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代诗歌散文阅读方法论》第三章艾青诗歌阅读示例2009.5.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大诗人艾青的生平事略。•掌握艾青各时期代表作的思想内涵。•深刻体会艾青的美学思想。•懂得艾青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艾青,本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96年5月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艾青坎坷多难的一生,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艾青浑厚博大的创作,深切传达了20世纪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生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气质和生活。艾青,是光荣的人民的儿子,伟大的人民诗人。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分成四节,来简略系统地了解艾青的生平创作,并阅读艾青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第三章艾青诗歌阅读示例第一节《大堰河――我的褓姆》――抗战之前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二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三节《南美洲的旅行》――建国初期与文革时期艾青的创作与生活第四节《光的赞歌》――社会主义新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一节《大堰河――我的褓姆》――抗战之前艾青的诗歌创作•艾青在5岁以前的生活是在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里度过的。•1928年7月,艾青考上了杭州的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即今浙江美术学院)。•从1929年初春到1932年1月,艾青在巴黎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回国以后,1932年7月12日晚,艾青在“春地画会”上世界语课时,遭到法租界巡警的袭击,和其它十二个美术青年一同被捕。•1933年1月14日的清晨,艾青望着铁窗外纷飞的大雪,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乡,想起了抚育过自己的慈祥的褓姆,心潮起伏,一气呵成,写下了他的不朽的诗篇《大堰河――我的褓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诗人怀着对逝者深深的感恩之情,通过对一连串典型的生活事象的具体描绘,以饱含深情的排比句式,讴歌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和纯朴美丽的内心世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一生,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以自己辛勤的劳作供养人们生存,以自己的乳液和光热温暖着人们的心,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千千万万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但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和不公,“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大堰河活着时“含着笑”地拼命操劳,和“含泪的去”以后的凄清悲凉,这一鲜明的对比,将大堰河和无数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作了相当典型的概括和总结,也深深渗透着诗人对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大堰河――我的褓姆》,是一条永远不绝的深挚感情汇成的河,诗人对往事的追怀,对逝者的讴歌,对人生的感叹,对世界的愤懑,通过排比和复沓的修辞手法,都完全融合在这滚滚滔滔、回环婉转的长河之中了。多少回,当别人朗诵或自己吟咏这首诗时,艾青都掉下了眼泪。•《大堰河――我的褓姆》在艾青的创作生涯乃至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署上了“艾青”这一笔名,几十年后,这个名字享誉世界;它第一次以对我们民族生活的透彻了解和逼真描绘,深深地追怀和赞美了一位中国的贫苦农妇,诅咒了社会的黑暗和不义,并将这一感情“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褓姆和她们的儿子”,它是艾青成长为伟大的人民诗人的第一座里程碑;它第一次以浑厚沉郁的气息和自由回荡的旋律,使无数读者感受到了艾青自由诗的巨大艺术魅力,艾青今后在自由诗中的一切创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端倪。第二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艾青于1937年冬天来到战时的首都武汉。•1937年12月28日夜间,艾青写下了著名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诗一开篇,艾青就以这样两句沉痛悲怆的咏叹,开始了对中国人民深重苦难的披示:无数人的家园被暴戾的敌人烧毁;妇女在死亡的恐怖里受尽刺刀的戏弄;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诗人以深广的忧愤,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沉痛的悲吟,强烈传送着民族共同的忧伤;并渴望以自己的诗篇,与受难中的人民一起承受苦难: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象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苦痛与灾难象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1937年12月28日夜间•这就是著名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震动人心的大手笔。那“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的悲怆诗句在篇中反复出现,这一高度概括着我们民族深重苦难的悲怆画面和这一出自诗人心灵最深处的悲怆旋律,将永远撼动着中国人的心灵;这种典范的艾青式的忧郁的美感,也将永远提升着中国人的心灵的品位。•1938年1月,应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李公朴先生聘请,艾青与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人一起来到临汾执教,后临汾吃紧,艾青又从陕西于38年3月回到了武汉。•两个多月的北方之行,艾青目睹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落后贫穷的生活,他对人民的苦痛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他自觉地把个人的情感完全交予了时代,“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就在颠簸的旅途中,艾青写下了《风陵渡》《手推车》《北方》《乞丐》《补衣妇》等名作。《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1938年初在《乞丐》中,艾青描写了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高超的造型能力,将“乞丐”的形象定格在如此典型的画面里: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在北方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这批作品,连同以前创作的《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篇章,合集为《北方》,作为“七月诗丛”之一,后来于1939年在桂林自费出版。这是诗人继《大堰河》后的第二个诗集。艾青在序文中写道,“我是酷爱朴素的,这种爱好,使我的情感显得毫无遮蔽,而我又对自己这种毫无遮蔽的情感激起了愉悦。很久了,我就在这样的境况里继续着写诗”。《北方》完成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是新文学战斗传统的胜利,也是艾青美学的胜利。•1938年4月,又一首著名的长诗《向太阳》,在艾青的笔下诞生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是艾青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艾青创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飞跃。从此,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诗人以更为广阔的视野,不仅表现人民的苦难,更传达了我们伟大民族在苦难中顽强的斗争精神;不仅鞭挞社会的不平,更热烈地赞美和执着地追求光明;而诗人那感伤的心灵,经历了以往苦难岁月的磨炼,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博大的境界。《向太阳》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不曾抬起过的头上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田野,河流和山峦……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向太阳》是一首热烈的赞歌,它以“太阳”为象征,以炽烈的语言,回荡的旋律,“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赞美着革命理想,并由衷地抒写了诗人心灵的醒觉和升华;《向太阳》又是一幅气韵雄浑的巨幅油画,它以奇丽的想象,流光溢彩的场景,生动展示了我国人民在抗战年代热烈紧张的生活和乐观主义的神情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于危难时迸发的同仇敌忾的意志和献身精神,表达了人民对民族解放的向往。这首长诗,不仅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鼓舞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就是在今天读来,也仍令人感奋不已。•1938年8月,艾青离开武汉经湖南衡山于11月底到达桂林。这时的桂林,汇集了不少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时间,各文化团体主办的形势座谈会、时事报告会、抗战文艺讲演,几乎天天都有;音乐会、美展、诗歌会也都没有间断;大小日报、晚报有十余家,各种杂志数十种;文化活动十分丰富。•艾青于1939年初春到《广西日报》当副刊编辑,后来又同远在香港的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由香港出版。生活是紧张而朴素的,就在这样的氛围里,艾青又完成了两首著名的长诗《他死在第二次》和《吹号者》。这是两首献给千千万万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抗日军人的诗篇,也是以鼓声和号角,激励千百万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诗篇。《吹号者》号角是美的――它的通身发着健康的光采,它的颈上结着绯红的流苏。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现在他开始,站在蓝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他开始以原野给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号角里去,――也夹带着纤细的血丝么?使号角由于感激以清新的声响还给原野,――他以对于丰美的黎明的倾慕吹起了起身号,那声响流荡得多么辽远啊……•从38年到39年,艾青还写了论文《诗与宣传》、《诗与时代》、《诗的散文美》以及《诗论》和《诗人论》,总结了自己从32年开始诗歌创作以来的实践经验,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想,这批著述,对我国新诗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筚路蓝缕之功。•1939年秋,艾青从桂林来到湖南,在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担任国文教员。这里位于西南山岳地带,有一种原始的山野之美,工作之余,艾青常常在江畔、林间和旷野上散步,写诗作画。•新宁半年,他写了《旷野》《冬天的池沼》《矮小的松木林》《青色的池沼》《水牛群》《小马》《灌木林》《山毛榉》《桥》《独木桥》《树》《秋》《水牛》《斜坡》《兵车》《解冻》《初夏》《没有弥撒》《街》《愿春天早点来》《太阳》《山城》《沙》《马雅柯夫斯基》等一批作品。后来经过编选,在重庆出版了诗集《旷野》。从这些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旷野》充分显示了艾青诗人兼画家的双重才能,这里的不少诗作,几乎都是一幅幅精湛的风景油画。《秋》雾的季节来了――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收割后的田野上……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就徘徊在它的上面……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
本文标题: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1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