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sinsinabcR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aR,2sinbR,2sincRC;②sin2aR,sin2bR,sin2cCR;③::sin:sin:sinabcC;④sinsinsinsinsinsinabcabcCC.(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A为锐角)求B。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图:法一:把a扰着C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有两个解。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的情况:当absinA,则B无解当bsinAa≤b,则B有两解当a=bsinA或ab时,B有一解注:当A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sinsin222CSbcabCac.4、余弦定理:在C中,有2222cosabcbc,2222cosbacac,2222coscababC.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2bcabc,222cos2acbac,222cos2abcC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222abc,则90C;DbsinAAbaCCABD②若222abc,则90C;③若222abc,则90C.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千米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O,∠BCD=45O,∠ADC=30O,∠ADB=45O(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本题解答过程略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即:an+1=an).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a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a与它的前一项1na(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1nnaad。注: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2(1为常数dndaann②211nnnaaa(2n)③bknan(kn,为常数18、由三个数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a与b的等差中项.若2acb,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19、若等差数列na的首项是1a,公差是d,则11naand.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maanmd;②11naand;③11naadn;④11naand;⑤nmaadnm.21、若na是等差数列,且mnpq(m、n、p、*q),则mnpqaaaa;若na是等差数列,且2npq(n、p、*q),则2npqaaa.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12nnnaaS;②112nnnSnad.③12nnsaaa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则21nnnSnaa,且SSnd偶奇,1nnSaSa奇偶.②若项数为*21nn,则2121nnSna,且nSSa奇偶,1SnSn奇偶(其中nSna奇,1nSna偶).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1nnaqa(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同号位上的值同号)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0,,2(1且为常数qnqaann②112nnnaaa(2n,011nnnaaa)③nncqa(qc,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na}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xalog}(1x)成等比数列.25、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G称为a与b的等比中项.若2Gab,则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注:由2Gab不能得出a,G,b成等比,由a,G,b2Gab)26、若等比数列na的首项是1a,公比是q,则11nnaaq.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mnmaaq;②11nnaaq;③11nnaqa;④nmnmaqa.28、若na是等比数列,且mnpq(m、n、p、*q),则mnpqaaaa;若na是等比数列,且2npq(n、p、*q),则2npqaaa.29、等比数列na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11111111nnnnaqSaqaaqqqq.②12nnsaaa30、对任意的数列{na}的前n项和nS与通项na的关系:)2()1(111nssnasannn[注]:①danddnaan111(d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na}前n项和ndandBnAnSn22122→2d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d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附: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⑴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nS,在0d时,有最大值.如何确定使nS取最大值时的n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求使0,01nnaa,成立的n值;二是由ndandSn)2(21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的值.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数列通项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一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二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看成是关于n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例题:1、等差数列中,,则.分析: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m,n),(m+n,)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得=0(图像如上),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例题:2、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为,若,n为何值时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以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是抛物线=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则因为欲求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即当时,最大。例题:3递增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求分析:构造一次函数,由数列递增得到:对于一切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对一切恒成立,设,则只需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显然有最大值,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构造二次函数,看成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因为是递增数列,即函数为递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为,抛物线对称轴,因为函数f(x)为离散函数,要函数单调递增,就看动轴与已知区间的位置。从对应图像上看,对称轴在的左侧也可以(如图),因为此时B点比A点高。于是,,得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例如:,...21)12,...(413,211nn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21dd,的最小公倍数.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nnnaaaa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212nnnaaaNnaaannn)(221都成立。3.在等差数列{na}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1)当1a0,d0时,满足001mmaa的项数m使得ms取最大值.(2)当1a0,d0时,满足001mmaa的项数m使得ms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1nnaac其中{na}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例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为an=1(1)nn,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解:观察后发现:an=111nn∴1211111(1)()()2231111nnsaaannn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nnba其中{na}是等差数列,nb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例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2nnan,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之和ns。解:由题设得:123nnsaaaa=1231222322nn即ns=1231222322nn①把①式两边同乘2后得2ns=23411222322nn②用①-②,即:ns=1231222322nn①2ns=23411222322nn②得23111111222222(12)212222(1)22nnnnnnnnsnnnn∴1(1)22nnsn4.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常用结论1):1+2+3+...+n=2)1(nn2)1+3+5+...+(2n-1)=2n3)2333)1(2121nnn4))12)(1(613212222nnnn5)111)1(1nnnn,)211(21)2(1nnnn6))()11(11qpqppqpq31、0abab;0abab;0abab.32、不等式的性质:①abba;②,abbcac;③abacbc;④,0abcacbc,,0abcacbc;⑤,abcdacbd;⑥0,0abcdacbd;⑦0,1nnababnn;⑧0,1nnababnn.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34、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零点分段法)求解不等式:)0)(0(0022110aaxaxaxannnn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5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