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导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导论学习要点: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公共事业与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程度上,特定的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是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起点(二)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起点(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基本内涵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2、基本特征:公共性:从活动目标、权力来源、涉及对象来看。非营利性:公平与效率规模性:规模效应思考:公共事务与公共事业的区别与联系公共事务社会政治事务社会经济事务狭义的社会事务公共事业(政治性、阶级性)(社会性、服务性)(四)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社会总产品的分类社会总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私人物品食物房屋公共产品黄河小浪底工程高速公路2、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征公共产品的概念: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PaulA.Samueson)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非排他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斥他人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白庙收费站”最“牛”收费站——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与其劳务产品属性相关,但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收益的外溢性,即它具有外部收益。——由于非排他性使一个产品既不能被个人所排斥,也不能被个人所拒绝,具有极大的外部收益,是一种人人都有权使用、人人都获益的产品,因此,公共产品不适合由个人和家庭或者企业经营,而只能政府或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经营和管理。(2)非竞争性消费上的竞争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这里说的边际成本,是指培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即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其原因是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可分割性,即它可以分割成很多单元,每个单元的消费者消费的仅仅是其中的某一单元,不是消费整个产品,因而它不会同其他消费者的利益相冲突。思考:为什么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需要用税收的方式强制地进行分摊?而且,公共产品只能由非营利机构来经营管理?1.规模——成本的分担2.非排他性——效率远高于私人产品3.非排他性——“免费搭车”非排斥性——“搭便车”社会总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公共性私人性社会总产品3、准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点基本内涵: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外部性。准公共产品的分类:一是非排他性有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如教育。二是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如道路。三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如文化、艺术、医疗、体育等。4、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性质事业产品是一个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组成的混合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1)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主要有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2)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公共事业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准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等。总之,公共事业产品总体上是介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中间产品,即准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广阔地带。总体上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基本特点,以及各类公共事业产品的公共性纯度,即具体表现为外部性的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时,必须对不同的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给予不同的财政供给政策。二、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力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1、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2、类型:(1)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主要的组织,就其地位和作用来说,也是公共组织中的主体部分。(2)非政府组织非强制性和服务性的组织。如院校、医院、研究所、基金会、咨询服务机构等。(3)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非营利性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通过授权行使一定行政权力或通过公共权威,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如残联、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都权益保护委员会等。3、特征(1)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2)其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具有政治性(5)其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6)具有一定的独占性(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力公共权力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公共事业活动中,公共组织是凭借公共权力来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1)公共权力的内涵: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2)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基本形式: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特征:社会性、综合性、约束性、政治性(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产生、分配、控制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四、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五、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区别:(1)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2)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3)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区别:(1)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2)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3)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三)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区别:(1)目的不同(2)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3)管理的性质不同(4)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5)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6)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7)绩效评估不同四、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一)研究对象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总体上阐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规律。(二)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验法(三)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的意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本文标题: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2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