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新型师生关系浅论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最终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落实。传统师生关系忽视学生的个性与独立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师生关系出现紧张甚至恶化。课改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强调用真心去建构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意义。关键词:传统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平等;对话;意义Abstracteducationofteachersandstudentsinthelongrunrelationshipformedinthe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sreferstotheteachingprocess.Isoneofthemostbasic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inschools,itnotonlyinfluencethedevelopmentofstudents'psychology,moralcharacterandpersonality,butalsodirectlyaffectstheeducationteachingeffect,ultimatelydeterminestheeducationgoalcanbeimplemented.Thetraditional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oignorethestudents'individualityandindependence,andtherequirementsofqualityeduc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ppearnervousevenworse.Curriculumreformcallsfornewtypeof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enew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npersonalityonthebasisofequalitymutualrespectandsetupakindofemphasisonusesincerelytoconstruct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enewrelationshiphasgreatsignificancetotheeducationteaching.KeyWords:Traditionalrelationship;Thenewrelationship;Equality;Dialogue;Meaning目录引言………………………………………………………………1一、传统师生关系………………………………………………1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1(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点是“平等”……………………2(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对话”……………………2(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2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2(一)尊重与理解、民主与平等…………………………………2(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3(三)用爱心融化学生……………………………………3结论…………………………………………………………………5注释…………………………………………………………………5参考文献………………………………………………………………5致谢…………………………………………………………………5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学生进了学校,自然和教师形成了师生关系。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这种关系与终生的、深刻的亲子关系极其相似。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体系的现实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品德和个性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最终决定着教育目标的能否落实。一、传统师生关系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当这种理念走向无视学生作为独立社会个体的存在价值时,尊师重道就变成了对教师和权威的盲从,从而最终会减弱整个新生一代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人格的成长。笔者曾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实习半学期,并担任班主任。深切感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极大的弊端。该校属于农村学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周边农村,素质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校采用“暴力”教育教学。在课堂中,肆意批评学生,甚至出现侮辱人格的语言;在日常教育中更是采取“耳光”教育,有时教师甚至特许学生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为了避免体罚,而老师的命令成为了必须服从的绝对权威。在这里谈不上素质教育,甚至不是教育教学,只是一种以教育之名的“管理”。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不是说脸是代表人尊严的地方吗,为什么别的老师管教我时总是打我的脸呢?”我哑口无言,此刻深深体会到转变传统的、以老师的话语为权威的师生关系的迫切性。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师生之间相互伤害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与媒体之上,这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寻衅恣肆,一方面也是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影响的结果。当前的教育中,“棍棒教育”,“严师出高徒”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老师之所以采取如此的方法也许也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好的初衷,然而对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领情,甚至反过来用暴力伤害老师。学生打教师、伤害教师的事件也同样出现在我所实习的学校,最终由警方出面,将该生开除并遣送回家。这件事同样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并不站在老师的立场,而是站在该学生的立场,谴责老师教育失当。我们说,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身体不断成长发育的同时,心理世界也在不断的壮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使其产生叛逆心理,不自觉中就会将老师的管教当做一种充满敌意的行为。学生强调个性,要求独立,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而不惧怕教师,这就容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于老师产生冲突。这就更要求老师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学生,改变传统的“尊”师理念。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知识量甚至远远超过了老师,教师已经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的代表,教师的权威性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于学生的质疑与挑战。教师与学生之间日益紧张与恶化的关系以及现阶段师生关系所存在的种种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探究并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刻不容缓。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没有任何内在和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豁亮、交互共生而创设的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和人道的师生关系。其基点是平等,其特征是对话,其本质是民主和创造。(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点是“平等”。①教师和学生虽然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即作为人的尊严应该是平等的。这是由于人的尊严是超越年龄、知识、能力和经验水平的,它只取决于人作为人的内在本质。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与尊卑之分。这要求老师必须放下“身段”,以低姿态来面对学生。(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对话”。①“对话”作为一种权力的分享,师生之间只有处于平等的关系时,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民主的教育就是要在教育组织生活中为师生双方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师生共同参与到对话中来,共同分享知识和权力,共同决策与认同。真正实现了对话的课堂教学,师生才能实现知识上的互补、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人格上的成长。(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由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学会生存》中所描述的那样,“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s)(不管我们给这个名词什么意义),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②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这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②只有在这种民主气氛中,师生双方才能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教师方面来看,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尊重与理解、民主与平等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敬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批评,扬长避短,即使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以尊重为前提的。如果教师不说尊重,只言爱,那么学生同样感受不到教师的管教是爱的具体表现。这里所说的尊重,尤其是指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与鼓励。在实习过程中,有一名同学几乎什么都不会,甚至不会拼拼音,作业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开始我非常气愤,因为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不会拼拼音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先后找他谈话,让他重写,最后发展到严加批评,但效果不佳,他甚至十分腻烦。后来经过家访和多方了解,发现他的父母离异,他从小由爷爷照顾,爷爷是文盲,对于他的学业没有任何帮助能力。许同学还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平日自由散漫,不受管束,没有打好学习基础,一直拖延到初中,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了解到他的经历后,我十分同情和理解。他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一环,就要求学学校教育予以他更多的关爱,于是我开始改变教育方式,既然基础不行,就从基础开始抓,通过给他补课和亲自监督其写作业,他的情况有所改观,在课堂上表现出“我也会了!”的兴奋感。平时多找他聊聊天,传达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打开他的眼界,让他明白这外面的世界很大,必须让自己足够优秀才能走出去,要学会努力改变现状。“让每个都获得成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条。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成为每一位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助燃器和指导者。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才能的创新教育目标。(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就必须要有着渊博的知识,必须要刻苦钻研业务,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单独的一个领域,它是全面的。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本着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都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教师于学生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提供给学
本文标题:新型师生关系浅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0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