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医院消毒与灭菌及重点部门管理
医院消毒与灭菌及重点部门的管理主讲人——蒿金英第一节医院的消毒与灭菌第二节医院重点部门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9)10号一、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二、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一)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上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背景——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该院9名新生儿发生感染,其中8名新生儿死亡。(右图)——09年年初,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47名患者中20名感染丙肝。——09年3月,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6名新生儿感染,其中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深圳妇儿医院事件等。针对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等。其目的是要求医院通过规范的管理。清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达到保护医院暴露人群不受感染。正确的清洁、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清洁或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环境的污染,医疗及护理器具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常使灭菌后器具仍能检出细菌,甚至有不清洁的器具重复使用,如湿化瓶、一次性管道的重复使用(吸氧管、吸引器管道、呼吸机管道等)。第一节医院的消毒与灭菌一、基本概念①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有机物和污迹、尘埃常用的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及去污剂去污,清洁必须在消毒灭菌前进行。•WHO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清洁是最重要的,清洁可以不灭菌,但灭菌不可以不清洁。•环境的清洁,工作人员手的清洁。•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国外50%。•②消毒:消毒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有害微生物。•消毒水平分三级,•高效消毒(高水平消毒):含氟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2%戊二醛。•中水平消毒:碘类、醇类。•低水平消毒:季铵盐类,如新洁尔灭。•③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芽孢。•高压蒸汽灭菌(预真空、脉动真空).•干热灭菌。•160℃/2h•170℃/1h•180℃/30min二.正确的清洁、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的整体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无菌→储存→灭菌物品发放。•1、回收:科室工作人员将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放入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如果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冲洗,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处理。•规范上5.1.2,不应再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回收用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2、分类:应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进行物品的清点,核查。•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3、清洗: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4、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器械进行消毒。•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min。•5、干燥: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进行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料类干燥温度65℃-75℃。•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宫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6、器械检查与保养•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7、包装:手术器械应摆放在栏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盆、碗、盘等器械,宜单独包装。•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摆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宜超过5公斤。•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无破损。•无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标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纸塑包装,袋边≥6㎜,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8、灭菌:压力蒸汽灭菌•①快速压力蒸汽无菌,适用于裸露物品的灭菌•快速压力蒸汽无菌(132℃),所需最短时间•②干热灭菌,如粉类、油类,厚度不应超过0.6CM。•③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器械,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小型环氧工烷无菌器无菌参数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的通风换气。•9、储存:灭菌后的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物品存放区。•存在架柜距地面高度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10、发放:运送物品工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消毒、灭菌原则:•①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②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③根据物品的性能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手术器具穿刺针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类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的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可选用化学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戴手套注意事项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时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不可戴手套处理文书工作,接听电话。第二节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㈠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并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非手触式)或手消毒设施。•㈡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应有过期物品。一次性无菌用品应去除包装,分类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㈢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采用小包装。•㈣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星期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使用后每日更换。小容量包装的消毒液密闭存放,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周。•㈤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㈥持物钳或持物镊与容器的尺寸应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使用中若污染及时更换。•㈦每日清洁治疗室,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洁。•㈧输液室在注射室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1、布局合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进行输液治疗,每床、每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2、定期更换床单或椅垫(罩),传染病一人一用一更换。•3、治疗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㈠换药室(处置室)在治疗时的基础上海应达到以下标准:•㈡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室(区)换药。•㈢换药室的器械应采取压力蒸汽灭菌。•㈣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换药(病室内)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病房医院感染管理㈠患者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㈡病房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自然通风,净化空气。㈢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㈣病人的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应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要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随时消毒。㈤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不得少于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不得少于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㈥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传染病人要及时消毒。㈦弯盘、治疗碗、体温计等用后消毒、灭菌。㈧具有传染性的体液如:呕吐物、血迹、结核性胸、腹水等须防止消毒剂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倒下水道。㈨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及时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㈩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加强管理,严格陪护制度。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产房在普通病房的基础上海应达到以下要求:1、产房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手术室要相临近,周围环境须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便于管理。2、刷手间设在两个分娩室之间,水龙头采取非手触式,根据要求配置刷手液及消毒液,刷手刷一用一灭菌,按外科刷手法刷手,每次不得少于5分钟。3、布局合理,严格划分分娩区(又称无菌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待产区(又称清洁区,内设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污染区有污物间、卫生间)区域间标志明确,设有实际屏障,另设更衣室、产妇接收、车辆转换处等。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4、墙壁、天花板、地面应无缝隙而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5、产房应有温湿度计(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注意通风及空气净化,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净化装置,环境空气应达到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0≤cfu/m3的要求。6、器械清洗时要有洗涤池和各种器械初步清洗消毒处理设备。7、凡是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工作人员应暂时调出产房工作。8、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人的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新生儿科感染管理•1、室内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2、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灭菌。•3、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尿布(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4、新生儿洗浴室应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拆褓与包褓应严格分台,避免交叉。洗浴垫应隔水,新生儿的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婴儿洗浴时,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5、室内用品、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出院后,其床单位、温箱及时进行终末消毒。•6、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护理新生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处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及空气净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标准。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2、生活办公区与手术区,严格分开,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明确,有实际屏障,专用通道,严格分区管理。3、无菌区应设手术间(一手术间一张床)刷(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4、手术间表面光滑,无裂痕,无暴露管道及明线、吊灯、窗帘等。5、室内设备应简洁,以满足手术需要为准。6、手术间空气净化可采用垂直层流,静电吸附器等动态空气装置。7、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间的门,除物品及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手术室消毒隔离与环境清洁1、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预防。2、手术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3、手术过程中应严格
本文标题:医院消毒与灭菌及重点部门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2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