沉淀池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接触氧化池采用一个导流板布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和高效沉淀池的形状都为环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布水槽相互垂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圆形罐体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207175704U2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背景技术[0002]我国人口众多,由此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生活污水,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由城镇地下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集中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工艺复杂,处理速度慢,产生的污泥量大,运行成本高,经处理过的污水,水质较差,不能满足需求,且在旅游景区或人口居住密集度不高的地方普遍存在着污水管网未能铺设等因素造成污水直排,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采用了一个整体结构,各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极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固液分离效果好,微生物附着效果好,处理能力高。[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其包括外壳、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污泥泵、放空阀、振流板、固液分离器、导流筒、进水管、布水槽、缺氧池、污泥池、出水槽、出水管、接触氧化池、高效沉淀池、集水槽,进水管、布水槽、出水槽和出水管都位于外壳顶部,进水管与一个布水槽连通,出水槽与出水管连通,污泥泵、放空阀都位于外壳底部,外壳的中间设有导流筒,导流筒与振流板连接,固液分离器位于导流筒的外侧,外壳一侧设有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潜水曝气器气管与潜水曝气器连接,缺氧池和接触氧化池中都设有高效填料,缺氧池、污泥池、接触氧化池都由布水槽、集水槽分割形成,布水槽、出水管都与出水槽连通,高效沉淀池位于出水槽内,集水槽部分位于出水管的侧面,集水槽的一端位于高效沉淀池内。[0005]优选地,所述缺氧池、接触氧化池采用一个导流板布水。[0006]优选地,所述出水槽和高效沉淀池的形状都为环形。[0007]优选地,所述布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布水槽相互垂直。[0008]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圆形罐体结构。[000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圆形罐体结构,各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极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固液分离效果好,微生物附着效果好,处理能力高,处理好的水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说 明 书1/3页3CN207175704U3[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包括外壳1、填料支架2、高效填料3、潜水曝气器气管4、回流泵5、设备底部支架6、潜水曝气器7、污泥泵8、放空阀9、振流板10、固液分离器11、导流筒12、进水管13、布水槽14、缺氧池15、污泥池16、出水槽17、出水管18、接触氧化池19、高效沉淀池20、集水槽21,进水管13、布水槽14、出水槽17和出水管18都位于外壳1顶部,进水管13与一个布水槽14连通,出水槽17与出水管18连通,污泥泵8、放空阀9都位于外壳1底部,外壳1的中间设有导流筒12,导流筒12与振流板10连接,固液分离器11位于导流筒12的外侧,外壳1一侧设有填料支架2、高效填料3、潜水曝气器气管4、回流泵5、设备底部支架6、潜水曝气器7,潜水曝气器气管4与潜水曝气器7连接,缺氧池15和接触氧化池19中都设有高效填料3,缺氧池15、污泥池16、接触氧化池19都由布水槽14、集水槽21分割形成,布水槽14、出水管18都与出水槽17连通,高效沉淀池20位于出水槽17 内,集水槽21部分位于出水管18的侧面,集水槽21的一端位于高效沉淀池20内。[0015]缺氧池15、接触氧化池19采用一个导流板布水,处理效果好,无需动力流能耗低。[0016]出水槽17和高效沉淀池20的形状都为环形,增加接触面,节省空间。[0017]布水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布水槽14相互垂直,合理布局,提高了处理效率。[0018]外壳1采用圆形罐体结构,布局紧凑有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缺氧池,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各种微生物把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后自流入接触氧化池中,接触氧化池中在硝化菌及碳化菌的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处理后的水自流入高效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后,清水流出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控制,外壳内设有至少一个液位感应器,可根据水位自动控制,平常无需人员运营操作,外壳、设备底部支架用于支撑整个设备,填料支架用于放置高效填料,进水管引进污水,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潜水曝气器都用于处理污水,缺氧池、接触氧化池用于高效填料与污水进行反应,固液分离器、振流板、导流筒分离固液,回流泵抽取水,布水槽、集水槽输送水,高效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泵抽出污泥,污泥池用于存放污泥,出水槽、出水管都用于排出污水,放空阀将有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在非工作的时候或者紧急状态通过它排放掉,避免发生其它意外。固液分离器大大提高了固液的分离能力,从而提高出水水质。缺氧池、接触氧化池中设有高效填料,微生物大量附着于填料上,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的存活能力,微生物附着效果好,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潜水曝气器为曝气设施,相对于传统的风机曝气大大降低了能耗,且无需新建设备房,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及占地面积。外壳、填料支架、高效填料、潜水曝气器气管、回流泵、设备底部支架、潜水曝气器、污泥泵、放空阀、振流板、固液分离器、导流筒、进水管、布水槽、缺氧池、污泥池、出水槽、出水管、接触氧化池、高效沉淀池、集水槽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样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极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成本低,可以作为单独每家每户使用。[0020]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整体结构,各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极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固液分离效果好,微生物附着效果好,处理能力高。说 明 书2/3页4CN207175704U4[002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3/3页5CN207175704U5图1说 明 书 附 图1/3页6CN207175704U6图2说 明 书 附 图2/3页7CN207175704U7图3说 明 书 附 图3/3页8CN207175704U8
本文标题:CN2017209406518罐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器公开号207175704U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4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