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小学作文系列--第一讲-先声夺人
1第一讲先声夺人小学生作文,我们可以分为六类,归纳为“一人一事一感想,一景一物一想象。”即写人、记事、读后感、写景、状物、想象作文。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为文如造屋。”感觉不无道理。写作和造房子一样,都需要讲究章法,比如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等,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讲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今天我们就先从开头说起。开头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今天讲的是“先声夺人”。顾名思义,也就是以人物的语言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来看一个课文中的例子:“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江菲)这篇文章以瑞恩的语言开头,直指文章主旨,并且点题,“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就是瑞恩的梦想。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再来看一个世界名著中的例子:“汤姆!”没人答应。“汤姆!”又没人答应。“这孩子到底怎么啦,我真搞不懂?你这个汤姆!”还是没有人答应。这老太太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朝房间看了看,然后她又抬高眼镜从镜片下面看。她很少或者干脆说她从来没戴正眼镜来找像一个小男孩这样小的东西。——《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这是世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开头,主人公尚未出场,透过老太太的语言,汤姆·索亚顽皮活泼的人物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就是人物语言开头的作用。但是,用人物语言开头也是有讲究的。这个开头的语言,或者揭示文章的主旨,或者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切不可为了开头而开头,那就是画蛇添足了。例如下面这个开头:“快起床了!都几点了?上学又要迟到了!每天都这么晚,你还想不想上学了?哎呀,你看看你这孩子!还不快点……”如果是写《唠叨的老妈》,就适合用这样的开头,但是如果是写《助人为乐的老妈》,这个开头显然不合适了。有诗为证:文章开头有多种,根据需要来决定。人物语言抓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声。2下面来看两篇例文,诚信“姐姐,你可以把这本书借给我看吗?”邻居那个小妹妹的声音稚嫩极了。我揉了揉她的小脸蛋儿,笑了:“行啊,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还啊?”这时,她可爱的小脸儿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看书要很久,可能得12个星期,12个星期之后我肯定还!”我愣住了,三个月?她一定是想让我忘了这事,然后把那本书给“吞”了吧?算了算了,小孩子不懂事,反正那本书我也不看了,就当送给她算了!于是我笑着点了点头。几个月过去了,确实把这事儿给忘了,她似乎也没有再在我面前提起那本书,而且也很少到我家了。呵呵,应该是被我猜中了。直到有一天。“姐姐,姐姐!我来还书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吓了一跳,出门一看,竟是那个小妹妹。她捧着那本故事书,站在我面前。“你……你这是打算还给我?”那小妹妹的声音又严肃起来:“没错!我说过我只看12个星期的,不管我有没有看完!”我不由得愣住了,在这个四岁的小女孩面前。三个月前的猜想,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我感谢她。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诚信。【点评】用人物语言开头,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就叫做先声夺人。我学会了坚强“哇!好帅啊,爸爸,我也要玩!我也要玩!”我一边羡慕地看着在溜冰场飞奔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边央求着爸爸。“好啊,我给你钱,你自己进去吧!”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我穿好溜冰鞋,缓缓滑入溜冰场,以蜗牛的速度绕着溜冰场转圈。突然前面有一个人失去了平衡,朝我撞来。一个急转弯,我的身体瞬间失去了平衡,猛地摔在地上。我用求助的眼神朝爸爸望去。爸爸走过来,用调侃的语气说:“怎么啦,不会就这一点小伤就放弃了吧?你也太软弱了吧!”我气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简直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我的亲爸了。我不服气地扶着溜冰场一旁的扶手站了起来,继续在溜冰场上缓慢地滑行。渐渐地,我越来越熟练了,逐渐将速度加快,我不禁洋洋得意。原来,溜冰竟然如此简单!突然,我的溜冰鞋的轮子压在一颗小石子上面。小石子卡进了轮子,轮子瞬间停止转动。我整个人直接摔在了地上。“啊!“我的一声惨叫,吸引了很多溜冰场的游客们。爸爸听到我的惨叫,终于装不了平静了,疾步走过来,蹲下身子:“怎么这么不小心,摔到哪了?”我咬紧牙关说:“膝盖。”爸爸抬起我的腿仔细地看了看,“没什么大碍,只是皮外伤。”他轻描淡写地说。“那我……还能滑吗?”我问。“你自己决定吧!”我忍住疼痛猛地站了起来,艰难往前滑去。大概过了十几秒钟,我偷偷地往爸爸的方向望去。我看到了一个微笑的脸庞,是那种满是父爱的笑。3我也笑了,那是因为,从此我将变得更坚强……【点评】文章用人物语言开头,交代事情起因,简洁明快。第二讲以小见大孩子天天生活在学校和家里,但是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不可能千篇一律。即使同样的老师上同样的课,但课堂上发生的事肯定跟昨天不一样;即使每天的下课时间都是一样的,但课间发生的事肯定不一样;即使你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但每天路上见到的人和事肯定也不一样。没错,这就是素材意识。一定要让孩子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有作文素材吗?非也!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经历?于是很多人就有了上面这位家长的想法——编故事。编什么故事呢?下雨妈妈来送伞,感冒送我去医院。同学帮我解难题,公交让座靠边站。天空飘着五个字儿,这都不叫事儿!呵呵!我们称这些作文为“最该死的作文”。因为它们已经毒害到了小学生的思想,好像除了这些事别的就不叫事儿了。另外,一定要有一种意识,要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生活中写哪些事呢?小事!要把小事写大,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以小见大。课文《一夜的工作》我们都有印象吧?周总理作为国家总理,肯定做过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作家何其芳也肯定知道周总理的一些事迹。可是他不写,他就偏偏写了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总理一夜的工作。因为这件事是他亲眼所见,是一件真实发生在他眼前的事情。他就是把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写得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了解到了周总理的伟大,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典型范例。我们在生活中的小事,数不胜数。爸爸的一个动作,妈妈的一个眼神,老师的一句话,同学的一个玩笑……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体会,有好多平凡的小事都可以拿来写。只要通过这件事能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就说明你选的事例是成功的。把它写具体、写生动,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在下面的例文《话说涛哥》中,作者选用的是老师上课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却能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文章作者选择的事例很小,但却能以小见大,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妈妈的电话》中,小作者没有写下雨妈妈来送伞,没有写妈妈和我共打一把伞,然后把伞偏给我自己被淋湿,那样就俗了。她只是写了一件让我们感觉很普通的小事——打电话让我穿雨衣,可让我们跟小作者一起感动的正是这一个电话。当然,事例的选择还要注意不能太随意,必须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要做到前后一致。例如,开头写小刚同学的特点是学习认真,大家都很佩服他,可后面却写了一个小刚帮助同学的事例,这样就是自相矛盾了。有诗为证:选材意识很重要,真实经历做材料。小事把它来写大,具体生动才叫妙。4话说“涛哥”我的老师叫涛哥,他的知识很渊博。善解人意又幽默,肚子里面笑话多。我的语文老师是王老师,深受我们班同学的喜爱,因为他不仅是个好老师,还是我们的好朋友,台上讲课风趣幽默,台下我们相处融洽。我们都亲切的叫他“涛哥”。先来看“涛哥”的“外形”吧。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双有力的大手,再配上一米八的个子,呵,整个一彪形大汉嘛!别看“涛哥”外形很猛,但内心还是挺细腻的。“涛哥”很善解人意,他总能用诙谐的语言,为大家摆平尴尬。那天上语文课,大家都积极举手发言,“涛哥”让陈明雍回答问题。明雍刚开始回答得很顺畅,但不一会儿,她开始支支吾吾:“这个,呃……”她的脸也有些红了。这时,“涛哥”意识到她可能紧张忘词了,随即叫了另一个同学替她补充,还笑眯眯地说:“你们看,陈明雍同学真谦虚,把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别人,大家要向她学习啊!”“涛哥”此言一出,大家都明白了,纷纷点头。再看明雍,她在那儿偷偷笑呢!一定是为老师的理解而感到欣慰。“涛哥”不仅善解人意,还非常幽默。“我给大家将讲个故事好不好?”瞧,刚上完新课,他又在“诱惑”我们了,回应他的当然是我们整齐的一句——“好!”“那我们今天就讲一个历史故事。话说三国时期,有个人叫做杨修。哎,我们班有没有姓杨的啊……”“涛哥”特别喜欢讲历史人物故事,他的语调时而平静,时而高昂,随着人物转换而变化,脸部表情与手部动作的配合也非常到位,完全能体现当时的氛围。“涛哥”肚子里有说不完的笑话,加上他幽默的表达,每次都让我们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这就是我们喜欢的“涛哥”,一个有故事的“涛哥”。第三讲旁征博引有人说,是不是书读多了,就一定能够写好作文?三个字,不一定!或许你感到疑惑,杜甫都曰过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没错,这句诗是杜老师说的,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可人家杜老师说了,是“破”,就是要把书读透。可是,我们做到了吗?回想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读过很多书,多了不敢说,几百万字有吧?那时候流行言情小说,读完后我们就幻想长大后也能经历一段书中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流行武侠小说,读完后我们就憧憬啥时候能练就主人公的那番绝世武功,仅此而已。班上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读过很多书,可是又有几个人写好作文呢?没几个!那读书和写作就没关系吗?当然有!关键是你怎么读,如果你读书只是关注故事情节,只是关心人物的命运,比如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那个人最后会跟谁在一起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那的确对你的写作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表达,也就是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能如此吸引我,这样对你的写作才能有帮助。举个例子,五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猴王出世》,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开头是这样的一段话:5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如果你仅仅从这段话中读懂了石猴是从石卵里化出来的,那不会对你的写作有任何帮助。你要这样读: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写得到底好在哪里呢?我要好好研究一下瞧!一个“名曰”,一个“唤为”,都是“叫做”的意思,干嘛不一样,这叫“求变”,避免重复;“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都是三个字,并且结构统一,这叫节奏;“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叫对称。人家吴承恩老先生可不是浪得虚名,读完这段你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对名家的敬畏,对名著的敬畏。这样读一遍西游记的话,你的收获会有多大?这才叫读书,这样读,读完一本名著你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半个作家了。那么读书对写作还有什么帮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旁征博引。我们经常在写作文中要引用一些名言、诗句、歇后语、俗语等,如果引用恰当,往往可以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例如下面的例文《亲情》,引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再加上真实的天气描写,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还有《啄木鸟在行动》中引用的歇后语和诗句也是恰到好处,为本来较平淡的一篇文章增色不少。其实,小学生的作文,我们不要要求太高,有一两处亮点已经不错了,日积月累,肯定会越来越精彩。当然,旁征博引需要恰当,不管引用什么,你必须熟悉它的意思和用法。不然非但不是画龙点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了。有诗为证:旁征博引有诀窍,恰到好处很重要。引用恰当叫亮点,画蛇添足成笑料。亲情“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方的天气好像在验证杜牧的诗句,连绵不断的雨已经下了几天了。清明节这天,雨终于停了。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醒了。推开窗,只见晨雾笼罩着整个大地,一切都在白茫茫之中。妈妈对睡眼朦胧的爸爸说:“快起来!不要那么懒,去刷牙洗脸
本文标题:小学作文系列--第一讲-先声夺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