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完整版)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中方西方思维方式象数思维抽象思维表现特点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逻辑分析思维单位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概念思维方法触类旁通、神与物游逻辑、归纳、演绎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传统思想家:克罗齐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谢林;西方美学史上提出“本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胡塞尔;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是普罗泰戈拉;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从悲剧的性质和效果看,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要素有:冲突、抗争、毁灭;从艺术的起源角度来看,分为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从艺术的本质角度来看,分为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和符号说;从艺术的功能角度来看,分为载道说(教化说)、娱乐说;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文艺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艺术品鉴赏的过程分为: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有接受者的个性;悟: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是审美活动;19世纪才有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出现;在各种审美活动之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就是哲学方法;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在其美学著作《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将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泰勒最早奠定了巫术说的理论基础;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美学学科的独立以1750年鲍姆嘉通著《美学》一书为标志,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既然可以分为知、情、意三部分;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了《丑的美学》一书明确提出,丑虽然“不在美的范围之内”,“但又始终决定于美的相关性,因而也属美学理论范围之内。”标志现代丑学的开启。法国剧作家贝克特在1952年创作的《等待戈多》就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德国当代著名神学家蒂利希曾经指出,象征乃是“谈论上帝的唯一真实的途径”;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指出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宗白华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一词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的;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答: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独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1,在西方,柏拉图是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哲学家;2,柏拉图认为必须从幼年起就对人施行严格的教育,而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美育。他认为用故事形成儿童的心灵,比用手形成他们的身体还要费更多的心血,因此,必须用高尚的文艺作品陶冶青少年的心灵;3,柏拉图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很多;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1,蔡元培是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美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2,他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3,他十分推崇美育的价值,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他把美育看成是提升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激发创造力的动力。简述梁启超的美育观?1,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倡导美育的先驱之一,他的美育思想因他本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影响力而颇受时人重视;2,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拿趣味当手段,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拿趣味当目的,才是真正的美育;3,他认为美育是通过情感去感化别人的,他把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四种力,强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他趣味教育观的补充。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联系: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如呼吸,密切相关,审美关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外。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审美趣味存在着两重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审美趣味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判断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审美活动的特殊性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审美主体的特点: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它是主体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够唤起主体的联想、想象;审美经验的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是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精神性的对话和交流,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即美感。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2,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2,只有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3,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决定的;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审美发生理论的概述1,游戏说(柏拉图、康德、席勒)2,生物本能说(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3,巫术说(泰勒、弗雷泽)4,劳动说(毕歇尔、普列汉诺夫)康德的游戏说贡献和缺点;贡献:1,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3,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缺点: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主要根源于人所独有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体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真正形成人呢的意识;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身内在自然的人化。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巫术的神秘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形成;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标准:1,广泛性或普适性2,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3,历史性;审美形态的特征1,生成性(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个体相对性生成)2,贯通性(民族文化)3,兼容性(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4,二重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优美的特点:1,优美是超越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3,是和谐统一的内容4,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崇高的特点:1,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2,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3,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4,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崇高和优美的不同1,优美是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崇高则体现的是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2,崇高是对人的理性存在韵弘扬,是对人生存在意义的反思和体悟;3,人生存在超越中,体悟到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而引导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4,崇高是一种冲突的和谐、对立的和谐;崇高在不同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则有不同的体现:1,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2,崇高体现在为人与社会的对立和超越;3,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悲剧的特征: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4,喜剧的特
本文标题:(完整版)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3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