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浅析肖常惕
文稿收到日期:2009-08-13从青岛的浒苔,到上海的绿萍,藻华污染在我国近海已日趋严重。除了受工业、生活等废水废弃物排放的影响,海水养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近20多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的我国近岸海域,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整体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灾害频繁,海水三类水质以上占近岸海域面积56.8%,而一类水质仅为14.7%。赤潮发生则由20世纪70年代的每年1~2次增加到90年代每年20多次,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1]。1海水养殖对海域环境影响的类型1.1水域污染饵料的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大规模海水养殖使得大片水面被围栏或密置网箱,水面超负荷运载,由于网围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排泄物增加,致使水中氮、磷等营养要素和有机物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增加,赤潮发生率提高。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在深水网箱中,饵料未摄食部分和鱼类排泄物是浅海普通网箱的几倍。因深水网箱投放水域较深、生产者很难对饵料投放、用药量、网具清洗等进行科学管理。深水网箱比普通网箱养殖将产生数倍的污染。还有化学药物的污染。在海水养殖中常使用化学药物,如消毒剂、杀虫剂、治疗剂、抗生素和防腐剂等,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养殖废水排放后,对近岸水域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将产生直接影响。在海水网箱养殖中,许多化学药物可以直接入海,如治疗皮肤病和鳃病的外用药;药物也可以间接入海,主要是通过饲料溶失和排粪等途径。有资料表明养殖使用的抗生素仅有20%~30%被鱼类吸收,70%~80%的抗生素会进入水环境中。而且,在生产上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例如1987年挪威的水产养殖业使用了48.5t的抗生素类药物[2]。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用过的药物多达数百种。这些药物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短期或长期的退化。某些毒物,如藻毒素、麻痹性贝毒引起的养殖自身污染现象也应当引起重视,其危害性不容小觑。1.2生态系统的破坏人为的盲目引进物种,造成捕食、竞争、寄生等中间关系的破坏,有害生物或病原体等的携带及与原有自然种群或近缘种杂交而导致的基因污染等。引种或移植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和见效快等特点,对丰富水产种质资源、增加养殖种类、增加产品结构、丰富水产品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人为的盲目引进或移植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污染。缺乏天敌的外来物种大量增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比如水葫芦。1.3海岸线的破坏圈养的方式会破坏自然岸线。人为的建坝围海,完全的改变了原有的岸线,破坏泥沙的正常输运和流场,可能导致海岸的侵蚀加剧。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浅析【提要】藻华污染在我国近海已日趋严重。除了受工业、生活等废水废弃物排放的影响,海水养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但是这种污染是可控的。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方法控制污染,修复环境。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式进行海水养殖,就能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及对策作一些简要分析。肖常惕等,2009。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浅析,《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4(9):9-10。关键词:海水养殖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对策第24卷第9期2009年9月现代渔业信息MODERNFISHERIESINFORMATIONVol.24No.9Sep.,2009肖常惕张书颖陈海军(辽宁省海洋环境预报总站)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南一经街103-3号邮编:110014严国强(海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邮编:57010510第24卷第9期现代渔业信息2消除影响的对策2.1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一般包括换水、使用增氧机、施用改良水质的化学物质、紫外线杀菌等,为有益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创造昀佳条件。增氧、清除受污染底泥、换水,不但能直接减少有害物质,而且能增加水中溶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具有治理效果见效快,方法简便等特点。但存在处理费用高,而且易带来二次污染等缺点。如运用增氧剂增氧,很难保证完全消除水中残剩有机物的污染。2.2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根据生态毒理学和营养动力学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修复受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一般包括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基本上无副作用,有些还具经济价值。接种光合细菌、克隆菌、益生菌(EM)、利生素等有益菌,当有益细菌成为水中优势菌种后可控制病菌蘩殖,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如对有机物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可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态氮或亚硝基态氮的硝化细菌,能对养殖环境致病性细菌裂解作用的噬菌蛭弧,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对所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选化、筛选,得到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为更好地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前,国际上利用大型海藻和经济动物混养和套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受到推崇[3]。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可修饰性特点进行生物修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菌剂和复合菌剂、单功能菌剂和多功能菌剂的成功研制与施用奠定了生物修复的基础。随着代谢工程、生物技术、发酵工程与微生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纳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生物修复与理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研究以及污染的资源化和生物修复的产业化,可以预见,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3海水养殖应可持续性发展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持养殖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养殖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产养殖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不当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环境恶化、病害肆虐、增养殖生物死亡率增加、生产量下降。从发展的角度看,排污的养殖方式或排污量超过临近海域自净能力的养殖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因此,专家认为,逐步减少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如实行多元化立体综合养殖,利用多层次立体化,种间相互促进,采用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合理复合,以减少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人工颗粒饵料的质量和饵料的利用率,以降低残饵对环境的影响;逐步改进传统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发展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技术。尽可能地将天然的滩涂、海湾和浅海的养殖转化为工厂化养殖或两者兼用,以有利于对养殖环境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保证养殖生态环境和结构的昀优化[4]。3结语海水养殖并不仅是一种渔业经济开发,而且还关系到海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大自然是人与其他万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没有理由仅仅去开发利用而不加以保护。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海洋必然成为人类的重要索食地,海水养殖业的扩大发展也是必然的。为了实现对海洋资源可持续的利用,海水养殖必须合理规划,适度发展,加强治理,科学养殖。唯有做到可持续地发展,才能实现海水养殖业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余江,杨宇峰,叶长鹏,等.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6(3):111-118.[2]王建平,陈吉刚,斯烈钢,等.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192-196,200.[3]杨丹菁,靖元孝.植物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8,27(6):522-526.[4]崔毅,任永华,孙英兰,等.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80-185.[5]于会国,梁振林,马龙鸿,等.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概念及其发展要求[J].中国渔业经济,2007(5):12-15.[6]杨吝.水产养殖(Aquaculture)对环境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2005,20(7):7-10.[7]蔡惠文,陈碧鹃,陈聚法,等.海水养殖环境容量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2009,28(2):109-115.[8]周书珩,王印庚.近海水域海星泛滥引起的反思[J].水产科学,2008,27(10):555-556.[9]刘潇波,郑志勇,高殿森,等.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研究及展望[J].北方环境,2004,29(4):50-52.[10]罗国芝,朱泽闻,包存宽,等.中国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2):87-89.PrimaryAnalysisonEffectofMaricultureonCoastalWaterEnvironmentXiaoChang-ti,ZhangShu-ying,ChenHai-jun(GeneralStationofOceanEnvironmentForecastingofLiaoningProvince,Shenyang,Liaoning110014,China)
本文标题: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浅析肖常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