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过滤•§4-1过滤概述•原水经过沉淀后,水中尚残留一些细微的悬浮杂志,需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过滤就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水的浊度不超过3mg/l(新标准不超过1mg/l)。•过滤对生活饮用水的水厂来说,必须有过滤,这是不可缺少的。•右图为常用的普通快滤池的构造图,池体为钢筋混凝土水池。•滤料层、垫层、配水系统、排水槽。•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快滤池工作周期。•普通快滤池构造剖视图•滤速: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滤水量称为滤速。•(m/h)•单位面积上的过滤水量,这是表面负荷,但它具有速度的因次“米/小时”所以习惯上又把表面负荷称作过滤速度。•Q—滤池的过滤水量(m3/h)•—滤池的过滤面积(m2)•普通快滤池v=810m/h;周期T=1224h•在保证滤后水质前提下,设法提高滤速和工作周期,这一直是过滤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因此推动了过滤技术的发展。•双层滤料v=1014m/h;•多层滤料v=1824m/h。Qv§4-2过滤理论•一、过滤机理•筛滤机理•设D=0.5mm,以球体计,d80m。•既80m以下的颗粒都可以通过砂层。•而经过混凝沉淀的进入滤池的最大颗粒尺寸一般为2030之间,还有很多更小的颗粒,但滤池都能去除掉它们,说明不是“筛滤”的作用。筛滤的机理无法解释。•经过多人研究,认为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水中的悬浮颗粒能够粘附与颗粒表面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被水流夹带的颗粒如何与滤料颗粒表面接近或接触,•第二、它们接近时依靠那些力的作用,使它们粘附于滤料表面上。(一)颗粒迁移•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孔隙中的水流一般属层流状态。被水流夹带的颗粒将随水流流线运动,它之所以会脱离流线而与滤料表面接近,完全是一种物理的力学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作用引起:•当颗粒尺寸较大时,处流线中的颗粒会直接碰到滤料表面产生拦截作用;•颗粒的速度较大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流线,产生沉淀作用;•颗粒具有较大惯性时也可以脱离流线与滤料表面接触(惯性作用);•颗粒较小时,布朗运动较剧烈时会扩散至滤料表面(扩散作用);•在滤料表面附近存在速度梯度,非球体颗粒由于在速度梯度作用下,会产生转动而脱离流线与颗粒流线接触(水动力作用)。(二)颗粒粘附•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时则在范德华引力和静电力相互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下,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上,或者粘附在滤料表面上原先粘附的颗粒上。此外,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会存在。粘附过程与澄清池中的泥渣所起的作用基本类似,不同的是滤料为固定介质,排列的紧密,效果好。•因此,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未经脱稳的悬浮物颗粒,过滤效果很差,这就是证明。基于这一概念,过滤效果主要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而无须增大颗粒尺寸。相反如果悬浮颗粒尺寸过大而形成机械筛滤作用,反而会引起表面滤料孔隙堵塞。•(三)滤料层截留杂质的规律•粘附力和水流剪力相对大小,决定了颗粒粘附和脱稳程度。•如图:颗粒粘附力和平均水流剪力示意图。•图中:Fa1表示颗粒1与滤料表面的粘附力;•Fa2表示颗粒2与颗粒之间的粘附力;•Fs1表示颗粒1所受到的平均水流剪力;•Fs2表示颗粒2所受到的平均水流剪力。•过滤开始阶段,滤层比较干净,孔隙率较大,孔隙流速小,水流剪力Fs1较小,因而粘附力作用占优势(大量杂质被滤层表面所截留)。•随着过滤时间延长,滤层中杂质逐渐增大,以至最后粘附上的颗粒(图中颗粒3)将首先脱落下来,或者被水流夹带的后续颗粒不在有粘附现象,于是,悬浮颗粒便向下层推移,下层滤料截留作用渐次得到发挥。•水中杂质进入滤层后,首先被第一层滤料截留大部分,少量“漏网”的杂质被下层的滤料所截留。过滤到一定时间后,表面滤料间孔隙率逐渐被杂质堵塞,严重时,由于表层滤料的“筛滤”结果,形成滤膜,使过滤阻力剧增。其结果,在一定过滤水头下,滤速将急剧减小,或滤膜产生裂缝时,大量水流将自裂缝中流出,造成局部流速过大而使杂质穿透整个滤层,出水水质恶化。•这时尽管下层滤料还未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过滤也将被停止。(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情况见图)•滤层含污能力:是指工作周期结束时,整个滤层单位体积滤料中所截留的杂质量,以kg/m3或g/cm3计,显然含污能力大,表明整个滤层所发挥的作用大。•滤池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滤池出水水质恶化超过水质标准,而停止工作的滤池工作周期为水质周期T1。•水质周期常常用实验得到,其实验方程为:•k1、a—系数与水质有关(可根据周期反求)•L0—滤层厚度;•v—滤速;•d—滤料直径。•T1与L0成正比、与v成反比,与d成反比。(滤料粗,周期短)•(见教材P316))(17.07.1011vaddvLkT二、过滤水力学•一、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卡曼——康悉尼计算公式(Carman——Kozony)•式中:h0—表示水头损失(cm);•—水的运动粘度(cm3/s);•g—重力加速度(cm/s2);•m0—滤料孔隙度;•d0—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cm);•l0—滤层厚度(cm);•v—滤速(cm/s)•—滤料颗粒球度系数。•实际滤层是非均匀滤料。计算非均匀滤层水头损失,可分成若干层,则各层水头损失之和为整个滤层总水头损失。02030200)1()1(180ldmmgh•设粒径为di的滤料重量占全部滤料重量之比为pi,则清洁滤层总水头损失为:•分层越多,计算精度越高。•(悬浮物杂质增多,m0由H0公式知,当d0、l0、T已定时,如m0、H0不变v,反之v不变H0)•这样就产生了等速过滤与变速过滤两种过滤方式。•(二)等速过滤中水头损失的变化•当滤池过滤速度保持不变,亦既滤池流量保持不变时,称“等速过滤”。niiidpvlmmghH120302000)/()1()1(180•冲洗后刚开始过滤时,滤层水头损失H0,当过滤时间为t时,滤层水头损失增加Ht,于是过滤时滤池总水头损失为:•式中:H0—清洁滤层水头损失cm;•h—配水系统、承托层及管(渠)水头损失之和cm;•Ht—在时间为t时的水头损失增值cm;•式中的H0和h在整个过滤过程中不变。Ht随t增加而增大。Ht与t的关系,实际上反应了滤层截留杂质量与过滤时间的关系,亦既滤层孔隙率的变化与时间关系。由于过滤情况很复杂,目前虽然不少计算公式,但与生产实际都存在着差距。•通过实验Ht与t一般呈直线关系。(见下图)ttHhHH0•图中Hmax为水头损失增值为最大时的过滤水头损失。设计时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决定,一般为1.52.0m。•图中T为过滤周期。如果不出现滤后水质恶化等情况,过滤周期不仅决定于最大允许水头损失、还与滤速有关,设滤速v'v,其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为H0'一方面H0'H0,同时单位时间内被滤层截留的杂质量较多,水头损失增加也较快,tg'tg,因而,过滤周期T'T。其中已忽略了承托层及配水系统、管(榘)等水头损失的微小变化。•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Hmax,过滤既告终止。•令:T'=T2T2—压力周期(是由水头损失达最大允许水头损失而结束的过滤周期)HHH0T•实验方程:•k2、b系数,通过实验确定;•T2与hmax、d成正比;与v、l0成反比,l厚,t2短。•(三)变速过滤中的滤速变化•滤速随过滤时间而逐渐减小的过滤称“变速过滤”或“减速过滤”。•在过滤过程中,如果过滤水头损失始终保持不变,由前H0公式可知,滤层孔隙的逐渐减小(m0),必然使滤速逐渐减小(v),这种情况称为“等水头变速过滤”。•变速过滤的特点:•与等速过滤相比,在平均滤速相同的情况下:•1.减速过滤的滤后水质好;•2.在相同过滤周期内,过滤水头损失较小。•3.相反,滤层内截留杂质较多时,虽然滤速降低,但因滤层孔隙率减小,孔隙流速未必减小。)(1102max5.022lvbdhdkT•此图为一组4座滤池滤速的变化•如一组中滤池个数更多就接近连续曲线了。•(四)滤层中的负水头(滤层中的压力变化)•1.何为负水头现象•在过滤过程中,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以至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时,便出现了负水头现象。•各水压线与静水压力线之间水平距离表示过滤时滤层中的水头损失。•2.负水头对过滤的影响及破坏作用:•负水头会导致溶解与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而形成气囊。气囊对过滤有破坏作用:•减少有效过滤面积,使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及滤速增加,严重时会破坏滤后水质;•气囊会穿透滤层上升,有可能将部分细滤料或轻质滤料带出,破坏滤层结构,反洗时,气囊更易将滤料带出滤池。•3.解决的办法:•增加砂层上的水深;•滤池出口位置等于或高于滤层表面。(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所以不会出现负水头现象就是这个原因)•一旦出现负水头现象,首先必须停池。•三、滤池的最佳工况•水质周期•压力周期•如果给一个不包括垫层的最大允许水头损失hmax。•hmax大、T2大,维护费用低,但建筑费用高;•hmax小、T2小,维护费用高,但建筑费用低。•一定有一个经济值,通常采用1.52.5M(hmax)。)(17.07.1011vaddvLkT)(102max5.022LvbdhdkT•T1和T2不会恰好相等,如何使T1和T2接近:•L大、T1大,直线关系;•L大、T2小,直线关系;•LL0时,T1T2。•T2没达到,水质恶化,是不经济的、不理想的,水质控制较麻烦,在L1厚时工况是理想的,但是不经济。•最佳工况应该是:T1=T2、L=L0(滤层厚度为L0)•加厚滤层厚度,就可以加大水质周期,使T1接近T2,设计时使工况在最佳点右侧,使T1始终大于T2(加大L0即可达到)也可通过改变粒径达到。•T1=(1.21.5)T2,这样比较有利,管理方便,但不是最优的。•五、改善滤池过滤过程的途径•1.反粒度过滤•设滤料的粒径循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使水流经过粗滤料,再经过细滤料,既所谓“反粒度”过滤,这是一个新的概念。•2.上向流过滤•滤料的粒径仍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自滤池下部进水,上部出水,成反粒度过滤方式,起作用的是粗滤料粒径。•上向流过滤即可加大周期或加大滤速,当滤速较高时,水使砂层悬浮起来,为了稳定滤层加格网,构造较复杂。•缺点是:冲洗时滤层膨胀受到格网限制,增加冲洗困难,影响冲洗效果,反冲洗时,卵石上的泥冲不净,露天的滤池得想办法防止树叶等杂物堵塞孔眼。方法是可行的,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得到推广。•3、双向流过滤•水从上、下进入,而从中间引出,由正向流和反向流组成,解决了滤料的悬浮问题,由于有上向流同样的缺点而没有推广。•2.双层、多层滤料过滤•双层滤料,上层采用的是重力较小的无烟煤,下层采用的是重力较大的石英砂,在反冲洗后要保持分层状态,不混杂。•70年代我国也出现了三层滤料:•上层:无烟煤0.82.0mm=1.41.7•中层:石英砂0.50.8mm=2.6•下层:磁铁矿0.250.5mm=4.7•下层也可采用石榴石。•可以大大的提高滤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3.粗滤料过滤•d增大,粗滤料颗可提高滤层的含污能力,增大压力周期,有的粒径可达1.02.0mm,同时要增大滤层厚度,粗滤料反冲的水量大,限制了滤料过粗。•4.均质滤料的组成•均质滤料是指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任意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条件是反冲洗滤料层不能膨胀。当前应用较多的气、水反冲洗滤池就属于均质滤料滤池,这种均质滤料层的含污能力显然也大于上细、下粗的级配滤层。•5.辐流式过滤•中间进水,辐射流经砂层。•一般滤池,流速太大,影响水质,这样v不能提的太高。(国外滤速又回到5m/h。滤速进口高速度,出口流速减小,得到优质的过滤水,把高滤速、优质水结合起来了,但要解决好配水。六、直接过滤•原水不经沉淀池而
本文标题:过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7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