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1721347933.3(22)申请日2017.10.20(73)专利权人徐州世润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21000江苏省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徐州市青年路271号)13层11号(72)发明人洪艳 (51)Int.Cl.C02F9/1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设备,其包括格栅井、第一调节池、A级生物池、O级生物池、第一沉淀池、第一消毒池及第一污泥池;格栅井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节池的输入端,调节出的输出端连接A级生物池的输入端,A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O级生物池的输入端,O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沉淀池的输入端,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沉淀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消毒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消毒池的输出端连接达标水排放口,第一沉淀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污泥池的输入端,第一污泥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A级生物池的回流端,第一污泥池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207362014U2018.05.15CN207362014U1.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设备,该第一处理设备包括格栅井、第一调节池、A级生物池、O级生物池、第一沉淀池、第一消毒池以及第一污泥池;所述格栅井的输入端为污水输入端,所述格栅井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节池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具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调节出的输出端连接A级生物池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O级生物池的输入端,所述O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消毒池的输出端连接达标水排放口,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污泥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污泥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A级生物池的回流端,所述第一污泥池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处理设备,该第二处理设备与第一处理设备共用同一格栅井,还包括第二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消毒池以及第二污泥池;所述格栅井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调节池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具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第二调节池的输出端连接厌氧池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的输出端连接缺氧池的输入端,所述缺氧池的输出端连接好氧池的输入端,所述好氧池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沉淀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沉淀池具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消毒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消毒池的输出端连接达标水排放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污泥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污泥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厌氧池的回流端,所述第二污泥池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和第二处理设备并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207362014U2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背景技术[0002]以往,生活污水一般未经过处理便直接排放。然而水体的自净能 力是有限的,当生活污水中所排放的营养元素过高,将会导致水体的 富营养化,以至于水质恶化,鱼类死亡。自此,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了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0003]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广大农民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 加,农村环境整治已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然是农村环境整治中重要的一个项目。[0004]然而,现有的地埋式生活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采用该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导致污水的处理效率低、效果欠佳。[0005]鉴于此,提出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实用新型内容[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处理效率低、效果欠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井、第一调节池、A级生物池、O级生物池、第一沉淀池、第一消毒池以及第一污泥池;[0007]所述格栅井的输入端为污水输入端,所述格栅井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节池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具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调节出的输出端连接A级生物池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O级生物池的输入端,所述O级生物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消毒池的输出端连接排放口,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污泥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污泥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A级生物池的回流端,所述第一污泥池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处理设备,该第二处理设备与第一处理设备共用同一格栅井,还包括第二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消毒池以及第二污泥池;[0009]所述格栅井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调节池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具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第二调节池的输出端连接厌氧池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的输出端连接缺氧池的输入端,所述缺氧池的输出端连接好氧池的输入端,所述好氧池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沉淀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沉淀池具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消毒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消毒池的输出端连接达标水排放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污泥池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污泥池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厌氧池的回流端,所述第二污泥池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和第二处理设备并联布置。[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说 明 书1/2页3CN207362014U3[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靠性好、效率高,能够实现较佳的污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0014]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工艺结构示意图(一);[0015]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工艺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0016]实施例: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0017]如图1,用于处理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井1、第一调节池2、A级生物池3、O级生物池4、第一沉淀池5、第一消毒池6以及第一污泥池7。[0018]所述格栅井1的输入端为污水输入端,所述格栅井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节池2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3具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调节出的输出端连接A级生物池3的输入端,所述A级生物池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O级生物池4的输入端,所述O级生物池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沉淀池5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池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消毒池6的输出端连接排放口,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污泥池7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污泥池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A级生物池3的回流端,所述第一污泥池7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0019]如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处理设备,该第二处理设备与第一处理设备共用同一格栅井1,还包括第二调节池8、厌氧池9、缺氧池10、好氧池11、第二沉淀池12、第二消毒池13以及第二污泥池14。[0020]所述格栅井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调节池8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具9有一输入端和一回流端,所述第二调节池8的输出端连接厌氧池的输入端9,所述厌氧池9的输出端连接缺氧池10的输入端,所述缺氧池10的输出端连接好氧池11的输入端,所述好氧池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沉淀池1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沉淀池12具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沉淀池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消毒池1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消毒池13的输出端连接达标水排放口,所述第二沉淀池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污泥池14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污泥池1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厌氧池9的回流端,所述第二污泥池14的第二输出端为剩余污泥排放端。[0021]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和第二处理设备可以并联使用,也可以单独分开使用。所述第一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所述第二处理设备为内循环处理设备。[0022]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说 明 书2/2页4CN207362014U4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1/1页5CN207362014U5
本文标题:CN2017213479333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公开号207362014U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5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