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习信息素养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习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信息素养的内涵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2、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首要的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这是由学科的教学目标、性质所决定的。在对我校一年级120多名学生生进行问卷调查,向学生了解“你希望学校教点什么”,学生回答的数字显示表明,学生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非常感兴趣,他们渴望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1、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安排,整合优化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明白,但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尽量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一些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有些内容则需要通过实践课来完成,例如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时,仅仅通过理论课是很难使学生掌握其操作方法的,为此我们就让学生先操作练习,当操作产生困难时,他们就会有探究的欲望,此时再顺理成章地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引导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究为主,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学习获得新知识的欲望,这样就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WORD时,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自己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地写“自我介绍”、“课程表”到复杂的“打印贺年卡”。在编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汉字录入、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操作技巧。3、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材料、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等,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不同的层次,既有一般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也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探索的内容。例如在讲授WINDOWS的操作中,对于文件的复制、移动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而对于文件的属性、程序的安装等则由学生自学掌握,不作为统一的、考查的内容。4、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内容是自由的,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资料是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助手,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们自己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5、体现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在学习、活动中立即能使所学内容用得上,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WORD后,可要求学生自己办一份小报,既巩固强化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二)、积极营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信息意识1、正视教育性游戏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信息,才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教育性游戏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如果我们适当在课堂引入一些教育性游戏,会事半功倍。例如《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生死时速”、“太空大战”、“鼹鼠的故事”、“激流勇进”、“拯救苹果”等教育性游戏学生兴趣非常浓,再如Windows98附件自带的“扫雷、纸牌”等,学生看似“沉溺”于游戏,其实指法训练、中英文录入已在不经意间完成。2、创设局域网环境针对学校办学条件现实情况,结合网上下载资料,制作出多个符合学生特点以图片和音乐为主的报纸,在局域网中实现资源共享。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探究精神,优化了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尽情冲浪。学生对信息的认识、主动探究信息的意识、分析信息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三)、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规范网络行为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中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这也是信息素养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1、明确动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市面上的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2、去伪存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但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3、明辨是非,努力规范网络行为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本文标题: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习信息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1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