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低碳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黄冠平
INTELLIGENCE实践与探索285行研究分析。1、在我国近几年的实证文章当中,采用的方法昀多为档案式研究,这和我国的经济现状和学术界研究的主流方向密切相关。国际国内对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高度关注,导致很多学者乐意去收集相关数据。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和中报、政府和一些机构掌握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相对公开和透明,易于收集和整理,因此对这些已有的现成数据库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已经成为实证研究的一种趋势,也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认同。2、学者目前较多的采用分析式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构建模型来解释相关的现象。在西方,分析式已经使用得较为广泛,在我国则还处于兴起阶段。随着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愿意采用分析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对实务的发展进行验证和推理,尤其在经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上能广泛的采用。若欲建立一个有价值的模型,要求研究者具有较强的数理统计功底和对研究命题深入广泛研究,否则,模型的不规范会导致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的经济现象和结论相离甚远。3、对较为传统的问卷式研究和案例式研究仍然较为重视且普遍使用。问卷式研究是通过对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来达到调查研究的结果,这有助于从大范围的样本中收集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在收集垮行业垮地域的研究数据上,特别是对相关行为人的研究调查具有优势;案例式就更为清楚明白,以一个或者几个企业为例,或则以企业的某一特定方面为例,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对象清楚明了,方向性较强,结果也往往较为真实可靠。4、对实验式研究方法的采取还有待加强。实验式研究是在一个模拟的状态下,对受试者的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这种研究方法的使用需要研究者在选择对象,提供模拟模型和环境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需要高度的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研究。西方会计学家较多的在研究管理者报酬,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采用这种方法,而在我国,由于较为缺乏开展这项研究的基本环境使得该方法采用较少,其发展也较为缓慢。四、从文章中采用的先进工具和模型来看实证研究在会计学术中的发展在纵观整个2003年到2008年的实证性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到有极少量的文章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工具和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例如:《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的集团的案例研究》(2007年9期)、《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营运效率之DEA分析》(2008年3期)等文章采用了BSC、DEA这些新的,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分析工具和模型。国内目前实证研究中,这些新工具的使用率还较低。一是因为我们的实际国情还达不到使用这些模型和工具的条件,二是因为对这些模型的应用我们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如要到达“洋为中用”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五、总结综合上述,实证会计作为一种较新的研究方式逐渐被人们熟悉和采用,实证会计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也会日益完善和深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浅析了实证会计研究在会计学界的近年的研究范围和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实证会计还是比较侧重于市场对会计信息需求及资本市场方面的研究,且大多数的方法和模式还是在以模仿西方国家的研究方式为主,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根据自身的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有的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实证会计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我国现今的经济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方式》.会计研究.2006[2]薛静:《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3]张达宁:《实证研究进程化研究》.经济月刊.2007[4]胡伟、宋丽然:《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回顾》.财会通讯.2008[5]丁颖秋:《解决我国实证会计研究问题的若干对策》.管理视野.2008低碳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黄冠平摘要:低碳城市污水的除磷问题在广州市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尝试延长缺氧反应时间来去除更多的磷,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反硝化除磷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它在更低的能耗下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取得了更好的磷处理效果。关键词:低碳污水反硝化除磷反硝化除磷菌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采用的是A/A/O的处理工艺。该厂自2004年投产以来,一直存在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C/N比较低的问题。虽然进水pH值(常年维持在6.7~7.4左右)和水流负荷非常稳定,但由于有机物浓度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运行中脱氮除磷的要求,因此该厂的出水水质一直不如1989年投产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1996年投产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但在对该厂工艺运行的调整中,我们发现在反应池DO充足(该系统采用微孔曝气,因此曝气比较充足)、NO3-N通过延长缺氧段的缺氧停留时间,缩短好氧段的曝气时间,能提高出水中磷的去除率。尽管反硝化除磷现象目前在A/A/O工艺并没有被认识到,但A/A/O工艺构造实际上也是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NPAOs(Denitrifyingphosphorusremovalbacteria)的富集,而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本身能以NO3-N作为电子受体提供给DNPAOs作为电子受体,证明在A/A/O工艺的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调整缺氧反硝化的时INTELLIGENCE实践与探索286间来提高除磷效率,而其他物质的去除率几乎没有变化。一、生物除磷机理1、传统生物除磷脱氮机理在厌氧条件下,兼性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溶解性化学需氧量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VFAs),聚磷细菌将VFAs转化为聚羟基烷基酸,其主要形式是PHB,聚磷菌合成PHA所需的能量少部分来自细胞内糖的酵解,大部分来自磷酸盐的释放;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PAO)活力得到恢复,利用O2为昀终电子受体氧化细胞内PHB获得能量,再从废水中过量摄取磷酸盐,并以高能聚磷酸键的形式存储能量,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达到去除磷的目的。由于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过程均需要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在污水中碳源不足的情况下,除磷菌和反硝化菌会争夺碳源。由于大坦沙厂三期系统COD的质量浓度较低(进水COD质量浓度小于200mg/L的情况比较普遍),氮磷含量相对较高,此矛盾就更为尖锐。2、生物反硝化除磷机理近年有研究表明,在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反硝化除磷菌DNPAOs,该细菌在缺氧反硝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NO3-N作为受体摄取磷,反硝化除磷工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反硝化和除磷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达到同步除磷脱氮目的。由于A/A/O工艺中厌氧段可能存在部分NO3-N,直接影响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段的释磷,间接影响生物在缺氧环境下的反硝化除磷,而且在通过传统曝气设备进行曝气的反应池中容易存在着曝气不充分从而需要延长好氧段反应时间的问题,因此对A/A/O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研究较少。二、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反应池简介1、三期反应池工艺流程三期反应池目前采用AA/O工艺运行,包括厌氧段、缺氧段、可变段和好氧段,可变段可视情况选择缺氧运行或好氧运行,当可变段完全曝气时厌氧时间:缺氧时间:好氧时间=1:1:4,当可变段选择完全缺氧运行时缺氧停留时间增加80%,如图1。图1反应池工艺流程图2、三期反应池进水水质我们以2009年1月29日至2009年2月9日的进水水质作为三期反应池进水水质的参考数据,其中CODcr、TN、TP采用广州市排水监测站的在线监测数据,BOD5因在线没有监测数据而采用5日后的化验数据,水质情况见表1。表1进水水质(2009.1.29~2009.2.9)mg/L项目CODcrBOD5TNTP数值范围76~29135.5~90.932.52~53.870.67~2.88平均值15059.944.141.60从表1可见,BOD5的值偏低,而BOD5/TN小于1.5,虽然BOD5/TP=37.4,但在AA/O工艺中污水先进行缺氧脱氮再进行好氧除磷,使碳源在缺氧池中大量消耗,影响后续的除磷效果。三、改变反硝化时间试验与结果1、试验时间和试验方法我们将试验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1月29日至2月3日为第一阶段,2月4日至2月9日为第二阶段。在1月29日,我们将三期反应池可变段曝气全部停止,开启可变段的搅拌机,使可变段全部变成缺氧段,并让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除磷菌在1月29日进行驯化,于1月30日至2月3日对进出水的各项指标去除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延长缺氧反应时间的污染物去除结果。在2月4日我们将可变段全部改为曝气,减少污水的缺氧停留时间增加好氧停留时间,并于2月5日至2月9日对进出水的各项指标去除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没有大的变化,故可以通过对这两个阶段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检验缺氧反应时间对低碳污水除磷的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对处理水量、停留时间以及总曝气量等其他参数都不作改变,以确定缺氧时间的延长对处理效果的影响。2、检测项目和方法CODcr(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采用广州市排水监测站的在线监测数据。由于在线监测数据为每两小时监测一次,数据较多,故对每日0时至10时以及12时至22时这两个时段的在线数据分别取平均值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3、试验结果在对试验效果进行分析前,我们首先对两个阶段的进水水质进行比较,如表2。表2进水水质比较mg/L项目CODcrBOD5TNTP第一阶段数值108~29140.6~89.738.96~52.270.69~2.88第一阶段平均值155.2856.3442.431.57第二阶段数值77~18335.5~90.933.95~53.80.94~2.48第二阶段平均值153.2564.9645.641.68从表2可见,两个阶段的各项进水指标差异较小,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故对两阶段的各项出水指标去除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图3、图4。两阶段COD去除率对比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第1日第2日第3日第4日第5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图2两阶段污水各试验日COD去除率对比INTELLIGENCE实践与探索287两阶段COD去除率对比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第1日第2日第3日第4日第5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图3两阶段污水各试验日TN去除率对比两阶段COD去除率对比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第1日第2日第3日第4日第5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图4两阶段污水各试验日TP去除率对比4、结果分析与讨论3.4.1TN去除率分析从图3可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厌氧反应时间相同、缺氧反应时间不同的情况下,TN去除率仍非常接近。由于污水中的氮大部分在缺氧阶段去处,因此可证明在碳源含量较低的污水中,由于在缺氧前段对碳源进行了大量的消耗,缺氧后段不一定有足够的碳源,此时通过延长的缺氧反硝化时间并不能提高脱氮的效果。3.4.2COD去除率分析从图2可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COD去除率都比较接近,第二阶段的去除率略高。因此,我们认为第二阶段较长的好氧反应时间消耗了更多的碳源,好氧硝化和除磷反应进行得比第一阶段更充分,从而使COD都能得到了更好的处理。3.4.3TP去除率分析从图4可见,第一阶段的TP去除率要优于第二阶段的TP去除率,平均去除率提高了5%以上。由于两个阶段的厌氧环境和反应时间一样,第二阶段的好氧硝化除磷时间更长,故可以认为在第一阶段更长的缺氧反应时间中取得了更好的除磷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次除磷试验证明活性污泥中含有集反硝化与除磷于一身的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反硝化聚磷菌DPBs。由于第一阶段延长缺氧反应时间提高了除磷效果却没能提高除氮效果,可证明在缺氧反应开始阶段池体中碳源以及NO3-N含量较高时反硝化菌容易在菌种的竞争中占优,但当碳源大量被消耗后污泥中越来越多的NO3-N逐步转化成NH4-N时反硝化反应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此时反硝化聚磷菌能吸收污水中的部分磷,且能在较
本文标题:低碳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黄冠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3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