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密码学基础教学大纲完整版
1《密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310620)课程简介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信息安全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安全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流密码(古典密码学)分组密码学、公钥密码学、密钥分配与管理、信息认证和杂凑算法、数字签名以及网络加密与认证等几个部分,在其中将学习各种加解密、散列函数、单向函数、签名模式及伪随机发生器等多种密码学工具,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设计一个实现基本信息安全目标的系统(目前学时不够,没有安排)。基本密码学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这些工具构造安全服务就是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一)依赖很强的数学基础本课程需要数论、近世代数、概率论、信息论、计算复杂性等数学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这些数学基础的讲解既要体现本身的体系性,同时还要兼顾密码学背景。(二)可扩展性强各种具体方法的学习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设计新工具的能力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三)课程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由于密码学内容丰富,且包含许多复杂的知识点,所以本课程的讲授以线为主,即在基本主线的勾勒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复杂程度做出取舍。本课程先修课程有:数据结构、近世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有信息安全扫描技术、PKI技术、病毒学等专业课程。课程教材选用国内信息安全优秀教材杨波编著的《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时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RichardSpillman,清华大学出版社、DouglasR.Stinson著,冯登国译的《密码学原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另外还向学生推荐国内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操作系统教材如胡向东编写的《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实验教材选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参考上海交大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除了这些教材之外,学校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图书。课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34学时)课程实验(16学时)。达到从算法验证、综合设计、到创新应用知识的逐步提高、全面培养的目的。相应的教学材料由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实践环节的实验条件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实验中心(实施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安排序号内容课时数备注一密码学概述2二古典密码学算法(一)22三古典密码学算法(二)2课后习题四分组密码体制:数论基础2五中国剩余定理2六Feistel网络结构2七DES加密算法2课后习题八置换和代换2九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2十RSA算法2十一背包密码体制2课后习题十二DES算法实验2实验课十三3DES算法实验2实验课十四单钥、公钥加密体制的密钥分配2十五密钥托管与消息认证码2十六杂凑函数2课后习题十七RSA算法实验4实验课十八数字签字原理2十九密码认证协议2二十网络通信加密与PGP2二十一AES算法实验4实验课二十二MD5算法实验4实验课第一部分:理论课大纲【教学目的及要求】密码学基础是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核心课程,所以改专业的学生均需学习并掌握密码学的相关技术理论和工具方法,这是深入理解和从事有关信息安全行业工作的基础。因此密码学基础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数据结构》、《概率论》、《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学生应掌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和计算机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编程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密码学的原理、思想和算法都有清晰、深入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多个密码算法的程序设计实现,更好地掌握密码算法设计的机理和方法。同时,基于密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地位,并引导了解密码学领域及信息安全领域的新进展、新方向。掌握本课程后,可以为后期《信息安全扫描技术》、《PKI技术》、《病毒学》等课程的学习,以及网络安全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各种加解密、散列函数、单向函数、签名模式及伪随机发生器等多种密码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如设计、分析和改进各种加解密数据包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以便能得心应手地用好和管好计算机,更好地完成各种计算机安全保密任务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设计一个实现基本信息安全目标的系统(目前学时不够,没有安排)。基本密码学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这些工具构造安全服务就是本课程的基本目标。3【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密码学中的数论知识,密码学中常见的代数结构,熵理论概要,加解密都是明密文集合上的数学变换:代换和置换、SPN(代换-置换网)。两种常见的DES分析方法:线性分析和差分分析手段。三种常见的信息认证方法:加密,消息认证码(MAC)和散列函数,常见的密码学协议,包括密钥分发、密钥协商、认证等内容。难点有:移位加密、代换密码、维吉尼亚密码、希尔密码等古典加密算法与古典置换密码:行置换加密、块置换加密等。数据加密标准(DES)、S-盒设计方法、高级加密标准(AES)、RSA公钥密码算法、ElGamal公钥密码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背包加密算法、MD5散列算法等。【教学方法】在《密码学基础》教学中采用面授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授教学是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最好的模式。采用这种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组织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动性大大提高。实际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育多功能教室上课,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式的教学,以动画生动表现动态过程,以拟人手段讲解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密码学基础实验环境(软件)为上海交大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平台”。学生利用这个实验环境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密码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及基本算法原理。使学生对密码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50学时)【主要参考书】课程教材选用国内信息安全优秀教材杨波编著的《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时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RichardSpillman,清华大学出版社、DouglasR.Stinson著,冯登国译的《密码学原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另外还向学生推荐国内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操作系统教材如胡向东编写的《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实验教材选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参考上海交大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除了这些教材之外,学校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图书。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学时试验学时(一)第一章引言2(二)第二章流密码4(三)第三章分组密码体制86(四)第四章公钥密码88(五)第五章密钥分配与密钥管理32(六)第六章消息认证与杂凑算法3(七)第七章数字签字和密码协议4(八)第八章网络加密与认证24一、密码学概述【教学目的及要求】课前言;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了解信息安全的模型;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密码学基本概念、术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参考书】《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应用密码学教程》、《密码学原理和实践》【课程主要内容】课前言:本章是引言,包括: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信息安全的模型密码学基本概念(一)密码学简介1.信息安全的模型信息安全的基本模型。安全传输技术有以下两个基本成分:(1)消息的安全传输,包括对消息的加密和认证。加密的目的是将消息搞乱让对手无法读懂,认证的目的是检查发送者的身份。(2)通信双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钥。第三方的作用是负责向通信双方发布秘密信息或者在通信双方有争议时进行仲裁。安全的网络通信必须考虑的4个方面。(二)若干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本概念密码学主要是研究通信安全保密的学科,包括两个分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信道的传递过程中不被他人窃取、解密和利用的方法。密码分析学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密码系统的组成:密码系统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码方案和密钥空间组成。明文空间:待加密的信息称为明文,明文的全体称为明文空间。明文用M(Message)或P(PlainText)表示。密文空间:经过伪装后的明文,全体可能出现的密文的集合成为密文空间。用C(Cipher)表示。密码方案:密码方案确切地描述了加密变换和解密变换的具体规则。包括对明文进行加密时所使用的一组规则(加密算法)的描述,以及对密文进行还原时所使用的一组规则(解密算法)的描述。密钥空间: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在称为密钥的元素(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控制下进行。密钥的全体称为密钥空间。用K表示从数学角度来讲,一个密码系统是一族映射,它在密钥的控制下将明文空间5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密文空间上的某个元素。这族映射由密码方案确定,具体使用哪一个映射由密钥决定。二、古典密码学算法(Ⅰ)【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流密码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了解非线性序列【重点和难点】重点: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难点: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参考书】《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应用密码学教程》、《密码学原理和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本节是流密码,包括:流密码的基本概念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非线性序列(一)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是流密码产生密钥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GF(2)上一个n级反馈移位寄存器由n个二元存储器与一个反馈函数f(a1,a2,…,an)组成,如图2.8所示。图2.8GF(2)上的n级反馈移位寄存器每一存储器称为移位寄存器的一级,在任一时刻,这些级的内容构成该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状态,每一状态对应于GF(2)上的一个n维向量,共有2n种可能的状态。每一时刻的状态可用n长序列a1,a2,…,an或n维向量(a1,a2,…,an)表示,其中ai是第i级存储器的内容。初始状态由用户确定,当第i个移位时钟脉冲到来时,每一级存储器ai都将其内容向下一级ai-1传递,并根据寄存器此时的状态a1,a2,…,an计算f(a1,a2,…,an),作为下一时刻的an。反馈函数f(a1,a2,…,an)是n元布尔函数,即n个变元a1,a2,…,an可以独立地取0和1这两个可能的值,函数中的运算有逻辑与、逻辑或、逻辑补等运算,最后的函数值也为0或1。如果移位寄存器的反馈函数f(a1,a2,…,an)是a1,a2,…,an的线性函数,则称之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linearfeedbackshiftregister)。此时f可写为f(a1,a2,…,an)=cna1⊕cn-1a2…⊕c1an三、古典密码学算法(Ⅱ)【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典型的古典密码体制;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重点和难点】6重点:几种典型的古典密码体制难点:Playfair体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参考书】《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应用密码学教程》、《密码学原理和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本节是古典密码学,包括:几种典型的古典密码体制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一)古典密码学的基本算法加解密都是明密文集合上的数学变换,古典密码学立足于两类基本操作:代换和置换。基于这两类操作,产生了相应的古典代换密码:移位加密、代换密码、仿射密码、维吉尼亚密码、希尔密码等古典加密算法等;和古典置换密码:行置换加密、块置换加密等。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需对古典密码学进行一定的密码分析。基于语言中字符概率的密码分析以及各种古典加密算法对该种分析的抵抗性。四、分组密码体制:数论基础【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与课程相关的数学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模运算、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难点:乘法逆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参考书】《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应用密码学教程》、《密码学原理和
本文标题:密码学基础教学大纲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4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