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复习资料
简单题(30分)1、国际和周边国家的新课程改革的共同关注点①.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②.信息素养的养成③.创造性与开发思维的培养④.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⑤.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⑥.重视学科的综合与应用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⑧.重视科学与技术转变为生产力⑨.重视STS及其教育2、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是什么?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时间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的核心任务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③.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3、高中生物学各模块之间存在的关系(图示)。B1生物技术实践性B2生物科学与社会B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2学分)(选修,2学分)(选修,2学分)A2遗传与进化A3稳态与环境(必修,2学分)(必修,2学分)A1分子与细胞(必修,2学分)各模块之间的关系4、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的教学目标。①.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②.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传递③.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科研中的应用④.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5、生物必修2模块:遗传与进化的教学目标。①.认识生命的延续与发展②.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③.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在科研中的应用④.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⑤.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6、模块必修3模块:稳态与环境的教学目标。①.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③.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④.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可科学方法及在科研中的应用⑤.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7、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生物学课程提高科学素养要求:1、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2、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模型方法和数学方法在探究中的运用3、增进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突出科技意识培养和系统分析能力8、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意味着降低教学水准?1、课程标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要求2、面向全体学生是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1)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2)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4)在学习资源分配上对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5)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9、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类型?①.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②.演示性实验与操作性实验③.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④.课堂教学实验与课外兴趣实验10、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确定实验内容的依据?①.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②.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③.课程内容的性质④.实验条件和教师能力水平11、有了课程标准,为什么还要研制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符合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管理的精神浙江省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第一阶段新课程实验,保证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的标准。①.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②.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③.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④.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论述题(5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①.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改变课程结构中的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调整课程门类和课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学会终身学习。④.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集中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2、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是什么?①.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学生学习的独立与自主性。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③.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3、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在课程结构和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作了哪些发展?1、课程结构(1)生物课程是科学学习的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是重要的科学课程(2)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3)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管理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基本素养。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即现代生物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2、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相同:都是三维目标不同:(1)、知识方面将“概念”和“模型”列入基础知识中,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生物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参与知识传播(2)、将“态度观念”发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要求(3)、能力目标,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要求更为明确,对信息能力的要求更加全面,提出了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3、教学要求不再局限于“如何教好教材”,而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角度,从课程实施和改变教学行为的角度提出了教学建议4、评价评价作为课程的要素之一4、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的原则。(一)、体现新课程理念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②.面向全体学生③.倡导探究性学习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①.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实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③.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唯一标准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方法是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针对性(三)、遵循认知规律(教学有法)①.遵循教学规律如学习的遗忘曲线、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思维特性(中小学生、城市与农村)、认知的迁移、知识建构②.重视课堂教学的有序组织(师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③.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④.教育学、教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中的相关理论(四)、教学方法的可变性(教无定法)①.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②.以教学效率衡量教学方法的好差③.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④.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⑤.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认识和利用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五)、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创新和实践①.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是教师的基本任务②.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动力③.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标准是教学效率④.避免文字创新⑤.避免新的形式主义5、“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①.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新颖独特、具挑战性、起点低、层次多的问题②.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全面性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设置练习;防止“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插话,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运用曲问、悬问、逆问和梯问等设问技巧③.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活动与参与,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④.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作业分层次,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跳一跳,摸得着”6、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学现象2、通过观察或从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3、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4、确认变量(包括调节变量和应变量)5、作出假设和预期6、设计可行的实验(调查)方案7、实施设计方案;搜集数据8、利用数学方法整理和解读数据9、根据实验或调查提供的证据作出合理判断10、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结果,阐明观点11、听取他人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分析题(20分)1、“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观念,请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分析。“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这种观点其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一、师生观不正确。新课程明确提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赋予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主语是“教师”,体现出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中心”,这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二、忽视学生情感。新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要“以人为本”。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体现的是教师的情感,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而不是学生想“要”一杯水,忽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无法保证孩子还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教学法传统。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一个“给”字,体现出的是一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知识授受为主,把学生当成一种盛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没有了师生的交往、互动。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不正确。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体现出的是学生获得的“一杯水”是由教师给的,直接的获得结果,忽视了过程。从以上几点看来,教师应该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当学生需要水时,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去取水。2、“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古代描述学习过程的观念,请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分析传统的观念认为,学习必定是一件需要毅力、恒心,痛苦的事情,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如此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和呆板;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失去活泼、开朗,变得封闭自己,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大思想家孔子已经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习模式。《论语》中师徒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积极向上的个性和情感,都应该是学习的真实本性。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而不是老师授课,学生被动得接受知识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学习本该是快乐的事,也只有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本文标题: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6156 .html