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基层的临床应用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王小萍概述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发展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的特色,促进中医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纲•中医护理的发展•中医护理的要求及保障•中医护理的内容•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中医护理的发展一、古代中医护理《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中医观察患者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护理。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的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详细记载。“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绝妙例子。范进由于多年来未能进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精神病。范进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方法刺激范进,范进收到了惊吓,抑制了亢奋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能。2.现代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简、便、廉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流程。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并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护理学科为重点学科。2011年,中医护理学的相关内容被纳入执业护理考试项目。4.中医护理学在基层护理中拥有明显优势:预防为主的理念,广泛的群众基础,低成本的医药费用等。3.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3.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4.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中医护理的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区医院多年来,持续深化优质服务的内涵,不断开展新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各病区开展了10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6种以上食疗药膳技术。1.严格遵循医嘱。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2.执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遵循和贯彻中医学理论整体观、辨证施护,全面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一)工作要求3.加强协调配合。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明确护理、医疗、药剂、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机制,相互配合,整体推进。4.强化检查评估。成立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持续改进。(一)工作要求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1)医院成立中医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疗效评估。(2)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职责。(二)保障措施2.护理部职责:(1)负责组织指导全院各病区规范地实施中医适宜护理技术。(2)负责确定全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项目,制定中医护理工作检查评估办法、标准、细则等,并组织实施。(3)定期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二)保障措施3.护士长工作职责:(1)负责组织本病区全面、规范地实施中医护理工作。(2)负责组织开展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疗效评估及持续改进。病区护士遵照医嘱规范执行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二)保障措施4.医疗部门及医师医务科(1)为临床中医护理实施提供医疗方面的相关保障和指导。(2)加强对医师开具医嘱的规范化管理。5.医师职责(1)依据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医护理(技术)相关医嘱。(2)加强对医嘱执行的指导、督促、检查。(二)保障措施6.药剂部门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和专业指导。7.后勤保障及财务部门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后勤保障及财务支撑服务。(二)保障措施中医护理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情况通过实地检查及病历追溯的方法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通报。对于适宜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病人要求开据相关医嘱率达到1%,对于不予开据医嘱或开据医嘱后不予实施护理的科室,对责任人及科室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及通报批评。(三)加强督导,落实责任。中医护理的内容天人合一整体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运动保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技术,即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具有很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一)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一)针刺法中药穴位贴敷法耳穴压豆中药塌渍法艾灸技术食疗药膳技术中药冷热敷法中药离子导入技术中药泡脚技术拔罐技术中医护理技术(二)蜡疗技术中药涂药技术穴位磁疗技术耳尖放血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熏洗法穴位按摩法小儿捏脊中药灌肠技术穴位注射法刮痧疗法刮痧疗法1.刮痧的功效: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促进代谢,排除毒素。2.刮痧的适应症:外感、内科、骨外科、儿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美容保健。3.禁忌症: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病变处不宜刮痧;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禁止刮痧。耳穴压豆耳穴压豆1.耳穴压豆的功效:通经活络、调节气血。2.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经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咽喉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内分泌紊乱及功能紊乱性疾病(甲亢、甲低、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各种慢性病症;妇产科方面:如催乳等;预防晕车、晕船。耳穴压豆3.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用耳穴压贴法。(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治疗者,可轻刺激,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待耳廓皮肤病变治愈后,可用耳穴治疗.艾灸疗法艾灸疗法1.艾灸的功效: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2.艾灸的适应症:隔姜灸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隔盐灸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隔蒜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悬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以上诸法(悬灸)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灸治急性病。艾灸疗法温盒灸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3.艾灸的禁忌症:(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灸疗。(2)对颜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蜡疗法蜡疗法1.蜡疗的功效:温热作用,机械压迫作用,其它作用。2.蜡疗的适应症:(1)各种损伤及劳损:如肌肉、韧带、肌腱的扭挫伤,肌肉劳损,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等。(2)关节病变:如关节强直、孪缩、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等。(3)外伤或手术后遗症:手术后粘连、瘢痕等;愈合不良的伤口或慢性溃疡等。(4)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痛、肌炎、骨髓炎等。(5)脘腹胀痛、虚寒泄泻、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症。3.蜡疗的禁忌症: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感染性皮肤病,恶性肿瘤。蜡疗法4.注意事项:(1)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皮肤感觉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植皮术后等,如有皮肤感觉障碍应作相应处理给予特别注意,避免烫伤。(2)治疗前认真测量石蜡的温度,避免烫伤。(3)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或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4)加温熔蜡时,室内要有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5)皮肤破损处可垫1-2层消毒纱布,然后进行治疗。(6)加热医用蜡时,要采用隔水加热法,以防变质或燃烧。(7)蜡疗室地面及时清洁,蜡疗过程中注意防滑。(8)用于创面或体腔部位的蜡,不能再做蜡疗。平衡火罐法平衡火罐法1.平横火罐的功效: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2.平横火罐的适应症: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等症。3.罐斑效应观察:水疱、水肿或水气(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起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其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如果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深红、紫黑的罐斑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瘀血证。如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如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风证。平衡火罐法4.注意事项:(1)选择体位:体位要舒适,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拔罐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处。(2)禁忌部位:皮肤有毛发、皱纹、溃疡、疤痕、骨骼凹凸、水肿、过敏处。外伤骨折部位,大血管分布部位,五官部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平衡火罐法(3)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可过多,亦不能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脱罐。刺络拔罐时,出血量不宜过多,一般5~7毫升。(4)拔罐后局部呈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退。若烫伤或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防止擦破,任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具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甲紫药水,敷上消毒纱布,以防感染。中药熏蒸法中药熏蒸法1.中药熏蒸法的功效:发汗作用,排毒作用,活血作用,神经调节作用,药物作用。2.中药熏蒸法的适应症: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紧张性头痛,中风后遗症,小儿腹泻,下肢静脉曲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症。捏脊法捏脊法1.捏脊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保健按摩等作用。2.捏脊法的适应症: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3.捏脊法的注意事项:(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4.捏脊法的禁忌症: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中医适宜技术流程图中医适宜技术分类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
本文标题: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44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