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杨书铭
30中国环保产业2007.10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杨书铭(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北京100026)摘■要:文章介绍了“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状况及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分析了印染废水的污染状况及水质水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制定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路线。关键词: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废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377(2007)10-0030-041纺织印染行业污染状况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的重要行业,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的重点污染源之一。据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第5位。2004年全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3.6亿m3,其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位于各工业部门第6位。印染废水属于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氮磷含量低,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对印染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印染产品中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产量加大,生产设备中间歇式印染设备占有较大比重。由于产品品种的变化及染料和助剂投配量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其废水排放量和水质浓度均高于以往连续式染色工艺,这给已建的废水处理工程增加了治理难度,也对传统的污染治理达标排放技术提出了挑战。总体上看,我国印染行业工艺设备水平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为了参与世界纺织品市场竞争,增加出口创汇,很多企业已从国外进口了一定数量的当代先进印染设备,这些设备在节能降耗上效果较明显,能耗与原有印染设备相比有较大降低,但国内印染企业在生产工艺创新和生产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印染企业,其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据调查,我国印染企业生产的棉印染产品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在3.0~6.0吨/百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大型棉印染企业的单位取水量为3.0吨/百米,已处于较先进水平,其余企业一般在4.0~4.5吨/百米。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在4.5~5.5吨/百米,个别企业则高达8.0吨/百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因此,我国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任务很重。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纺织印染行业这些年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重点是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如:在前处理工艺上采用高效退煮漂短流程工艺、生物酶前处理工艺、环保型前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31CHINA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Y2007.10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处理助剂及其改进型工艺;在染色工艺上采用环保型低碱固色的活性染料湿短程染色、冷轧堆染色、超临界CO2染色、微悬浮体染色、微胶囊无助剂染色、数码喷墨印花等新工艺也均有深入的研究和不同程度的应用;在染色设备上较大量地采用小浴比的液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和变频调速传动。这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采用对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均有明显的作用。目前,这些技术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在印染行业较发达的地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浙江、江苏等省)很多老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的企业还开展了持续清洁生产审核,都取得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近些年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基本实施了中费、高费方案(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已有设备改造、增加供水和供气的计量设备、回收冷凝水等)。方案的实施减少了资源消耗,生产成本降低,一般可节能20%~40%,减少废水排放量20%~30%,减少COD排放量15%~30%。但是,能源审核对有自备锅炉的印染企业开展较少,这是由于锅炉出力与生产需要不相匹配,在运行控制上有一定困难。而对集中供热的印染企业,通过增加计量设备和加强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3纺织印染行业水质水量的变化由于印染企业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以及加强计量管理、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价格的调整等多方面原因,“十五”期间与“九五”期间相比,单位产品排放的废水量有所减少。根据纺织工业2005-2020年节水规划要求,预计2010年印染行业在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通过设备改造和加强管理,其取用新鲜水的总量将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采取节水措施,使排放废水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如当前棉及棉混纺印染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水水质,已由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COD为800~1200mg/L逐步提高至目前的COD为1500~2000mg/L,这给已建企业的原有废水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部分地区环境排放标准提高和环境质量升级,行业内不少企业废水处理工程正面临着技术改造及提高其处理能力的要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涤纶碱减量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碱性、高浓度、含难降解的对苯二甲酸等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是印染行业中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有的企业对该类废水采取回收对苯二甲酸后分质处理的办法,但在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治理上仍有一定难度,处理费用较高。该类废水若不进行治理则会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4制定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路线印染废水属于含有一定量有害物质的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从国内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和节省投资,首先必须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后再进行末端治理,从而可减少治理工程的投资。在进行末端治理时,首先应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以生物治理为主、以物化处理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这是符合印染行业实际情况的。通过生物处理可以先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剩余污染物可再采用诸如化学投药等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去除。采用该技术路线对色度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一般典型的治理工艺流程如下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则通过浓缩、脱水后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置。该技术路线于2001年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用以指导我国印染行业的废水治理。该技术路线根据印染废水的特性,总结了我国印染行业近30年来废水治理的经验,经过技术比较后提出,符合我国印染行业的实际状况。该技术路线充分体现了源头控制、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关系,将印染废水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分析研究。因此,根据各类印染产品排放的废水浓度和各地区排放标准的要求,只要选用合理的单元设计参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可以实现和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该项技术政策在“十五”期间得到推广应用,并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指导印染行业的废水治理。典型的印染废水治理流程图32中国环保产业2007.10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上述治理技术路线适宜各类印染产品的废水治理,但是由于纤维种类不同,所使用染料和助剂的品种不同,其流程中各单元的设计参数也不相同。由于纯棉、棉混纺及化纤碱减量产品的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为满足排放要求其设计负荷值较低,废水处理的停留时间较长,而毛纺印染产品废水处理由于其污染物浓度较低,单元构筑物的停留时间则较短。在选择合理设计参数的情况下,上述的治理流程可满足排放标准COD≤100mg/L、色度≤50(倍)的要求。在流程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和设计。(1)调节池的作用由于印染产品品种变化较大,而且间歇式印染设备应用较多,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水量变化较大,因此,流程中调节池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调节池的设计中需考虑不同水质的混合功能,部分调节池前端还需具有酸碱中和功能。理论上讲,调节池池容越大越好,但考虑到设计流程的总体布置和技术经济比较,调节池中有效容积的停留时间应以6~24h为宜,处理水量较大其有效池容可相对较小些。(2)水解酸化池的作用由于印染废水中人工合成有机物及大分子量有机物较多,特别是难生物降解物质较多,单纯用好氧生物处理则能耗较高,处理效果较差。而水解酸化池的设置则是利用厌氧反应过程中的水解酸化作用,将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较易降解物质,使其污染物的分子量变小,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提供较好的条件。印染废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池COD的去除率一般为15%~30%,为了达到上述的处理效果,水解酸化池进水的布水方式特别重要。要求布水均匀和泥水的充分接触混合而又不使水解污泥流失为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池顶渠道多管布水和脉冲布水。5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1)印染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规划改造。一些位于城区或近郊区的印染企业也面临着搬迁、改造的发展机遇,很多印染企业搬迁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或工业园区内,并对各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由于废水处理的规模较大,而且为新建工程,因此可以采用较完整的治理工艺和实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并由素质较高的运行人员管理,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如浙江绍兴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印染废水为主,其处理规模已达100万t/d(60万t/d已投入运行、40万t/d即将投入运行);浙江的萧山、江苏的吴江、江阴等地,印染工业园区处理规模均在10万~20万t/d,并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实行集中化运营管理后可通过网络平台与环保部门联网,从而加强监督管理。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3-2006),并于2006年9月10日起实施。根据循环经济理念,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都是传统的发展思路,生态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第二代,工业园区经过改造也将向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和共进,是社会层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基础,真正体现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绍兴袍江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一个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引进生态化高新技术和项目。如生物制药、包装材料及食品饮料等产业,实现区域整合,促进园区产业升级优化,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增强了园区内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园区内各产业排放的废水经过调节得到改善,比单一纺织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处理效率更高。该示范区的建设为纺织印染行业走生态发展之路提供了示范样板。(2)企业原有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由于排放水域水质环境标准要求的提高,企业原有的完全采用生物处理的废水治理技术只能达到排放COD为150~180mg/L的要求,不能满足COD≤100mg/L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原流程中增加水解酸化池和化学投药池,或只增加化学投药池。(3)废水再回用的研究与应用目前,由于印染产品是以湿法加工为主,水作为媒介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产品品质,为了节约用水,除了尽量降低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用水量以外,在增加产品产量或连续扩大生产时,须开源节流,因而实现废水资源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不少企业正在开展以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印染废水作为新水源,进行深度处理的试验,使其出水能满足生产需要。如山东省一些企业采用高33CHINA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Y2007.10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效生物处理(生物活性炭池或生物曝气滤池)和化学脱色处理,其出水可以满足生产中产品漂洗、冲洗地面、绿化等需要。浙江一些印染企业则采用废水分质处理的方法,对较高浓度的废水采用符合达标排放要求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而对较低浓度的废水则采用生化—物化处理方法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生产和辅助生产用水的需要。由于采用分质处理的方法处理成本较低,因而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印染产品(如棉织物染色)由于纤维的亲水性能较强,对回用水的色度要求比化纤产品要求高,采用光化学氧化等氧化脱色技术后,也可回用于织物的漂洗等方面。总之,通过各种治理技术的组合,可使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的50%~70%得到回用。但企业具体回用水量的多少应通过水量平衡来确定。(4)印染产品废水排放标准的分类制定除了国家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外,纺织印染行业也有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各类纺织印染产品均
本文标题: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杨书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9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